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区别(多篇)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330110558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9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区别(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区别(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区别(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区别(多篇)(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区别(多篇)推荐第1篇:别母教学设计 别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二首古诗,并熟练地背诵。 2、借助教材解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二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重点诗句的情味,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在图文对照和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提升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诵读理解二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的妈妈爱你吗?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指名交流) 2.是啊,在

2、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时时记刻刻都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这就是母爱,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爱是一餐可口的饭菜,母爱是一件御寒的毛衣,母爱是一句温暖的叮咛,带着这份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继续学习古诗三首,(板书)首先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板书,生齐读课题) 3.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游子?在本诗中是指谁? 二、初读古诗 1.请大家自读一读古诗,看谁能将诗句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美。(出示古诗,自由读) 2.指名读古诗,之后生再齐读。 3.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们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师简介诗人并) 三、朗读诗文,意境交融 1.请大家看,在这首诗

3、里,有一句诗直接表达了的感受,后来还一直被人们吟诵的千古名句,是哪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这里的“寸草”是什么意思?“三春晖”是指什么? (2)知道这句诗表达的是什么语气吗?(反问的语气) (3)诗人用反问的语气想表达什么意思?(生叙述)可他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报答不了这份亲情,却用了一个“谁言”这种反问的形式呢? (4)生自由读诗句,再指名读 2.为什么儿子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请大家读读前四行诗,结合解释和插图,理解这几句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插图和古诗)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为什么儿子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预设: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

4、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 (2)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是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 (3)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 (4)的确,在古代吴越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是因为“意恐迟迟归”。 (5)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现在,我们就把这份祝福融在诗句里,读出来好吗?(指名读) (6)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指名说) (7)由此可知,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密密的针线

5、,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指导朗读) (8)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厚的恩情能够报答得了吗?所以,发出感慨(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现在,如果你就是孟郊,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原因让你觉得无法报答母亲?(生畅所欲言) 2.指名说诗意。 四、学习第二首诗别母 1、刚才我们发自心地感受了孟郊的游子吟,正可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永远是母亲心中最深最重的牵挂,现在再让我们走进第二首诗别母(课件出示)(板书)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诗的韵律美。 3.指两

6、名读古诗。 4.同学们,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5.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第一句诗) 6.“夜欲分”指什么?当时的环境又是什么样呢?(下着细雨)这更让你有一种什么感受?(凄凉)来,谁来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师相机表扬) 7.这位母亲又是什么样的呢?(白发)母亲又在说什么? 8.可是,儿子终归要远行的,此时,他也不忍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白发母亲,于是他想到了(生接读后两句诗) 9、透过的想象,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10、是呀,天涯无边,漫漫旅程,归来的日子遥遥无期,而想念家中的白发老母,却只能在梦中相见了,此情此景,谁来用

7、你深情地诵读,让我们来感受一番呢?(指2名读后两句诗,再齐读) 五、体会诗境,悟诗情 1.刚才,我们从游子吟中,读出儿子临行前,母亲“密密缝”的画面,又从别母中,读出了儿子临行天涯,母亲雨夜不眠的画面。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进入了读诗的第一重境界,那就是读出了诗中之画。(板书:诗中之画) 2.孩子们,当“临行密密缝”和“白头闲坐话艰辛”这两幅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 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远行后,引读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所以,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

8、得三春晖。 (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3.孩子们,当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指名说) 4.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不断地问自己:(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导朗读) 5.刚才,你们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诗里,把自己的心放进诗里,让人感觉,你不是在读别人的诗,而是在读自己的心声。不知不觉,你已经达到了读诗的第二重境界了,读出了诗中之情。(板书:诗中之情)。 6.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生说) 7.你们

9、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两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指名读两首诗。)篇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词句,感受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敬意; 3、通过课外资料辅助阅读,引导学生感悟并升华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揣摩重点词句,感受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敬意;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资料赋得永久的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齐诵游子吟 二、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师: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每一

10、个心灵都会用崇高和敬意在心底保留一份感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哪个段落集中而具体的述说了对亲生母亲的情感?(第二自然段) 三、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一段为引领,联系全文,结合阅读资料,感受对亲生母亲那真挚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情感体验 师:端好书,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跳到了你的心中,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内心? (生再读) 引导学生交流。灯片出示: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11、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 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预设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板书关键字:痛) 生体会。教师引导:什么是“食不下咽”?什么是“寝不安席”? 师:人在什么时候才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教师相机点评:食如嚼蜡、如梗在喉、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悲痛:这种痛源于? 师:母亲的去世给了他巨大的悲痛,以至于他?引导生接真相随母亲与地下。 读出内心的痛。个别指导(不超过来两人) 预设二: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2、板书关键字:念) 引导学生体会:数十年如一日,这是一种怎样的思念?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随机指导。 预设三: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板书关键字:悔) 生谈体会。教师随机引导: 师:这里的“恨”指什么? “终天之恨”这是怎样的一种悔恨? 师:联系这一段,我“悔”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六岁离开母亲,中间只回家两次,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 联系阅读资料,我“悔”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教师出示灯片: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 (请回答问题的学生再读一遍课外资料:请你带着此时的情

13、感再读这份资料) 师:然而,誓言犹在,母亲已做西风而去。 因此,当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痛哭了几天,生接(全体) 因此,我一想到母亲生接(全体) 注:如果学生先谈这一句,教师则照“预设二”引导。形成两句的统一。 如果学生先谈预设二,教师只引读就可以了。 师:这就是我此时的痛、此时的悔、此时的念。 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同样体会到的悲痛、悔恨、和思念? 引导学生读文交流。 由“盼”体会不能相伴

14、母亲的悔恨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齐读这句话。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神情? 师:这是母盼而归的神情。同学们,默读阅读资料,从哪儿你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归来的期盼? 生读。交流,出示: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师 :同学们齐读这段话。(生读)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多层次体会。 母亲辛酸的期盼着,日日夜夜的期盼着。出示;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想:能给儿子掖掖背角该多好啊! 孩子们,你能体会到这位母亲对母子相聚的期盼吗?拿起笔写下母亲的心声。 出示: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想: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