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得一课》教学反思

上传人:hu****59 文档编号:33005010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忘得一课》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难忘得一课》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难忘得一课》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得一课》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难忘得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回顾课堂,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我首先播放了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过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这样的课堂开

2、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二、学生质疑,紧抓主问题 略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跟精读课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个课时。在这仅有的四十分钟里,只有紧抓住课文的主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拎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供大家到课堂上来研究。课前学生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谁上了这一堂难忘的课?难忘的一课上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就让

3、学生的自学的过程中解决,并马上反馈。 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是本文的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这是文章的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通过对三次出现这句话时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让学生感受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学生自己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指导。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时,我没有将课堂拉回到为什么说这是&lsquo

4、;难忘’的一课?这个主问题上来,没有让学生来完整地说一说认为这节课难忘的原因,致使本节课的中心仍不够突出。 三、课前收集资料,交流不是单一因素 本课教学前请学生们收集了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有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以及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的资料。运用资料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是要激起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的。但是本节课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什么时候做补充把握不够适时,人物介绍前后有重复,造成环节不紧密。教师对伟人的介绍语言情感也不够充足,也致使学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写话没有水到渠成。我们在理解文字内容之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当学生写话完成进行

5、交流时,还要对学生语言表达上有所评点,让学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资料,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这仍然是我困惑的问题。 四、略读课文教学老师的位置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练,多展示。教师要处理好详略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的时候讲,提升的时候讲,在提学习要求时更要讲明白、讲透彻。但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些操之过急,自己讲得过多,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形式也有些单一,我想请教的是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3 (A) 本课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自学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

6、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导入入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台湾美丽的风光,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在随后的自学悟情教学中,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领悟情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

7、领全文。虽然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但这句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读这句话只要尽量读出感情就行了,而实际上这句话每次出现时读法是不同的。安排学生先读,然后老师激疑,形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读议动情,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理解感悟。最后总结释情,结合当前情况,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 什么是重点句?重点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难忘的一课是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的重点句有两个: 、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8、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两者互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内涵。教学时当以此为红线贯穿始终。 一、初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因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教学应从介绍时代背景开始: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年之久的台湾宝岛归还中国。本文写的就是台湾刚收复后的事。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句:读过文章后,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学生不难找出那三个隔离反复的句子。这时教者可设问:为什么我爱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中国。)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初知大意的

9、目的。 二、披文入情,理解重点句 设问: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多次?每次出现,都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细读课文。 、读第一段(第、第节): 提问:看到和听到这句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见第节)。地点呢?要求学生看第节,从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乡村小学三个词语,并准确地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台湾高雄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归纳主题打下基础。 、读第二段(第第节): 这一段写上课情景,分四个层次:一是从窗外看,看到年轻教师在一笔一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我为此深受感动,同时

10、也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长期奴役台湾同胞的愤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台湾的学校里只准讲日语,不准讲国语,以致中国的老师今日写起自己祖国的文字来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听,听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遍一遍地读,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时,的感受更深了,他从那每一个字音里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火热的真挚的爱国情怀,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三是走进教室读,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彼此亲近,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四是课

11、后谈,通过与老师的谈话,更激起了我对台湾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 、读第三段(第第节): 这段写参观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而今都换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时情不自禁地重复着刚才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而其感受又更进了一层,因为从这历史的巨变中,分明感受到了台湾人民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为什么说是强烈?因为这种民族精神虽遭长期压抑、百般摧残而终未泯灭,一直像火焰一样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为什么说是深厚?因为台湾人民不仅爱祖国的

12、语言,更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这种感受便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全部内涵。 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领悟写法,紧扣重点句 本文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贯穿全文,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归纳主题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它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反复出现就使这根鲜明的思想红线贯穿首尾,使主题更加突出。而后再问:围绕这根思想的红线,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文章详写了上国语课的情景和看中国伟人像的感受,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都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写上课的经过而不写看伟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为看伟人像这一情节不仅更进一步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而且伟人像本身还深刻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孔子伟大的教育思想,郑成功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伟大壮举,这些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感召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6Word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