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主体(多篇)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33011032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主体(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学设计主体(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主体(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主体(多篇)(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主体(多篇)推荐第1篇:主体教学设计 主题:比例尺的认识 教案来源:王志刚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需时间: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首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眼睛的观察引入,把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置身于观察中,紧紧围绕学习,不知不觉中来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新的知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3、通过对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探究,让学生亲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

2、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4、设计两道技能演练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巩固、深化过程。 5、通过对开放性问题,拓展创新题的设计,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资源 1 常规资源:地图、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2 教学支撑环境:配备有投影仪的教室一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 2.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活动促使学生热爱祖国,感悟数学知识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的资料。 2.讨论你对比例知识有多少了解。 3.

3、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三、活动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展示,然后选出好的,全班展示。 2、教师出示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学生观察。 3、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来设计我们的国旗和绘制地图。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5、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6、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性评价。 7、小结活动的感受。 8、活动拓展 (1)要求学生把参加活动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 (2)分组合作完成一份设计平面图,并在班上展览出来。 (3)课外活动:开展比例尺应用实际活动。 四、活动评价 1.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活动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4、情。 3.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 推荐第2篇:“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案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案例 二氧化碳的性质 案例来源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初中科学卷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 教材以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为切人口,引向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本节教材有两大特点:一是实验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均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二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很多,教材通过对大量的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分析 通过对教材前几章的学习,特别是对氧气和氢

5、气的性质的学习,学生已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几乎没有形成,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本课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设计理念 贯彻新课程提出的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通过创设探究情景,紧紧抓住实验探究这个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和掌

6、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课堂探究意识,并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假如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 (教师通过提问,启迪学生的思路,并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知识,去进行丰富的想像,充分认识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把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引向本课主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

7、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积极、迅速进入探究状态。 二、创设探究情景,明确问题任务 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教材实验5-6) 师生共同确定探究任务: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探究实验略。) 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自身优势,以实验为基础,将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 每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活动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和交流。教师此时给予适当的探究时间和充分的期待,不做任何引导和点拨,让学生

8、自由探究和讨论 分组探究后,几乎每个实验小组郡得到这样一些结论: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的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等。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实际上已掌握了二氢化碳的部分性质,这部分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去领悟而获得的。所以,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是深刻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引导,提出两个问题: 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其他验证方法。 2.怎样用实验对二氧化碳进行验证。 对于问题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很多验证方法:如,用二氧化碳气体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下落;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称量其质

9、量并与等量空气质量进行比较;根据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理论上进行判断等;有些学生甚至提出将二氧化碳与空气分别充入气球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进行推断。 (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方法,教师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判其理论上的对错,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教师的提问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如果说前面的探究过程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体验探究,那么这次探究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从理论上去感悟探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形成了初步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培养探究能力,养成合

10、作精神 “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一句简单的提问,使学生的探究激情好似大海的波涛一浪高于一浪。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 (教材实验5-7)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具体探究操作是: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石蕊试液,在第一支试管中加人几滴醋酸,在第二支试管中通人二氧化碳,第三支试管的石蕊试液留作对比;然后再把石蕊试液变色的两支试管进行加热,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教师操作第一支试管中的实验,请两位学生协同操作第 二、三支试管中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讨论。(讨论过程略。) (教师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1、、碳酸具有不稳定性等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生协作,共同探究,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情感,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及教学平等的原则。 五、及时合理评价,共享探究成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上述探究结果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归纳。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对探究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性质进行补充。 (这时,展示在学生眼前的就是一幅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相对全面的描述的画卷,而这幅画卷的创就是学生自己。此时,每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就在每位学生沉醉在经过一番努力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

12、再次掀起波澜,继续将课堂教学过程向纵深发展,即利用探究成果 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教材中提到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教材“图5-12”进入久未开启的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试验;教材中“讨论”生炭火盆为什么能让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灭火;用“干冰”保藏食品和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等。 (又是一阵热烈的探究讨论,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个个浮出水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将正确的探究结果板书出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这种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

13、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及教学模式,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其创新思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推荐第3篇:“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案例 “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ai、ei、ui”的设计 1教学背景 学校 福建省厦门市松怕第二小学。 教师 吴小蔚,教龄3 年,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创设情境进行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脸和小学语文”基于网络环凌的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课题。 学生 一年级(4)班,学生46人,部分学生只有相当强大的拼音基础,部分学生已学会一定数量的声母、韵母大部分学生兵有一定的

14、拼读能力。 教法 课件小游戏激趣看动画练习说话; 学好短句形式多样; 乐读儿歌愉快阅读; 自我感悟自选图片,创编故事 教材分析 “ai、ei、ui”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复韵母ai、ei、ui。认识7 个生字,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 l )复习巩固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 2 )认识7 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 3 )大以阅读有关ai、ei、ui的文章,自我感悟。 ( 4 )在大量阅读的从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编故事,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能力目标 ( 1 )自主阅读课堂上发的儿歌、谜语、绕口令和童话故事等阅读材料及大量的其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 2 )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图片,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故事,允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发敝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 3 ) 通过课堂上自主演说、两两讨论、小组话动等形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感情激励培养自信心。通过自主阅读资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