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33088703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精品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00题)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D)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

2、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主体性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10气质类型(C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1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1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

3、“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1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1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1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1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环

4、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7、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1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D.赫尔巴特1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A.加德纳 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2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A.工作关

5、系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B.热爱学生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B.放任型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民主型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C.专制型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D.民主型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B、无意注意 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

6、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D、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受教育权 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

7、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必然)选择。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创新 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发挥 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变化)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基本)条

8、件。 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首要)环节。 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师生交往45、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C、人的全面发展 46、课程不是教学的(A)。

9、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心)去实施教。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49、教师是学习的(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 2/3)时间的活动。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课程改革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国家课程标准5

10、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6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

11、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6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6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

12、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6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研究学生特点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B教

13、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师生的交往互动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综合性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7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知识与技能目标 德育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14、)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 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观的转变 评价观的转变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