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镇位于*县东部,辖*个办事处、*个行政村,人口*万,党员*人,版图面积*平方公里,是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机遇,坚守“人民至上”根本宗旨,围绕“*”品牌定位,坚持“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生态立镇”三条主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先后荣获“*省文明村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创成“*省卫生乡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一、镇域基本情况(一)区域位置优越。*路、*路两条省道及连接县城与*港的*路贯穿全境,*、*两条高
2、速公路擦境而过。30分钟可达*港,40分钟可达*市区。(二)产业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发展,引进建成关联企业*余家,形成了“棉花种植籽棉购销皮棉加工纺纱合线机织织布家纺产品+生物质能源生态印染+有机肥”的完整产业链条,一二三产实现初步融合;与*、*大学等高校院所实现“产学研”常态化合作。同时,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逐步兴起。(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并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铲。创新实施“*文明户”评选工程,讲孝悌、尚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也为乡村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四)自然资源丰富。全镇土地总面积*万亩,引黄干渠小开河穿流全境,建
3、有*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同时,探明地下石油贮量*万吨,是*油田重点采区。(五)人居环境改善。始终坚持“宁可不发展绝不落户一家污染企业”原则,辖区内无一处工业污染;经过近几年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镇村功能布局、品味内涵、环境卫生大大改善,逐步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方向迈进。(六)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万元;2013年*万元,历史上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15年*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2018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历史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21年达到*万元。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一)抓住产业兴旺重点,推动产业
4、融合发展。始终将棉花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瞄准农业发展“新六产”,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发展多业态复合模式。1.农业方面。深化与*、*“产学研”合作,建设“*试验培训基地”,筛选抗虫耐碱、优质丰产新品种。与*大学合作实施“智慧农业”项目,多方争取各级政策支持,累计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万亩,加快全镇农业现代化进程。去年探索推广“土地托管、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提高棉农收入、优化企业棉源供应,当前已初见成效,*户棉农共增收*万元。2.工业方面。狠抓双招双引、构建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项目多点开花”,先后引进建成棉花关联企业*余家,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亿
5、元,引入过亿项目*个、过千万项目*个。生物质能源推广利用作为全县清洁能源改造试点全面推进,2018年以来完成生物质炉具推广*台,总投资*万元的有机肥厂今年上半年可实现运营。同时,还引入了总投资*亿元的*建材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投资*亿元的*现代渔业经济园区项目。3.三次产业融合方面。融入“互联网+”模式,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去年线上交易额突破*万元。近年来,先后承办全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现场会、农业农村部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现场调研会、全国棉花机采作业观摩暨全程机械化推进观摩会等大型活动,专题片丰收的大地(四):棉桃吐絮采摘忙在央视播出,“*”新
6、形象对外得到极大提升。(二)突出生态宜居关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实镇驻地内涵,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力营造宜居宜商宜游的氛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1.着力优化城镇品质。重点提升小城镇承载力,*公园二期休闲农业项目、东外环贯穿工程、*河景观带工程高标准完成,镇域实现全域照明;镇驻地商户牌匾统一更换、文化氛围统一营造,小城镇更具特色品味;规划便民服务市场*处,镇域环境更有秩序;集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投资*万元实施*路拓宽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公里,配套实施绿化工程,构建起“畅、优、舒、美”的路网格局。2.强势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风景”工作思路,打造县级以
7、上示范村*个,创建“美丽庭院”*户,累计投放垃圾桶*个,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除、杂乱线缆整理、边沟清理、小广告及乱贴乱画清除四项“清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农村厕所改造*户,建设公厕*处,2019年迎接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化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3.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坚决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建立环保“一月一排查”机制,大力开展环保整治,不留一家“散乱污”企业,不留一处污染点。全镇养殖户全部完成“两池”达标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建率达100%。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显著,为群众营造起了安全、健康、稳定、和谐、绿色、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三)筑牢乡村文
8、明保障,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坚持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新亮点,在全镇范围内倡树新风气,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1.“*文明户”倡导正能量。为凝聚群众力量,夯实乡村振兴群众基础,2017年创新实施“*文明户”评选工程,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按照一定比例评选“*”榜单,突出公平公正、村民自治,实施荣誉上榜、一户一牌,树立正面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3-5年的时间实现群众整体素质大提升。评选工程实施3年来共评选2652户,取得了明显成效,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在*新闻联播播出。2.文化建设引领新风气。不断丰富和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常态化举办端午诗会、篮球赛、广
9、场舞大赛等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突出载体建设,农村文化书屋、文体广场等实现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达标,各类文体设施配备逐步健全。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丧葬改革,建设公益性公墓*处,逐渐树立起清风正气。(四)夯实治理有效基础,营造和谐发展氛围。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加强“管人”“管事”力度,有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1.夯实党建引领基础。一是实施基层党建平台创建工程。恢复建立高标准镇委党校,大力实施“共产党员淬火工程”,每年对农村党员进行轮训。大喇叭“镇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全镇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标准化建设。二是实施
10、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工程。创新实施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实行“累计加分、以分定绩”;开展“一亮二评三提升”,为每名党员制作身份二维码,完成“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利用“七一”节点评选“五好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形象、服务水平和堡垒作用得到明显提升,经验做法在*新闻联播播出。2.落实安全稳定关键。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高标准镇级综治服务中心,“雪亮工程”和村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发挥明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及“五心”文化公园*处,打造高标准普法广场*处,“全科大网格”管理模式有效推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专项斗争,严守
11、安全生产“警戒线”,信访积案旧案全部化解,为群众营造安全、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五)把握生活富裕根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群众创造安定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1.加速社会共建共享。扶贫措施落实精准到位,贫困村“五通十有”全部达标,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收益分配差异化、全覆盖,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镇农村卫生室达*个,每年免费进行“两癌”筛查,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中小学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县乡镇前列,公办幼儿园已建成*个,投资*万元的小学高标准教学楼年内投用。有
12、效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个,双拥工作站*个。2.力推农村农业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机合作社获评“全国优秀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棚种植等增收项目多点开花,*甜瓜、*红薯、*冬枣等农产品品牌形象逐渐擦亮,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个,土地流转等模式稳定增收,全镇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个,占比*%,为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围绕产业兴旺,深化产业融合。坚持做优做大做强棉花主导产业,着力实施农业“新六产”。在农业方面,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新棉种、推广新技术;鼓励引导企业对接农户,大力
13、发展智慧农业,实现现代化、规模化植棉;同时,深化推广“智慧农业”,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农。在工业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狠抓“双招双引”,重点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拉宽加长增厚产业链,形成倍增效应。同步引进一批高效环保型工业项目,培育物流、海洋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产融合方面,进一步融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二)聚焦生态宜居,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强化污染治理,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开展污染治理,打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做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
14、业模式生态化。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三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四是持续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高镇域承载力,重点在硬件设施配套、环境品位提升、商住综合体开发上发力,建设新型现代化城镇。(三)紧扣乡风文明,加快文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深化提升“*文明户”评选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同步组织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二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一村一特色”打造系列特色文化景观。三
15、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不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四是深化移风易俗,发挥好红白理事会职责,完善村规民约,清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四)着眼治理有效,完善治理体系。一是坚持党管农村,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员积分制管理和“一亮二评三提升”为抓手,夯实组织基础。二是强化村民自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民主议政,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自治组织作用,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三是提升德治水平,同步推进家风建设与村风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四是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好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及“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助理”作用,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动基层干部群众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行为自觉。五是强化社会综治维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毒禁毒等专项行动,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让人居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和谐。(五)突出生活富裕,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巩固脱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