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979346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个人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下面带来八年级语文个人的教案,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个人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

2、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3、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

4、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_ 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分组自学。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

5、理解镶嵌的意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

6、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简笔画: 蝌蚪春天到了 简笔画

7、: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八年级语文个人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幻小说的及作者的有关常识。 2.扩大词语的掌握范围。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4.锻炼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的道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预习作业及课前准备: 1.收集科幻小说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字词积累与运用。 3.喜欢绘画的同学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课文内容。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哂( )笑 牟( )取 众目睽( )睽 棘( )手 铆( )钉 贪婪( ) 履( )行 5.解释下列词语 哂

8、笑:讥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象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知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不容质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根据课堂准备展示漫画,解说故事内容。 (教师提议:看漫画的内容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看谁画的最好,看谁表达的最精彩。) 学生交流科幻小说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9、 学生说说文章的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相互交流看法)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文中的故事是否真实? 明确: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在里面。 2.你认为故事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明确:环境保护问题。 3.洞真的是无底的么? 明确:表面上是,正象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已经不堪重负 4.题目用“喂出来”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尾呼应,同时有表现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环境污染中将危及人类生存。 5.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 6.文中写了几种人?这几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活中人是不是有他们的影子? 明确:为了自己的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

10、.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一切破坏环境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到头来危害的的是人类自己。 四、探究活动 1.探讨文章的主题 提示:这篇小说写的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学生看研讨联系二,小组交流讨论。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2.想一想,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循环式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小说结尾,进一步想象生动具体的情节,可以借鉴

11、课文的写法。 (适合表达能力稍弱者) 2.自拟题目,写一篇形式新颖,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八年级语文个人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一,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

12、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

13、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