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30479310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相应的田字格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1)(3)小题每小题2分,(2)(4)小题每小题1分。1遥怜故园菊,。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边城夜色的诗句是:,。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的悲苦惆怅的句子是:,。5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似墨迹渐渐慢慢tu()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信中

2、国”节目,近百年来选取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_,_。亲爱的同学,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1)在语段括号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2分)(2)语段中第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将_改为_。(1分)(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第_句,修改意见:_。第_句,修改意见:_。(4)在语段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分句,使之与前面的分句构成一个排比句。(1分)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他离开了人声鼎沸的城市,来到芳草萋萋的乡村,尽情享受那沁人心脾

3、的花香。B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D谎言可以分为恶意欺诈和善意隐瞒,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二、阅读(49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8请

4、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3分)9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又说:“学而不厌。”孔子对学习为什么感到愉快而不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2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选自说苑,有删改)【注释】赵简子:即赵鞅。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终业:完成学业。譬:好像,犹如。奚:怎么。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

5、)孔子为人何如_(2)简子不说_(3)终业而去之_11用“/”给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2分)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13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分)A本文赞扬了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B本文称赞了子贡治学严谨的品德。C本文说明了孔子的高深博大,也体现了子贡谦虚、尊重老师的品质。D本文阐述了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二)现代文阅读(31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槐花飘香申琳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故

6、乡,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嗅到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离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花香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着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

7、头顶。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

8、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们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地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们的饭碗里、头发间。前几天,妻子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子夹了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

9、年味道。父亲在一旁笑吟吟地问我:“还记得家门口咱们背靠着吃饭的那棵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到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仿佛是从泥土里冒出来的。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

10、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有删改)14本文围绕“槐花飘香”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件事?(4分)1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以槐花飘香为题的好处。(4分)16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17文章第段中“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饱含着对伯父的怀念之情。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表达对伯父的怀念吗?请从文中找出你的依据。(4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_于增会去年回乡时,有人告诉我说,在七里海新发现了一种鸟巢,样子很

11、奇特,高悬在湖边树梢上,就像倒挂着的葫芦,在轻风吹拂下缓缓摇晃。这样奇特的巢,是什么鸟筑就的呢?我带着几分好奇,几次去七里海寻找。树林间有好多鸟巢,有碗状巢、盘状巢、树洞巢等,但形状都不像倒挂的葫芦。那“葫芦巢”呢?因为树林太大、太密,找了几次也没找到。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急于想找到它就越找不到,有时“蓦然回首”间就碰巧遇到了。那天,我从七里海边经过。小路两侧,生长着洋槐、香花槐等树木。槐花绽放,缀满枝头,看上去就像一片紫红色的烟雾,缭绕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招引得蜂蝶翩翩起舞,小鸟上下翻飞。我漫步走着,忽见飞来两只小鸟,不声不响地落在枝头,睁着黑黑的小眼睛,

12、机敏地这看看、那瞧瞧,点头翘尾,轻声鸣叫,好像自言自语,又像是相互交谈。它们时而在枝间跳跃,时而飞来飞去,时而倒悬在枝端悠来荡去。一转眼,突地就钻进花心。我凝神注视,两只鸟娇小玲珑,棕褐色上背,浅黄色腹部,一只鸟的头顶还有一道宽阔的黑色带斑。它们轻巧地在花心间啄食花蕊,一会儿飞到这个花束,一会儿飞到那个花间。看着活泼可爱的小鸟,我真想轻轻招呼一声:“小鸟,你们好啊!”不料,两只小鸟又突地一声,向附近的柳树林飞去。这是什么鸟?好像在鸟类图谱上见过,是不是它们呢?我立即朝那柳树林寻去,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林间找了半晌,终于发现枝头上悬挂着一个鸟窝,真跟葫芦似的,一只小鸟正在喂雏鸟,另一只小鸟站在旁边

13、观望。看到那极具特征的鸟巢,A我终于认出来了:这小鸟就是中华攀雀。这一定是家乡人发现的那个奇特鸟巢了。这时,我忽地想起来,这小鸟前些天我曾见过。那天,我无意中看见一只小鸟在树梢上飞,小鸟嘴里衔着纤维或是绒毛,一连转了两三圈儿才落在树枝上,之后便像翻单杠似的,一圈一圈在树枝上缠裹,接着又“嗖”的一声飞走了。不一会儿,它们衔着建筑材料回来,继续在树枝上缠绕。那种动作就像杂技表演,娴熟而又快捷。当时,鸟巢还没有成形,只是觉得鸟筑巢的动作挺新鲜,便驻足多看了几眼,那究竟是什么鸟,并没有去探究。没想到,眼前这巢就是那小鸟筑的。巢牢牢拴在树枝上,外观精美而别致,既防雨,又保温,堪称世上最美的“豪宅”了。两

14、只小鸟和四五只雏鸟住在里面绰绰有余,筑这样大的巢,一次就叼那么一点点纤维、绒毛之类,那得往返多少次,搭上多少唾液呀!B这鸟为了培育下一代,如此地不辞辛劳,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实在让人感叹。欣赏着这鸟巢,我想到多少年来,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七里海人,也从未见过这样的鸟巢,近年这鸟怎么会在这里筑巢了呢?我留意观察周围环境。树下,五颜六色的野花一片片、一簇簇,散发着淡淡清香,附近湖水盈盈,水音清亮,就像美妙的乐曲,这构成一道和谐、幽静、灵动的风景。于是,我忽然明白:鸟儿就是环境的试金石。这些鸟来了,并且筑巢了,说明环境好了。(有删改)18阅读文章,请给本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分)19仿照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角度对文中B句进行一处设计。(6分)示例:文中A句:我终于认出来了:这小鸟就是中华攀雀。朗读设计:“终于”应该重读,强调作者是经过一番寻找之后才发现的,要读出作者的惊喜之情。文中B句:这鸟为了培育下一代,如此地不辞辛劳,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实在让人感叹。朗读设计:20从文章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