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979338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下面带来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速读练习,练习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分析理解课文。 2、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发、 质疑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

2、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8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三、研读18自然段,听录音朗读。 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

3、环境。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远及近,突出了山的高、大、多,忖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3、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电,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什么景象? (梨花美景) 指定学生读描写梨花美景的3、4、5自然段,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4、再读第18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

4、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分析了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那么,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2. 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4.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5.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

5、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6.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 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步骤 一、 介绍作家与作品

6、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7、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二、简介文体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简言之,散文诗就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散文化了的诗,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 三、范读课文 一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1、注意字音 2、思考画面应怎样切分 说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用时不要太多。 层次划分: (

8、一)(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二)(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三)(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二齐读海燕,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读毕,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 四、研讨课文 一讲析第一幅画面 指名朗读,思考: 1. 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 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2. 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

9、底下。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二讲析第二幅画面 默读并思考: 1.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环境更险恶;这样写突出斗争更险恶。 2.哪些词语突出了险恶的环境?(动词、形容词)海燕较前有何变化?(见板书设计) 三讲析第三幅画面 齐读,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现怎样?(见板书设计) 五、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 一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

10、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二关于象征写法。 1.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现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有刻画。 2. 象征的作用: (1)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六、 归纳海燕的写作手法

11、: 1.对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征手法 八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3 一、导入: 许多名家都很喜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叶圣陶评价它“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吴晗赞颂“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但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不可分割”。老师也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并且常读常新。请问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板书课题:背影朱自清) 二、初读课文,思考: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钟) 预设答案:父爱子(呵护体贴)(板书:爱) (过渡)这个故事让我们非常感动,但这个故事的开端却是这样的: 作为儿子的朱自清,父亲做出这些事,他心里对父亲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预设答案:恨(师引导:对父亲产生这样的

12、心理,合适吗?哪位同学还有更恰当的词语吗?) 不满、不满意、生气、瞧不起等等词语。(板书:不满) 师:文章中哪些地方流露出这种不满、瞧不起的情绪?请同学们找出来。 预设答案:笑他迂、瞧不起等。(拣座位、嘱茶房等,讨好我,我不在意、不耐烦。) 师:本来他是不满的,可是他的情绪在后来慢慢发生变化,父亲做的哪些事,说的哪些话使他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三、读一读,品一品 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答案: 1.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

13、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14、 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至少五个)并分析其作用。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板书:感动理解谅解) 师:朱自清对父亲情感变化由不满、不耐烦转变为感动,同学们找出了原因并分析的很好,现在,咱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朱自清,看到父亲去给你买橘子时行动艰难的背影,你是怎么想的,会默默地对他说些什么?(示例:父亲,茫茫人海中,我看到了你的背影。你虽然不完美,甚至特别迂,但只有你,和我有着剪不断的血缘亲情。我的父亲,你行动那么笨拙、迟缓,还去给我买橘子,你对我的爱让我感动。) 四、读最后一段,理解父子之间的亲情。 (过渡)朱自清与父亲车站送别之后,他的内心可能受到一些触动,他对父亲多了一点谅解、理解,但他真的读懂了父亲的爱吗?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这篇文章又写于什么时候呢? (1917年1925年) 八年后才写父亲的背影,可见他与父亲的矛盾并没有完全化解,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但又是什么样的事情让儿子完全读懂了父亲呢?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找出他读懂父亲的语句。 预设答案:文段开头,我理解了他的不易;“哪知”“触目伤怀”,表达父亲的心境,两个“自然”表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