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导游词(多篇)推荐第1篇:董存瑞烈士陵园导游词 董存瑞烈士陵园导游词(烈士陵园门口)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您来瞻仰董存瑞烈士陵园隆化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的地方党和人民为永志英雄董存瑞的不朽业绩,1954年经原热河省政府批准,在隆化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现在的园名,是1988年纪念董存瑞牺牲40周年,请肖克将军题写的这七个大字笔姿跌宕,苍劲浑厚董存瑞烈士陵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董存瑞烈士陵园占地71000平方米,现有10项纪念建筑建筑形式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精神的仿古建筑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座北向南,大门、牌楼、塑像、碑、墓、依序坐落其中在牌楼侧后47米的两条副轴线上,是相对称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和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有两座题词碑廊在纪念亭和纪念馆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上,是翠柏簇拥中的青铜色董存瑞烈士塑像绕过塑像,沿着甬路走20多米往西是董存瑞烈士纪念馆董存瑞烈士塑像前)一九四八年五月,东北解放军的第11纵队进行了隆化攻坚战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该纵队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董存瑞,为炸毁敌人据守的桥型暗堡,冲到敌堡下手托炸药包,以身体当支架,炸毁了敌堡。
英雄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用自己英雄的壮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是董存瑞烈士塑像它通高8米,像高4.1米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前)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是一座仿古建筑,蓝顶白体,气势宏伟壮观在30米长的琉璃瓦檐上,悬挂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馆名,显得格外醒目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岁月里度过的1940年冬,八路军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政府董存瑞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行列从此,在党的培养下,他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革命战士我利用这个时间,先给大家讲两段董存瑞的故事1946年6月,在隆化县旧屯村,我军围住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战斗中,敌人隐藏在一堵矮墙后面,用机枪封锁了我军进攻道路董存瑞机智利用地形,躲进火力死角,用双手抓住敌人火烫的机枪筒,脚往墙上猛一蹬,硬把这挺机枪夺了过来。
他马上掉转枪口向敌人猛射我军主力趁势冲上前,歼灭了敌人1946年秋,国民党以一个军的兵力,在大炮、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进攻延庆长安岭为保卫冀察解放区,董存瑞所在部队进行长安岭阻击战战斗到第十五天,班长负了重伤敌人快冲到我方阵地前这时董存瑞对战友高喊:“听我指挥,跟我来!”他端起刺刀带领战士冲向敌群经过激烈搏斗,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战士们无不佩服这位“代理班长”好了,我先讲到这要详细了解董存瑞成长的过程,还是进纪念馆参观吧纪念馆内,一张张图片,一幅幅油画,一件件遗物,记述了董存瑞光辉一生的动人事迹,展览通过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董存瑞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在纪念碑前)这座纪念碑高15.5米,耸立在椭圆形的纪念广场上,显得十分高大碑上正面镶嵌朱德委员长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是对英雄一生的高度评价;碑顶上有一颗金色五角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象征着董存瑞精神永放光芒英雄虽死犹生,浩气长存董存瑞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党委作出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某部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华北烈士陵园、承德烈士纪念馆分别以不同形式展出了英雄的动人事迹董存瑞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革命战争史上一部壮丽的诗篇,鼓舞着几代人的成长董存瑞式的革命战士多次出现,在保卫、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中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的篇章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杰、欧阳海等英雄学习董存瑞无私奉献精神,在战争年代,他们中有的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敌人的枪眼,有的为了战斗胜利,在烈火中至死不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们有的冲向急驰而来的列车,有的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董存瑞的精神,将永远得到发扬和光大大家请看,在纪念碑侧后,是对称的两座碑廊这是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1998年国家拨专款修建的碑廊里镌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聂荣臻、杨尚昆等人的亲笔题词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书法家邓拓、娄师白、李铎等人墨迹,共展出47幅在董存瑞烈士墓前)这就是董存瑞烈士墓它用花岗岩砌成,水泥隆顶,在一片松柏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董存瑞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光辉永存的历史丰碑。
