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33050369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重点研读 1沁园春长沙整体感知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文脉梳理_【答案】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文本层析一、阅读上片,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片开头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答案】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斗争形势的险恶。2上片中“看”字总领到下文哪一句?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

2、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作者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3上片中,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词人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词人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联想到了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问,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4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试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精妙用词分析鉴赏万山红遍“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3、,“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表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翔”字形容鸟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鱼在水中自如游动的形态,形象生动【答案】“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树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击”字准确地描写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二、阅读下片,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片中,“恰”字总领到下文哪句话?这些“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恰”字总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这几

4、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6“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答案】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这一问句与上片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1)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2)这一问句,是对上片“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话题互动话题:有人认为,

5、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学生甲: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词上片主要是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景,就不能忽略对各种生命的声音的描写,因为声音能更好地突出“竞”字。如王维的观猎,一开始就写声音:“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先声夺人,突出了将军骁勇的形象。故此词中无声音描写应为一大憾事。学生乙:没有道理。诗词中的景皆为情而来,而不是自然实景的全版扫描,诗人所写万山、层林、雄鹰、游鱼皆是作者所“看”,全都充满勃勃生机,给人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足以表达作者此时的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如果

6、再加以听觉描写,会打乱景物的整体感,也因无法由“看”领起而导致思路凌乱。所以这种说法没有道理。我的观点:【参考答案】没有道理。这首词不是没有写声音,只是没有明写罢了。如通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句,我们可以想象红叶在秋风中的簌簌声。还有“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中的“争”和“击”都暗写了声音,船桨声、船夫的号子声、鹰翅掠过长空的风声,我们都应该想象得出来。2诗两首整体感知雨巷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及独行者的形象,以此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这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的

7、表露。再别康桥诗人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离愁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文脉梳理_【答案】悠长彷徨青荇笙箫文本层析一、阅读雨巷,回答下面的问题。1能否将“我身旁飘过这女郎”一句中的“飘”改为“走”字?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而且“飘”字与前面的“梦”字相照应,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转瞬即逝的特点。所以,诗中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更加贴切。2把

8、“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直接改成“消散了她的颜色、芬芳、眼光和惆怅”,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消了”“散了”“消散了”很好地表达出诗人对丁香姑娘无情消失的嗟叹和无奈。同时,这些词语于统一中富于变化,把诗人那难以言表的哀怨、彷徨的心情抒写得含蓄隽永而又淋漓尽致。3第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后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飘过”,诗人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案】与第一节相比,最后一节用“飘过”强化了丁香姑娘倏然而过的感觉,象征美好的事物稍纵即逝,无法走近,其中隐含着作者孜孜求索的执着精神和“凄婉迷茫”的绵绵哀愁之情。强调诗人的希望变得更加渺

9、茫。4“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排比。用排比句铺写想象中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强化姑娘的形象,进而展现自己“哀怨又彷徨”的情感。5“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诗人笔下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丁香与姑娘融为一体。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心中,丁香是美丽、高洁、柔弱、愁怨的象征。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中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二、阅读再别

10、康桥,回答下面的问题。7本诗第24节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选取了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水草、清泉、浮藻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画面。8开头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诗人不愿意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依依惜别;写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9“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一句中“招摇”一词有何妙处? 【答案】“招摇”一词将青荇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水草招手欢迎诗人的情形。10“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1、?有何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比喻。“金柳”是夕阳下柳树色彩的生动描绘,它秀美婀娜,随风摇摆,好似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样写既描绘出了其形态美好,又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1本诗首节和末节在节奏上相同,在语意上相似,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体现了徐志摩主张的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使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12“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强烈又缠绵!话题互动话题:对

12、于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实写,有人认为是虚写,你怎么看?学生甲:虚写。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的,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还有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学生乙:实写。此诗就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理想的象征”,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这位姑娘既实又虚。诗人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根本说不出来。这时“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许是真的。3大堰河我的保姆整体感知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