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2级医古文:级医古文:44注释注释第四章第四章 注释(训诂)注释(训诂)下编 基础知识训诂学著作有两种类型训诂学著作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正文中进行随文逐字的注解,这就是古书的一是在正文中进行随文逐字的注解,这就是古书的注释如十三经注疏、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高世栻如十三经注疏、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黄帝素问直解、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给古书作注方式:眉批、夹注、旁注等正式刊刻的古给古书作注方式:眉批、夹注、旁注等正式刊刻的古籍,多为双行小注的形式籍,多为双行小注的形式一是把训诂的内容单独编成专书,这就是字典和辞一是把训诂的内容单独编成专书,这就是字典和辞书像尔雅、说文、广韵、康熙字典、像尔雅、说文、广韵、康熙字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中国医学大辞典等训诂术语训诂术语1:谓格式是:格式是:“A“A谓谓B”B”或或“A“A谓谓B B也也”其中A A为被解释词,为被解释词,B B为解释为解释词(后诸例同此),相当于说词(后诸例同此),相当于说“A“A是指是指B”B”,被解释词在术语,被解释词在术语之前这个术语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例之前。
这个术语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例1 1例例2 2)后代用法渐广,有的以同义词解释词语(例后代用法渐广,有的以同义词解释词语(例3 3),有的串讲),有的串讲句意,等等句意,等等例例1:血菀于上素问:血菀于上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上谓生气通天论)王冰注:上谓心胸也例例2: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生气通天论)王生气通天论)王冰注:六合谓四方上下也冰注:六合谓四方上下也例例3: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奇病论)王冰注:奇病论)王冰注:除谓去也,陈谓久也除谓去也,陈谓久也训诂术语训诂术语2:曰,为,谓之格式是:格式是:“B“B曰曰A”A”、“B“B为为A”A”、“B“B谓之谓之A”A”相当于说说“B“B叫做叫做A”A”,被解释词都用在术语之后(与术语,被解释词都用在术语之后(与术语“谓谓”相反)这三个术语有两个功能:一是解释相反)这三个术语有两个功能:一是解释词义,二是分别近义词之间的差别词义,二是分别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例例1: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腹中论)王冰注:多喜曰瘨,多怒曰狂王冰注:多喜曰瘨,多怒曰狂例例2:各兴心而嫉妒。
楚辞:各兴心而嫉妒楚辞离骚)王逸注:离骚)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害贤为嫉,害色为妒例例3: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素问(素问腹中论)王冰注:多饮数溲谓之热中,腹中论)王冰注:多饮数溲谓之热中,多食数溲谓之消中多食数溲谓之消中训诂术语训诂术语3:犹格式是格式是“A“A,犹,犹B B也也”相当于说相当于说“A“A等于说等于说B”B”这个术语是以引申义注释本义(例这个术语是以引申义注释本义(例1 1),或以),或以近义词作注(例近义词作注(例2 2)A A与与B B义只是近似,并不义只是近似,并不完全相同完全相同例例1:此荣气之所舍也素问:此荣气之所舍也素问疟论)疟论)王冰注:舍,犹居也王冰注:舍,犹居也例例2:直不百步耳孟子: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朱熹注:直,犹但也朱熹注:直,犹但也训诂术语训诂术语4:貌,之貌格式是:格式是:“A“A,B B貌貌”、“A“A,B B之貌之貌”相当于说相当于说“A“A是是B B的样子的样子”这两个术语用来解释形容词,即被这两个术语用来解释形容词,即被解释词都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解释词都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例例1: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灵枢(灵枢通天)张景岳注:下齐,谦下整齐也通天)张景岳注:下齐,谦下整齐也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例例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逍遥游)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训诂术语训诂术语5:之为言,之言格式是:格式是:“A“A之为言之为言B B也也”、“A“A之言之言B B也也”等于说“A“A与与B B音近义通音近义通”这两个术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这两个术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作注释(这是所谓字来作注释(这是所谓“声训声训”,下文训诂的内,下文训诂的内容和方法一节另述)容和方法一节另述)例例1: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伤寒论: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伤寒论辨不可下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成无己注:汤之为言荡也,涤荡病脉证并治)成无己注: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例例2:夫新产之后,有血与气相搏而痛者,谓之瘕夫新产之后,有血与气相搏而痛者,谓之瘕瘕之言假也,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