他的崇高品格,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献身精神,永远鞭策和鼓舞着我们前进,激励人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董存瑞──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推荐第2篇:董存瑞烈士陵园导游词 董存瑞烈士陵园导游词 隆化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承德市北60公里处,是承德避暑山庄皇家旅游与围场坝上草原旅游的必经之路隆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全国闻名的董存瑞烈士陵园这一红色旅游主题景区外,还有茅荆坝森林公园、七家温泉与郭家屯温泉、张三营农业生态科技观光园等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由于境内少数民族较多,所以文化积淀深厚,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满、蒙民族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比如满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二贵摔跤"、满蒙民间传统花会"霸王鞭"、"八大怪"、"背哥"等都非常具有特色地方风味小吃主要有烙糕、驴打滚、粘豆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当属被誉为"欺霜赛雪"的皇家御面"一百家子白荞面" 各位朋友,今天将要参观的地方是董存瑞烈士陵园,它位于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陵园的途中,借此机会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董存瑞同志的英雄事迹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岁月里度过的1940年冬,八路军在南山堡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董存瑞被选为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送鸡毛信,后又当了民兵,积极参加到抗日救国斗争中1945年8月,年仅16岁的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在党的培养和战火的锤炼中成长,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转战南北,英勇奋战,战功卓著,先后荣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毛泽东奖章一枚,勇敢奖章三枚1948年,在隆化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他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为共产解放事业奋斗终身"誓言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党委发出悼念董存瑞决定,追认他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这一年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为存瑞中学,以志永垂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为纪念英雄董存瑞的不朽业绩,1954年经原热河省政府批准,在隆化县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陵园大门) 董存瑞烈士陵园占地75000平方米,主体纪念建筑十一项,建筑形式融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于一体,既宏伟壮观,又庄严肃穆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69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塑像、纪念碑、墓在牌楼侧后47米的两条副轴线上,是相对称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和国防教育纪念馆;还有两座题词碑廊,整个建筑群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纪念体系 矗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董存瑞烈士陵园大门,大门建于1960年,按照陵园的统一规划,四根门柱均为巍巍丰碑式造型,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永存世人心中,而柱头上镌刻的齿轮与麦穗,象征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红色政权,在门柱中间横额上是肖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董存瑞烈士陵园"七个黑色大字,笔势跌宕,苍劲浑厚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陵园,缅怀英烈 (陵园牌楼)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座木制牌楼建于1961年,属烈士陵园的早期建筑,它的形式是仿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牌楼该建筑高7.5米当看到牌楼上"死难烈士万岁"这六个金色大字,您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六个字是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我们在这里为借用,象征着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
(碑亭) 在陵园的东、西侧轴线上,各矗立着一座角亭我们现在正参观的这座东亭,是董存瑞烈士纪念亭,建于1961年,它的外型与内部结构是仿朝鲜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亭子中间的这座纪念碑,为钢筋水泥筑成,外饰白砬水磨石,正面是"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贴金楷书大字,背面用红色小楷书记述了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迹 对面西亭为革命烈士纪念亭,结构与东亭完全相同,亭中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贴金大字 1948年5月25日,东北解放军第11纵队在经过十余天的充分准备后,向隆化守敌发起猛攻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该纵队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董存瑞,为炸毁敌人据守的桥型暗堡,抱着炸药挺身冲到敌堡下,可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砌的,没沟、没壕,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火药支架总进攻的冲锋号吹响了,耳旁是敌人机枪的垂死挣扎声,眼前是纷纷倒下的战友,董存瑞猛地用左手托起了炸药包,紧紧顶住桥底,从容镇定地用右手拉开了导火线,随着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得粉碎,战友们踏着英雄的血迹冲进隆化中学,隆化解放了 (董存瑞烈士塑像) 不用说,大家也一定知道了我们眼前的这尊塑像就是董存瑞烈士。
它通高8米,像高4.1米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 (董存瑞烈士纪念馆) 各位朋友,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古建筑就是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馆名是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纪念馆是陵园各主要建筑中的佼佼者长方形的楼台,上托重檐飞挑的六角阁楼,洁白的底色,檐头屋顶镶以绿色琉璃瓦,格调清新,爽目怡神又不失简洁高雅,清淡中蕴含着庄重同时,它更以内部展示的丰富内容,吸引着无数游人来这里缅怀英烈现在,就请各位朋友随我一起到馆内回顾一下英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纪念馆由隆化攻坚战序幕厅、董存瑞事迹厅、攻坚战斗沙盘厅三部分组成 走进序幕厅,我们迎面看到的这幅"半景画"表现了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苔山和龙头山的激烈战斗场面,"半景画"前是敌人构筑的铁丝网、被击毁的敌军车辆残骸和敌人丢弃的枪支 现在我们进入了董存瑞事迹厅,眼前是一座董存瑞烈士半身塑像整个大厅是环壁布展,壁上悬挂着董存瑞英雄事迹图片和油画,壁下橱窗内是烈士遗物、当年用过的武器工具等,还有反映当时历史的有关资料,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知名人士来陵园悼念烈士的图片。
大家请看,这是董存瑞童年听区委书记王平讲革命故事时坐的小板凳;这是他锯倒日本鬼子通信电杆的锯;这里是送情报的鸡毛信;这是他从敌人手里夺过的加拿大轻机枪;这里是他荣获的数枚奖章;这是英雄牺牲两个月前的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