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329182604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丙烯腈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运作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3二、 现代公司制度的确立与发展5三、 近代的公司制度7四、 企业的本质和界限理论的新进展8五、 “协作群生产”假说与企业等级制13六、 股份公司的本质是社会资本16七、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20八、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特征与要素22九、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风险27十、 对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展的政策建议32十一、 可转债券发行的政策依据及发展契机33十二、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35十三、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与发展37十四、

2、产业环境分析42十五、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43十六、 必要性分析45十七、 项目风险分析46十八、 项目风险对策49十九、 发展规划51二十、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57劳动定员一览表58二十一、 SWOT分析59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投资管理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72.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238.2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294.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0%;建设期利

3、息350.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9%;流动资金6592.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1%。(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5238.2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0930.86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4307.43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2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6597.4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559.5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6.6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01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

4、EP):30972.50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8000.00约72.00亩1.1总建筑面积87690.21容积率1.831.2基底面积28800.00建筑系数6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6.092总投资万元35238.292.1建设投资万元28294.972.1.1工程费用万元25554.22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139.652.1.3预备费万元601.102.2建设期利息万元350.532.3流动资金万元6592.793资金筹措万元35238.293.1自筹资金万元20930.863.2银行贷款万元14307

5、.434营业收入万元82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6597.466利润总额万元15412.787净利润万元11559.588所得税万元3853.209增值税万元3247.9810税金及附加万元389.7611纳税总额万元7490.9412工业增加值万元25263.5213盈亏平衡点万元30972.50产值14回收期年5.01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6.61%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1192.27所得税后二、 现代公司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下降近一半,倒退了30年。危机冲击了股票市场,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

6、数下跌89%,上市股票价值总额从897亿美元下降到156亿美元。面对严峻的考验;各国在加强政府调节的同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也做了整顿和规范;使有关公司制度和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这不仅使得股份制经济渡过了难关,也使现代公司制度日趋完善,并得到持续的发展与创新,其加速发展的势头一直延续至今。现代的股份制经济有以下特点:(1)立法更加完备。美国国会在1933一1940年间,先后制定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信托条款法、投资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国家还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节企业行为和证券市场。(2)股份公司之间的兼并浪潮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的巨型公司。特别是战后以来,已发生了多次的兼并浪潮,涉及

7、的资本金额越来越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性也不断加强。(3)股权日益分散化,公司治理结构引人关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日益向多元化、分散化发展,特别是美国的许多大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份额不过在5%左右。股权分散化的结果,使得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出现了所谓的“经理革命”。此时,人们开始注意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4)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发展迅猛,资本向虚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证券交易愈加简捷、安全、方便,证券交易额飞速增长,股指不断创出新高。金融衍生物不断出现,特别是股价指数期货使得证券市场发生了质的飞跃。事实证明,

8、股份制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企业制度,也是资本筹集和资产重组的最佳形式。三、 近代的公司制度近代股份制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18世纪初英国“南海事件”的影响。1711年,英国首相罗伯特哈利接受投机家布朗特和巴特森的建议,特许他们组建南海公司,条件是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接受政府的全部公债(约3100万英镑),政府每年付5%的利息,借以整理国债。南海公司承接公债的消息使得该股票飞涨,由126英镑飙升到2000多英英镑。南海公司股票升的示范效应,引发了英国兴办公司的热潮,各种莫名其妙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用铅炼金、发明永动机、打捞沉船等。人们见股票就买,不问其他,政府不得不颁布“禁止泡沫公司的条例”。

9、此后股市大乱,股价狂跌,许多人倾家荡产,出现了“倒闭风”和“自杀风”,许多官员也因贪污受贿而进了牢房。南海事件后,官办公司开始走向衰败,民间自发产生的合股公司应运而生。合股公司是将两个合法的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和信托制结合而成的,实际上类似于一种股份两合公司。这类公司刚刚产生,就遭到皇家的打击和摧残,但它却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直到1844年,英国政府才承认其法人地位;1856年颁布的联合股份公司法,又确认其可实行有限责任原则。这是股份制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法案,当时可能还无人能料到这种公司会在将来成为主导工商业的企业制度。德国于1892.年颁布了有限责任公司法,使兼有无限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二

