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

上传人:夏日****8 文档编号:330486793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校园文化陶行知的生平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幼入私塾,15岁入歙县崇一学堂。1908年考入杭州教会办广济医学堂。当得悉要入教会之学生方可去医院免费实习时,愤而退学。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和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学生。1918年,任南京高师(后改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教育专修科主任。陶行知生平1922年7月提出教育要“自新、常新、全新”和“自主、自立、自动”之主张,并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后任该杂志主编。192

2、6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本,推广平民教育。1929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次年3月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等理论;10月在萧山湘湖创办“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1934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次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教学做合一”教育活动。“一二九”运动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在重庆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办民主周刊。1946年7月病逝于上海。毛泽东同志

3、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等。现已出版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全集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生活

4、即教育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即

5、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真正把学校放

6、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地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

7、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有相当多的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陶行知的教育实践1923年,与同仁姚文采先生创办南京安徽公学1927年3月15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因为地点晓庄村,故称晓庄师范。1929年春,陶先生又派晓庄学生李友梅、吴庭荣、蓝九盛等到淮安创建新安小学,该校推行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

8、1939年7月20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草街子凤凰山上一个古圣寺里,创办了重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北京市陶行知中学北京市陶行知中学,一九六三年建校的公立完全中学,位于海淀、西城、朝阳三区交界的北三环中路北太平庄,是海淀教改实验区的东部窗口校。学校现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基地;国科普教育创新示范校;北京市书法协会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金帆书画院美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纲要实施示范校;海淀区精神.陶行知中学受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感化,激发出办大众教育、和谐教育、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如何办教育,使她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是我们教育界的根本问题。”作为一所普通完中

9、,我们秉承“爱满天下”精神,为教育的公平与和谐尽绵薄之力:我们为教师搭建进取与成长的平台,培育每一位教师努力成为素质教育的先锋,让爱铸就师魂;我们为所有进入本校的学生创造体验成长快乐的舞台,使每位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并引发他们对智慧的欣赏和追求,对艺术、自然的亲近和珍爱;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家庭建立起爱的感应,使孩子懂得感恩,并让这感恩之心在家庭延续,向社会延伸。陶行知中学的校歌“我们已发芽,生命力傲视天下,大地赋予新生物的使命,绿遍天涯,绿遍天涯。不论是草、是树还是花,献给世界是春秋的奇葩,绿到哪里、香到何时,全凭至爱深情的光华”这是陶行知中学的校歌,也是我校“用爱奏响教育公平与和谐的乐

10、章,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的体现。如果说学校是一首诗,那么陶行知中学愿谱写一首波澜壮阔的爱之诗篇;如果说学校是一幅画,那么陶行知中学愿描绘一幅与时俱进、前景壮阔的山水画;如果说学校是一条船,那么陶行知中学愿驾驶一艘以远见为舵,以热情为帆,以行动为浆,乘长风破万里驶向辉煌明天的生命之舟。上海行知中学上海行知中学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于重庆北郊温泉,原名原名育才学育才学校。校。抗战胜利后,陶行知先生为争取和平民主,1947年将学校迁至宝山大场赵家花园。1953年,为永久纪念陶行知先生,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市行知中学。1978年,学校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

11、重点中学。1993年,为适应宝山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宝钢集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再度东迁现址办学。2005年2月,被上海市教委正式命名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它标志着,具有66年文化传承的行知中学又站上了新的起点。1 行知中学的美丽校园绿树掩映间,典雅的园林式景观与宽敞明亮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这里是行知中学的美丽校园。行知中学占地面积130余亩,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78人,是一所崭新的现代化重点高中。从校门望去,开阔的中心广场鲜花竞艳,两边挺立着生机勃勃的教学楼,独立的高三教学区域显的十分幽静。设施一流的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大剧场,一应俱全。现代化的体育馆和

12、标准400米跑道,是学生理想的活动场地。雅致的师生用餐大楼和草坪上的两幢宿舍楼屹立在长江之滨学校特色编辑 师陶园学校特色“真人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是引领行知中学发展的主导性实验课题。学校发扬行知优秀的办学传统,融入时代特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灵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人”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有行知特色的“培养真挚的感情真挚的感情,锤炼真诚真诚的品行的品行,掌握真实的本领真实的本领”的“真真人人”三环系列的育人目标三环系列的育人目标,它已成为行知特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学校文化特色。沪剧陶行知在行知学校上演29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沪剧团在行知剧场献演了两场沪剧陶行知,我校高一、高二的同学和一些老校友一起观看了沪剧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再次感受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本土艺术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