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

上传人:侗*** 文档编号:329271265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6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2.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展示本课首页的图片,图片呈现的是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出现了隆起、断裂等现象。2.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预设:因为板块相互碰撞摩擦。)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预设:小地震时,身边的物品会微微颤动,大地震时,房屋可能会倒塌;地震发生时房屋会倒塌,地面上的物体会晃动,让人措手不及。)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预设:地震会让地球上的物体有微小的移动;地震会使地层构造

3、发生变化,形成高原、海沟、裂谷、山脉。)3.揭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板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设计意图】路面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提出本课聚焦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交流: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对地震成因的看法,有依据地猜测地震形成的内部原因。2.展示:全班展示交流,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3.出示:课件出示断开的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法。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教学提示: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

4、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成因、搜集证据、建构解释三个过程,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探索与研讨探索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提问: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有哪些现象吗?(预设:地震时,房屋在摇晃。)是从哪里了解到的?(预设:从电视或网络上了解到的。)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预设:地震会使地表出现塌陷;会引发泥石流。)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探索与研讨4.小结: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

5、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板块会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5.交流:指导学生分享地震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拓展与小结小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时,可暂时躲在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墙角(蹲下,抱头或用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撤离高层建筑物时不要乘坐电梯,不可选择跳窗逃生。板书与设计教学反思亲历地震的学生只是少数,只凭借教材上的几个事例和图片,还不能使学生对地震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首先展示地震后的路面的图片,聚焦问题:“

6、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使他们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地震现象的学习活动中。然后按照“由内部原因到外部现象,再回归生活实际”的顺序进行3个探索活动:了解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搜集地震发生时自救及互救的相关知识并制成海报,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树立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结合探索环节的相关活动进行研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本课中获得的证据建构更加科学严谨的解释,帮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及了解到的真实情景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达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