10、者优点的股份两合公司合法化,它立即受到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拥有雄厚实力的资本家的欢迎,一度成为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至此;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主要形式的公司都已出现。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股份制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有关股份制的法规已基本完备。由于民间合股公司取得了法人地位和实行有限责任原则,打破了皇室特许公司的垄断经营,使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分离,也解决了合伙制中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风险。(2)股份制迅速由贸易、运输业向新兴工商业和金融业扩展。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工场手工业快速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企业规模扩大,生产社会

11、化程度提高,促使股份制得到广泛发展。由于银行业要求资金雄厚,也纷纷采取了股份制,银行业在促进股份制的同时,首先使自己股份化了。(3)股票市场日臻完善和规范,成为资本的筹集与流动、资源有效配置、资本集中与重组的有力杠杆。(4)股份公司作为最完善、最先进的企业制度,在发达国家中已居于统治地位。四、 企业的本质和界限理论的新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企业的本质和界限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一)“财产控制权”观点这一观点是由交易费用学说演变而来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威廉姆森的工作。威廉姆森在寻找市场交易费用时做了下述分析:假设买卖双方事前处于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如果卖方的

12、生产需要某种专项投资,那么买卖双方在事后就被“拴”在一起。所谓专项投资,指的是投资不可再用于其他地方;比如大坝,它是不可挪作他用的专门化资产。如果协约是完全的,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协约可以是最优的。但是,契约很可能是不完全的,这是由于人们事前不能准确预见未来的技术革新,制定详细的合同费用太高,有些指标无法描述清楚等等。在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买卖双方的利益冲突不可能在事先解决,有些事必须拖到事后再说。但事后双方又不处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了,比如卖方已经做了大量专项投资,就使得买方在事后提高了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如果卖方能事先预见到这种情况,就会减少投资或根本不投资。威廉姆森最后的结论是:投资的减少是

13、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造成的市场交易费用。为了减少这种交易费用,买卖双方应当合成一个企业。格罗斯曼和哈特发展了威廉姆森的上述思想。他们除了指明市场交易可能带来的费用(即合并带来的效益)外,还分析了企业合并可能带来的费用。因此,他们的理论是关于企业合并的完整理论。在他们的模型中,一方面,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按照威廉姆森的想法,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引起事前投资的扭曲,这是企业分离的费用;另一方面,若企业甲吞并了企业乙,即甲的所有者对乙的财产有剩余索取权,乙就由原来的所有者变为甲的一个部门经理,他的积极性就不如从前,这就是合并带来的费用。权衡了合并的得失,才能决定企业的分立与合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论

14、与“科斯定理”-产权分配与效率无关相矛盾,这是由于假定了不完全契约的缘故。(二)“议价费用”和“影响费用”罗伯茨和米尔格罗姆对交易费用学派持批评态度。他们的想法更多地受到阿罗的影响,着重分析“市场失灵”对组建企业的影响。他们认为,市场的交易费用,归根结底不是由契约的不完全性造成的,而是由签订契约的费用造成的。签订契约的费用来自于“市场失灵”:(1)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中可能出现多个均衡点,市场无法选择最优;(2)信息度量费用;(3)不完全信息,双方都尽量隐瞒自己真实的价值判断。这就决定了市场的“议价费用”。接着,他们又分析了企业作为一个中央集权机构的组织费用。具体包括三方面:(1)经营者的权力增大后,他无法克制自己不去干预那些不应干预的事。(2)中央机构的决策人员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需要依靠下级提供信息和建议才能作出决策。这样,下级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努力使向上传递的信息对自己有利,从而影响上级的决策。这也就是所谓的“影响费用”。(3)腐败造成的费用。权力使人腐败是众所周知的。在这三种费用中,以第二种费用最为重要,这是任一权力机构本身产生的费用。下级的许多人把相当多的精力花费在“影响”上级决策上,这是一种浪费,而且对企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可见,这一分析同“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追求租金”的分析是一致的。(三)“声誉”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在契约不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