太平圣惠瘕之言假也,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太平圣惠方方治产后血瘕诸方)治产后血瘕诸方)训诂术语训诂术语6:读为,读曰格式是格式是“A“A,读为,读为B”B”、“A“A,读曰,读曰B”B”相当于说说“A“A通通B”B”,这是以本字解释通假字的术语这是以本字解释通假字的术语例例1: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胡澍注:佩读为倍四气调神大论)胡澍注:佩读为倍说文:说文:“倍,反也倍,反也例例2:播时百谷尚书:播时百谷尚书尧典)郑玄尧典)郑玄注:时,读曰莳注:时,读曰莳训诂术语训诂术语7:读若,读如格格式:式:“A“A,读若,读若B”B”、“A“A,读如,读如B”B”相当于说相当于说“A“A读音近似读音近似B”B”,这是用读若法来注音的术语(例,这是用读若法来注音的术语(例1 1)偶尔也用以注明通假字(例偶尔也用以注明通假字(例2 2)例例1:又重之以修能楚辞:又重之以修能楚辞离骚)洪兴祖离骚)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例例2: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礼记: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礼记儒行)儒行)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训诂术语训诂术语8:也格式:格式:“A“A,B B也也”(偶尔说:(偶尔说:“A“A者,者,B B也也”或或“A“A,B”B”)相当于说)相当于说“A“A是是B”B”这是用得最多的术语,这是用得最多的术语,功能较多,一般多是以同义词来解释词语(例功能较多,一般多是以同义词来解释词语(例1 1)有时候还用来声训,或提示同源词(例有时候还用来声训,或提示同源词(例2 23 3),或),或解释通假字(例解释通假字(例4 4)有时也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有时也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则相当于术语抽象的词语,则相当于术语“谓谓”(例(例5 5)例例1:黄帝曰:愿卒闻之灵枢:黄帝曰:愿卒闻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二十五人)张景岳注:卒,尽也张景岳注:卒,尽也例例2: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医学: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医学实在易实在易脏腑易知)脏腑易知)训诂术语训诂术语8:也例例3: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素问: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素问灵兰秘典论)高世栻注:藏者,臓也灵兰秘典论)高世栻注:藏者,臓也例例4:高梁之病,足生大丁素问:高梁之病,足生大丁。
素问生气生气通天论)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通天论)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例例5: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生气生气通天论)高世栻注:六合,四方上下也通天论)高世栻注:六合,四方上下也训诂术语训诂术语9:言格式:格式:“言言”相当于说相当于说“句意是句意是”这个术语这个术语用于串讲句意,以至阐发比喻义等言外之意用于串讲句意,以至阐发比喻义等言外之意例例1:天覆地载,万物方生素问:天覆地载,万物方生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张志聪注: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张志聪注: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例例2:奇恒之腑素问: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高世栻五脏别论)高世栻注: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注: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例例3: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诗经: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诗经新台)新台)毛传:言所得非所求也毛传:言所得非所求也训诂术语训诂术语10:当为、当作格式:格式:“A“A当为当为B”B”、“A“A当作当作B”B”相当于说相当于说“A“A是是B B的讹字的讹字”这是校正讹字的术语,讹这是校正讹字的术语,讹字在前,正确的字在后字在前,正确的字在后例例1:肾热者,色黑而齿熇。
太素:肾热者,色黑而齿熇太素五藏五藏痿)杨上善注:熇当为槁痿)杨上善注:熇当为槁例例2:辨痓湿暍脉证第四伤寒论):辨痓湿暍脉证第四伤寒论)成无己注: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成无己注: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恶也,非强也恶也,非强也训诂的内容训诂的内容1:注音:注音(一)譬况法这是描绘发音方式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用这是描绘发音方式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用“急言急言”、“缓言缓言”、“横口横口”、“开唇开唇”、“合唇合唇”等术语来表示如等术语来表示如何发字音这种方法令读者很难准确把握字音,因何发字音这种方法令读者很难准确把握字音,因而很快被弃之不用例如,东汉刘熙释名:而很快被弃之不用例如,东汉刘熙释名:“天,兖豫司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天,兖豫司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意思是:意思是:“天天”字在字在兖州、豫州、司州、冀州四地意思是兖州、豫州、司州、冀州四地意思是“显显”,用舌腹,用舌腹发音;在青州、徐州意思是平坦,用舌头发音发音;在青州、徐州意思是平坦,用舌头发音训诂的内容训诂的内容1:注音:注音(二)读若法这是用这是用“读若读若”或或“读如读如”这两个术语来给汉字注音的这两个术语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格式:方法格式:“A,读若,读若B”、“A,读如,读如B”如“瑂,瑂,读若眉读若眉”(说文),(说文),“瑂瑂”与与“眉眉”读音完全相同读音完全相同有时,注音字与被注字只是语音相近而已,如有时,注音字与被注字只是语音相近而已,如“迺,迺,读若仍读若仍”、“绊,读若普绊,读若普”(说文)用音近字(说文)用音近字注音,不如不注,所以读若法也不敷实用,但读若注音,不如不注,所以读若法也不敷实用,但读若法中的同音相注,为后世直音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法中的同音相注,为后世直音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训诂的内容训诂的内容1:注音:注音(三)直音法这是直接用同音字(声韵调全同)为另一个字注音这是直接用同音字(声韵调全同)为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其格式是的方法其格式是“A,音,音B”,如,如“悗,音闷悗,音闷”(太素)、(太素)、“淖,音闹淖,音闹”(黄帝素问直解)黄帝素问直解)直音法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但直音法也有两个明直音法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但直音法也有两个明显的局限一是有的字没有同音字,就无法注音,显的局限一是有的字没有同音字,就无法注音,如同仇敌忾的如同仇敌忾的“忾忾”(ki)在普通话中便没有同音字在普通话中便没有同音字。
二是容易出现以冷注熟的情况,如二是容易出现以冷注熟的情况,如“简,音戬简,音戬”,因,因为为“戬戬”是冷字,等于没注是冷字,等于没注训诂的内容训诂的内容1:注音:注音(四)纽四声法此法用声韵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