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979338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带来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想象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有六节,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节)主要写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诗人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节)主要写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节)总的写出了想象中的世界。 这首诗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韵律,

2、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

3、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配乐朗读。想,听出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开放性发言,畅所欲言)(扣住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现代诗) 揭示课题16想像 师:有了想像才有优美的诗篇,有了想像才有发明创造。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 2、自由读文。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想像?板书:大自然人们的生活理想 根据以上提示将诗歌分为几部分? 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情感。 (1)品读第一部分。写了大自然中哪几处景,画上记号。(天空云彩风阳光四季) 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

4、么? 相机丰富诗篇。 如:A、“天空应该一个劲儿蓝,蓝成一块透明的水晶。”(天空本应是湛蓝,因人类的原因已被污染,难得看见几天的蔚蓝,所以诗人希望天不带一丝杂质,人们在蓝天下快乐的生活)比喻 B、云彩扣住“喊一片”“唤一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云彩就像我们的朋友一般能分担忧愁,共享快乐。 C、风本无色却带着梦幻的蓝色,你还可以把风想像成什么颜色?(金黄红色白色吹皱一池春水绿色春风又绿江南岸、)(避免学生说出龙卷风飓风这里的风应是柔和的清风,人们每天享受着清风拂面的美好) 借用名家诗句想象风的颜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九

5、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D、阳光派出七位使者。使者:奉命办事的人。 红使者喜欢 绿使者喜欢 黄使者喜欢 蓝使者喜欢 紫使者喜欢 每位使者尽职尽责。(强调“尽职尽责”学生自由写诗) E、四季风调雨顺,可以随意变化。 春天不再 夏天不再 秋天不再 冬天不再 (2)总结:多么可爱的大自然呀! 可大自然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诗,品诗。 4、作业。写下对大自然的想像。 可以依据本课中的一段发挥,也可以任思维自由驰骋。 反馈。 板书:16想象 完美的世界大自然 人类的生活 课后记: 1、开课以舒缓的小提琴梦幻曲的配乐,在老师神情并茂的朗读中将学生带进梦幻,神秘,宁静的情景中,创

6、设了良好的氛围。 2、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天马行空地想,学生思维得以在限制与放开中发展。 3、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内涵与外延。 4、教师学生互动和谐,活跃。 5、时间掌控得不是很恰当,结尾部分显得匆匆。 6、缺少个性朗读,没有展现个别学生读书的强势。 7、对个别词讲得不够透彻。如:喊一片,唤一片,尽职尽责。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领会诗歌所赞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教学难点。突破的办法就是读,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多种方式

7、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质疑导入: 1、出示朗费罗名言,带学生欣赏。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若想射中靶子,就得瞄得高一些:每支射出去的箭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 2、板书课题。理解:礼赞。能给“赞”组个词吗?(赞美、赞扬、赞颂)这些意思“礼赞”都包含,只是更深了一层,是“带着敬意的赞扬”。 3、质疑:看了课题,你们有疑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课题为什么是“人生礼赞”?“人生”为什么要“礼赞”?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礼赞”?) 是啊,怎么样的人生值得礼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

8、文,学习课文吧。 二、合作交流: 检查预习 (一)检查生字词 1、出示:昭(指生读,齐读。) 左边的“日”像个太阳,在太阳灿烂光芒的照耀下,一切都那么清楚、明白,这就是“昭”的意思,给它组个词吧。(学生说词)打开书,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想想可以用哪个词替代? 2、出示:搁浅、乘风破浪 想像一下,一只小船航行在茫茫的在海上,“搁浅”了,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乘风破浪”呢? (二)检查读文 指生分节读,要求:正确、流利。其他认真听。 (三)思考讨论: 1、老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说说诗歌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3、用一个字概括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思考) 4、(板书:闯。

9、) 5、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品读体验: (一)人为什么要“闯”,静读思考,诗歌的哪些部分给了我们启示? (诗歌的一、三、四小节阐明了这个问题,以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而灵活进行。) A、第一小节的学习。 1、指生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任命运驱使的牛羊”是怎么样的一些人? 3、“战斗中的闯将”是怎么样的一些人? 4、你们觉得自己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第三、四小节的学习。 1、指生读第三小节,说说理解。板书:高尚 2、口语表达练习: 谁,凭借什么,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学生思考练说) 3、这些伟人在成为伟人之前,跟我们一样,一样的身躯,一样的血

10、,一样的肉。他们能活得那么高尚,我们呢?(生:也能像他们一样高尚!)指生感情朗读。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人生礼赞教案及教学反思 4、当我们即将告别人世时,看到时间的沙滩上,伟人的脚印旁,多了一双自己的脚印,会是怎么样的感受?练习读,读出这种美好的感受。 5、“闯”不仅能让自己高尚,还能影响别人,读读第四小节,想想,我们的努力能给哪些人以怎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板书:积极 6、同学们,如果看到时间的沙滩上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增添了许多的脚印,你们又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7、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二)第二、五小节的学习。 1、现在同学们说:人活在世上要不要“闯”?(要)可怎么“闯”,诗人也给了我们

11、启示,读读剩余两小节,认真思考。 2、指生读第二小节,说说自己的理解。 3、未来真的不用想吗?(生:不)哪些是要想的? 4、过去真的都得忘吗?(生:不)哪些还不能忘? 5、诗人究竟想让我们怎么做?(学生回答) 板书:行动起来乘风破浪 6、指导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7、指生读第五小节,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沉着稳重不断追求理想期望 9、诗人又一次向我们发出了“行动”的号召,我们应该怎样“行动”呢?(学生回答时,回顾板书。) 10、全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甲: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舞台比喻成战场。 学生已:还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不要空想未来,不要怀恋过去。 四、巩固延伸:

12、1、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对人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动笔写一写。(学生交流) 2、朗费罗一首人生礼赞让同学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课件出示朗费罗图像)看,这位就是朗费罗,一位老人,霜染须发,深邃的目光中透出刚毅。他用生动、睿智的语言驱散了我们心中的迷雾,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断追求。希望同学们都能从此刻振奋起来,做生活中的一名“闯将”。最后,让我们齐声诵读这首诗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3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

13、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14、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