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35****zxb 文档编号:32953961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从顶端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时恰好到达斜面底端,此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3时,它离斜面顶端的距离是( )A B C D2、一物体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0m/s2,要使这个物体上升至320m高处,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 )A40m/sB60m/sC80m/sD100m/s3、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4、如图所

3、示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研究跳水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下落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如弹药舱,可将敌舰视为质点C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摆动时能被视为质点D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6、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放置在质量为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C木板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等于D当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7、把一木块放在

4、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8、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第1秒内和第2秒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1秒内和第2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C第3秒内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D第4秒末物体回到出发位置9、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质点M与三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A、B、C相连,C处于竖直方向,静止时,相邻间弹簧的夹角均为1200,已知弹簧A和B对质点的作用

5、力的大小均为2G,则弹簧C对质点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为 ( ) A0 BG C2G D3G10、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s0=s1,两车恰好相遇1次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s2,两车最小距离为s2D若s0s1+s2,两车 不会相遇11、一辆自行车由t=0开始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2s内自行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在02s内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于在35s内的平均速度C在3s时自行车速度方向发生改变D在25s内自行车的位移为1

6、0m1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10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C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3、汽车以10 m/s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刹车后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_ m;刹车后3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_m14、一小车正以6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小车获得2的加速度,则_后速度增加到10。15、在火星上,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s内的位移为16m(未着陆),则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

7、为_m/s2 , 2s末物体的速度为_m/s三计算题(22分)16、(12分)水滴从屋檐上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1.8m的窗户,历时0.2s,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屋檐离窗顶的有多高?(g取)17、(10分)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高度处掉下一颗扣子,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的运动不受掉落的扣子影响.求:(1)跳伞运动员匀速着陆的时间为多少?(2)这颗扣子刚从运动员身上掉下瞬间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3)跳伞运动员和扣子谁先落地? 时间差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

8、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D【解析】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得当滑动底端时,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v,则;当速度为时,联立解得,D正确2、C【解析】设物体以初速竖直向上做加速度为10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恰能上升到320m高处,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解得:。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3、C【解析】A图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图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4、B【解析】A图象的位移随时间不变,说明

9、物体静止,故A错误;B图象的斜率不变,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图象的斜率不断增大,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故C错误;D图象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5、D【解析】为了研究跳水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不可将正在下落的运动员视为质点,否则就没有区别了,故A错误;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不可将敌舰视为质点,故B错误; 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摆动时不能被视为质点,否则就看不出来摆动了,故C错误;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故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6、A【解析】木板受到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

10、与受到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大小,当时,则有,当时,无论F多大,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为,小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故A正确.7、BC【解析】解: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但不能说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因为两者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都不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故A错误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的弹力故B正确C、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得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故C正确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受的重力二力平衡故D错误故选

11、BC【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点评】本题考查对压力与重力区别的理解物体放在水平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若物体放在斜面上或斜向的拉力,压力与重力并不等8、BD【解析】试题分析: 纵坐标的正负代表速度的方向,所以第1秒内和第2秒内速度方向相同,所以A错误;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方向,所以B正确;第3秒内加速度方向为负,速度方向为负,所以C错误;面积代表位移,前2s位移和后2

12、s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4s内位移为零,所以D正确考点:v-t图像9、BD【解析】若弹簧A和B对质点的作用力为拉力即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对M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由于M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 ,故选项D正确;若弹簧A和B对质点的作用力为推力即处于压缩状态,对M进行受力分析,由于M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故选项B正确,故选项BD正确。点睛:掌握力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10、ABC【解析】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A.若s0=s1,则s0+s2=s1+

13、s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A正确B.若s0s1,则s0+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C.若s0=s1+s2,则s0s1,两车不会相遇,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且为s0-s1=s2,故C正确;D.若s0s1+s2,仍有可能存在s0+s2=s1+s2,所以两者可能相遇,故D错误;故选ABC.【点睛】对于图象问题,要抓住: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

14、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11、BD【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在02s内自行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根据几何知识可知,02s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35s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则在02s内自行车的位移大于在35s内的位移,而两个过程所用时间相同,则在02s内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于在35s内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在3s时前后自行车的速度一直为正,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在25s内自行车的位移为 x=5m=10m,故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能力,关键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12、BD【解析】第1 s内的位移x1(6511) m6 m4 m,故A错误前2 s内的位移x2(6524)m6 m6 m,则前2 s内的平均速度m/s3 m/s,故B正确根据xv0tat265tt2得,加速度a2 m/s2,任意1 s内速度的增量vat21 m/s2 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3、7.5 10 【解析】12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则刹车后1s的位移为:汽车刹车后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有:14、2【解析】取初速度为正方向,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为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