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979351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带来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

2、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情况问题的解决。安排一个课时讲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讲究工作

3、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 课前充分准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展开教学。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控制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四、学法指导 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讨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知识点。 3、课后给学生布置同类型任务,加强练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课前复习(35分钟)回顾“路径”的概念,为引出“最短路径”做铺垫。 教学方

4、法及注意事项: (1)采用提问方式,注意及时小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概念。 (2)提示学生“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导入新课(35分钟)以城市公路网为例,基于求两个点间最短距离的实际需要,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求最短路径问题”。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1)先讲实例,再指出概念,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 (2)此处使用案例教学法,不在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存在,所以这里的例子只需要概述,能够说明问题即可。 (三)讲授新课(2530分钟) 1、求某一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重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出旅游景点选择的例

5、子,解决如何选择代价小、景点多的路线。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图中求任一结点到其他结点最短路径问题。(35分钟)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主要采用讲授法,将实际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语言描述转换的方法(用圆圈加标号表示某一景点,用箭头表示从某景点到其他景点是否存在旅游线路,并且将旅途费用写在箭头的旁边。)一边用语言描述,一边在黑上画图。 注意示范画图只进行一部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余下部分的转化。 及时总结,原型抽象(景点作为图的结点,景点间的线路作为图的边,旅途费用作为边的权值),将案例求解问题抽象成求图中某一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张带权有向图,并略作

6、解释,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启发式教学,如何实现按路径长度递增产生最短路径? 结合案例分析求解最短路径过程中(重点)注意此处借助黑板,按照算法思想的步骤。同样,也是只示范一部分,余下部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小结(35分钟) 1、明确本节课重点 2、提示学生,这种方式形成的图又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呢?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复习本次课内容,准备一道备用习题,灵活把握时间安排。 六、教学特色 以旅游路线选择为主线,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理论讲解生动起来。在顺利开展教学的同时,体现所讲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篇2 平方差公式 学习目标: 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3、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难点:探索平方差公式,并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索 1、计算:(1)(m+2) (m-2) (2)(1+3a) (1-3a) (3) (x+5y)(x-5y) (4)(y+3z) (y-3z) 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的发现吗? 4、平方差

8、公式的特征: (1)、公式左边的两个因式都是二项式。必须是相同的两数的和与差。或者说两 个二项式必须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 (2)、公式中的a与b可以是数,也可以换成一个代数式。 二 、试一试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5+6x)(5-6x) (2)(x-2y)(x+2y) (3)(-m+n)(-m-n) 例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 x-y)(- x+y) (2)(ab+8)(ab-8) (3)(m+n)(m-n)+3n2 三、合作交流 如图,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1)请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小颖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长

9、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 a a b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四、巩固练习 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2)(a-2) (2)(3a+2b)(3a-2b) (3)(-x+1)(-x-1) (4)(-4k+3)(-4k-3) 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803797 (2)398402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中字母a,b表示( ) A.只能是数 B.只能是单项式 C.只能是多项式 D.以上都可以 4.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a+b)(b+a) B.(-a+b)(a-

10、b) C.( a+b)(b- a) D.(a2-b)(b2+a) 5.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有( ) (3a+4)(3a-4)=9a2-4;(2a2-b)(2a2+b)=4a2-b2; (3-x)(x+3)=x2-9;(-x+y)(x+y)=-(x-y)(x+y)=-x2-y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6.若x2-y2=30,且x-y=-5,则x+y的值是( ) A.5 B.6 C.-6 D.-5 7.(-2x+y)(-2x-y)=_. 8.(-3x2+2y2)(_)=9x4-4y4. 9.(a+b-1)(a-b+1)=(_)2-(

11、_)2. 10.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5,边长之差为2,那么用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差是_. 1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0 19 . 12.计算:(a+2)(a2+4)(a4+16)(a-2). 五、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六、当堂测试 1、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1)(1+x) (B)(1/2b+b)(-b-1/2a) (C)(-a+b)(-a-b) (D)(x2-y)(x+y2) 2、填空:(1)(x2-2)(x2+2)= (2)(5x-3y)( )=25x2-9y2 3、计算: (1)(-2x+3y)(-2x-3y) (

12、2)(a-2)(a+2)(a2+4) 4.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003997 14 15 七、课外拓展 下列各式哪些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怎样用? 1) (a-b+c)(a-b-c) 2) (a+2b-3)(a-2b+3) 3) (2x+y-z+5)(2x-y+z+5) 4) (a-b+c-d)(-a-b-c-d) 2.2完全平方公式(1)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篇3 一、课堂导入 回顾平行四边的性质定理及定义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2.将以上的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形式叙述出来。(如果那么)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其它性质,那么如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

13、行四边形呢?除了定义还有什么方法?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 二、新课讲解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定义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的平边形。 几何语言表达定义法: 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一个四边形只要其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则可判定这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活动:用做好的纸条拼成一个四边形,其中强调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一)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问:这个命题的前提和结论是什么?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BC=DA。 求证:四边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目前只有定义,

14、也就是须证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当然是借助第三条直线证明角等。连结BD。易证三角形全等。 板书证明过程。 小结:用几何语言表达用定义法和刚才证明为正确的方法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二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二)设问: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能否判定这个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呢? 活动:课本探究内容,并用事准备好的纸条(纸条的长度相等),先将纸条放置不平行位置,让学生设想若二纸条的端点为四边形的顶点,则组成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若将纸条摆放为平行的位置,则同样用二纸条的端点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设问:我们能否用推理的方法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让学生找出题设、结论,然后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八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