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33047981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能力检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人教版)第一单元综合测试(试题100分,100分钟完成)一、语言运用和表达(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9分)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却又千金难买。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

2、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_。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的诗人也( )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选自莫砺锋诗话,有删节)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神奇 一文不名 异曲同工B神妙 不值一钱 异曲同工C神奇 不值一钱 不约而同D神妙 一文不名 不约而同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B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C最使人

3、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D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3下列与“时间”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语录体散文论语,孔子用这句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永不停歇的感慨。B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揭示出生命长短的相对性。“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C孔雀东南飞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写出了由天色已暗到夜深人静的时间变化。D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意思是:虽然时光已逝,但珍惜将来,为时不晚。“东隅”“桑榆”分别表示早、晚。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6题。(9分)

4、歌曲国家中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言简意赅地()了国与家休戚与共的关系。_。黍离中有“知我者,谓我心者,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喟叹,后来,黍离之悲就成了家国忧思的代名词。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也就是说,个人一身的荣辱成败皆系于家国。连洒脱俊逸的李白,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都是:不屈己,不迁人,不赴举,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然后一鸣惊人,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一旦功成业就,效留侯,法陶朱,泛舟湖海而去。哪怕不以科举为手段,哪怕不以功业为目的,哪怕以“泛舟湖海而去”的老庄思想为背景,却依然要“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归根结底,是心

5、系家国,经世济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苏东坡、辛稼轩更是以“小道”承“大义”,将豪迈之情寄寓于长短句中。可见,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文人的血液。古典诗词(),家国情怀()。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深情厚谊;一篇篇,一章章,萦绕在眉间心上的是挥不去的家国情怀。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

6、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氤氲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之间,创造出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粱。4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注释卷帙浩繁一言以蔽之 B诠释浩如烟海一以贯之C诠释浩如烟海一言以蔽之 D注释卷帙浩繁一以贯之5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B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C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D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

7、个国人的内心深处。6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书礼易乐合称为“五经”。B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代,按长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1分)(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12分)谈诗歌朗诵朱光潜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占优势的风格

8、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

9、的。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这只是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

10、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式的朗诵能维持到两千年左右,不能单是凭习惯的惰力,因为诗歌所要表现的情调是比较深永的,低徊往复的,走曲折线而不是走直线的,所以表现方式也要有相应的低徊往复和曲折。长言才能在低徊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玩索出来,咀嚼出来,如实地表达出来。假如这个看法略有一些道理,我们也就可进一步认识到诗歌的朗诵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办法。目前

11、诗歌朗诵不少是侧重表达感情的,有时是近于表演的。在节奏上大半不但不是“长言”,而且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急促一点,低徊往复的少。这和我们过去朗诵的传统有很大的距离。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在诵诗人,毛病恐怕大半还是在诗本身。如果诗本身见不出音乐美,诵诗人当然就不能凭空添上音乐美。这就要求诗人们在语言和音律上多下更严肃的功夫。诗歌朗诵已经把诗歌的语言和音律问题很突出地提出来了。(有删改)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戏曲中的台词与话剧台词要求不同。B朗诵中低徊往复是表达深永情感的需要。C过去的诗文评家认为诵诗是懂诗的前提。D旧诗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长言来弥补的。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1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直接指出了诗歌朗语中存在的间题,从而引出了全文的论题。B文章举霸王别姬之例,是为了说明演员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C未经音律形式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诗歌朗诵表达出的感情易流于生糙。D诗歌朗通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朗诵者,诗歌本身的音乐美也非常重要。9如何纠正诗歌朗诵中“演话剧念台词”的倾向?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2题。(9分)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

13、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

14、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

15、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