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12-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3047848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2012-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年(2012-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2012-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22年】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2(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3(2022浙江高

2、考真题)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丞相、御史大夫、郡守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BCD4(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5(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

3、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BCD6(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隋书卷29地理志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

4、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021年】1(2021

5、河北高考真题)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2(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3(2021江苏高考真题)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

6、“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4(2021湖北高考真题)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5(2021湖北高考真题)“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6(2021辽宁高考真题)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

7、“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7(2021天津高考真题)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8(2021北京高考真题)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国家对

8、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BCD9(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BCD10(2021北京高考真题)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BCD11(2021山东高考真题)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

9、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12(2021湖南高考真题)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13(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

10、,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14(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15(2021广东高考真题)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

11、化相互交流16(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17(2021浙江高考真题)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18(2021北京高考真题)明堂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

12、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亞”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亞”形。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3、。(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19(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法者,宽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引自韩非子材料二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

14、以”封建”与“郡县”为历文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20(2021浙江高考真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引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