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家发言稿(多篇)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33011774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专家发言稿(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科技专家发言稿(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专家发言稿(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专家发言稿(多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专家发言稿(多篇)推荐第1篇:甘肃特聘科技专家应聘汇报材料 甘肃省第三批特聘科技专家简介 1、李灿 男,1960年出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培养理学博士;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访问教授;中法催化剂研究室、中方主任;中国催化剂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剂理事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甲烷的活化和转化研究,烯环氧化的绿色催化研究,燃料超深度脱硫,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和重整

2、生物制制氢以及太阳能光复伏电池材料研究,固体表面和纳米孔中多相手性催化研究,以及催化新材料合成和原位光谱表征研究。 2、曹湘洪 男,1945年出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2022年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2022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特聘专家;2022年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5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3、屈冬玉 男 1963年出生。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2022年获得世界马铃薯产业杰出贡献奖;2022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获中组部等六部委回

3、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 4、李发弟 男,1963年出生。甘肃农业大学动科院教授、博导、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养羊学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养殖组组长,河西星火产业带专家组成员,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副秘书长。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曾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荣誉奖、李政道奖学金、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科研成果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一等奖2项;已招收博士后1人,博士生13人,硕士45人;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90余篇。 甘肃主要肉羊群体适宜日粮营养水平和饲料资源利用

4、技术、绵羊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适宜比例、影响130日龄羔羊增重的主要营养素、肉羊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和非蛋白氮缓释技术、高产奶牛脂肪酸添加技术和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酶制剂在肉鸡和蛋鸡日粮中的应用技术,并将成果在兰州博亚饲料有限公司应用,开发出10余种产品,填补省内同类产品空白,至2022年6 月累计生产5050吨,销售收 2 入959.5万元,获利税52.5万元。提高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营养调控技术、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备工艺及其肉质调控技术、替代抗生素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植物精油产品,已开发出可用于调控原料奶共轭亚油酸含量和肉品质的2个系列6种技术或产品。利用复杂杂交培育成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

5、研究绵羊的繁殖特性及其发育规律和引入肉用品种羊适应性,肉羊杂交利用方式、胚胎移植、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饲料加工利用、集约育肥、疫病预防等技术;建立永昌县域内较完善的肉羊繁育和杂交利用体系,杂交改良地方绵羊83.58万只,新增利润 13243.57 万元。 5、林秀坤 男,1957年出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委员会委员,美国肿瘤学会会员。1977-1982,医学学士,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系1982-1985,理学硕士,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1993-1996,

6、理学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1999,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1982-1993,副研究员,山东海洋药物研究所。1999-2022,助理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2022-现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洋研究所。 近年来,提出了生物酶表达调控的负反馈调节模型;发 3 现了近十种抗肿瘤、抗糖尿病作用的先导药物;构建了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型药理学模型。撰写英文专著一部;获得美国专利一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近年来在Nucleic Acid Res., J.Biochem., Cancer Biol.Therapy.,BBA; BBRC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获得中国

7、第十届肿瘤药理化疗会议优秀及美国第九届肿瘤年会优秀论文奖。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863专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 对抗肿瘤天然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有深入研究和合作前景。 6、宋波 男,1962年出生。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422创新人才工程引进人才。,198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任职于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建设部,日本五洋建设技术研

8、究所,主持国家,日本建设省、运输省、国土交通省等数十项混凝土结构重点研究项目,以第一身份在国内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已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4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4 三等奖一项。 近几年内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考虑结构与环境介质的动力耦合效应的千米级大桥的抗灾分析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市大型及重要建筑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留学人员科学基金,建设部科技发展项目等。 此外,还多次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及减灾学术会议担任会议主持人,并进行主题演讲。先后担任国家863项目(交通领域

9、)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博士点评审专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北京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在国内外多个协会任职。 7、赵建昌 男,1962年出生。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2022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二层次);2022入选甘肃省施工图审图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甘肃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2022,2022年度,甘肃省正高工级工程师评审委员会委员。 近5年来, 主持完成了甘肃省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攻关课题4项,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2项,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获甘肃省建设厅科技进步奖4次,获甘肃省科技

10、进步奖3次, 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部分 5 成果被纳入甘肃省建筑结构标准,主持完成多项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项目,2次获甘肃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主持完成的“高烈度区筒中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甘肃省基金课题),获得2022-202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2等奖;2)主持完成的“8度抗震区异形柱框架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甘肃省攻关课题)获得2022-202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3等奖;3)主持完成的“波纹拱形屋面结构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甘肃省攻关课题)”获得2022-202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3等奖。 发表的主要论文5篇,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实用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水

11、力发电学报,2022(6);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协同工作系数研究.水利学报,2022(9);部分共同作用组合梁单元刚度矩阵改进.力学与实践, 2022(5);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22(2);超效缓凝砂浆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22(8)。出版的著作及教材3部,高层建筑结构超级元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钢结构设计原理。 8、张永茂 男,1957年出生。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围绕我省战略主导产

12、业和特产资源,开展苹果、高原夏 6 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贮运及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研究。研究方向与甘肃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的岗位基本吻合,也是本人长期从事的专业研究工作的延续和扩展。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近二十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报和取得国家专利4项,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主持完成的微波-压差膨化苹果脆片加工工艺技术研究,2022年5月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通过有偿转让,实现了技术的成熟与跨越。主持完成的纳米SiOx保鲜果蜡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13、,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22年被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获2022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甘肃省“十五”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9、滚双宝 男,1967年。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西北五省区养猪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猪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兰州肉类协会技术顾问。1988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1992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获农学硕士学位,2022年获农学博士学位,2022年3月至2022年3月留学于国立乌克兰农业大学。;2022年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主要从事与养猪 7

14、生产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主讲猪生产学、猪工业化生产等课程,多次被评为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2022年获甘肃省“暑期大学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2年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培养研究生15名。主持编写教材和专著3部。起草制定了甘肃省“华特猪配套系”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为规范甘肃省种猪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长期从事猪育种工作,完成了甘肃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现代养猪业配套选育合成系杂优猪研究”等8项科研项目,其中3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获甘肃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现主持和参与科

15、研项目5项,其中省级攻关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10、蒋兆远 男,1954年出生。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导、机电技术研究所所长。近几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主持完成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货运物流监控系统”、“广州白云机场食品物流监控系统”等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位于北京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大型国际机场货运物流监控系统”等项目,都是国家重点工程或迎奥运工程项目。主持完成的“传统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信息系统”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得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支持,荣获甘 8 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北京团结湖自动化立体停车库计算机监控系统”项目是“我国在大型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的设计与实现方面取得的重大技术进展,科学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五年内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6部科技专著和大学教材,申报了13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为他领导的机电技术研究所争取到两千多万元科研经费,所产生科技成果在有关行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推荐第2篇:科技专家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附件1 专家的职责、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