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2887005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蒙氏教育总结600字 新蒙氏教育总结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学校请来了蒙氏教育机构的田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堂意义深刻的课程。每个人的教学方式虽然是不同的,但在体验过蒙氏课堂后,感觉蛮有体会的。首先,以游戏的方式开始。从一个思维方式扩展到一个想象力空间,面对一个厨房用品,如何应用于洗澡上。这种游戏如果用于一个成人的思维,回答难免是困难的。而相对于一名幼师来说,必须用幼儿的心理,只会想怎么玩最好玩,而不会想什么实际功用,其实想法越离谱就越有想象力,要具有一名富有想象力的童心,这一点对于一名幼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在与幼儿们相处事,才能容易地进入他们的心理角色中,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主动轻松

2、地接受教育。再次,教学方式的独特性。以幼儿接受知识最佳的程度为目标。进入课堂,先让宝宝们平静下心态走线,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宝宝们进入一个平静的状态,同时训练他们的走姿及气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诗歌传授时,为了减轻宝宝们在识字时的跳跃性,用右手食指划读诗歌而不是点读法,能舒缓的带宝宝进入诗歌的世界中;在过程中,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让宝宝们更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及相关的字。这就达到一个深的教学境界;最后的延伸活动,从而丰富了宝宝们的知识,宝宝们学到的不仅是课本中内容,更多是贴近生活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对探索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师者有意,学者无意”的境界。最后,非常感谢园领导的重视,给予我们这么好

3、的学习机会!我会认真学习蒙氏这么好的教育理念,把蒙氏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所有的课程中。第二篇:蒙氏教具总结 23000字1、 圆柱体插座活动名称:圆柱体插座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第三组:反比例组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2、 为书写作准备。操作方法:配对:1、邀请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做圆柱体插座的工作。”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意一次只出示一组).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4、用三指捏的动作

4、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6、如此示范2-3个后请孩子尝试。7、展示结束后可让孩子自由操作一会儿。8、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1)排序:1、请孩子取来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放在桌子上。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铡,依次类推将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将排列好的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曹中,结束工作。5、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2)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1、取出

5、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插座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第一段:命名一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用手指着大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大的”,重复2-3次并示意孩子模防;用手指着小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小的”,重复2-3次。第二段:辨别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如:“请你指一下哪个是大的/小的?”“请你把大的/小的放在我的手上”“请你摸一下,这个是大的还是小的?”等。第三段:发音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现,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这是什么?”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的

6、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练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让孩子来认识。 变化与延伸: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如图1-3)(如图1-4)(如图1-5)1、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2、名称练习:第一组一大的 小的第二组一粗的 细的第三组一又粗又矮的 又细又高的第四组一高的 矮的适用年龄:2岁或2岁半以上的孩子。错误控制:教具本身。2、粉红塔活动名称:粉红塔教具构成:边长递减的十个粉红色立方体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大小。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4、为书写做间

7、接准备。操作方法:感官展示一垂直积塔: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粉红塔的工作。2、握住最小的粉红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粉红塔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右侧(在孩子看清楚拿粉红塔的动作后可以请孩子参与取的步骤)。3、从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一块,放在毯子中央。4、再从剩余的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粉红塔,叠大最大粉红塔上,成搭状。5、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粉红塔一一叠起,摞成宝塔形。6、询问孩子:“你觉得它象什么?”7、把塔轻轻拆除,并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再尝试。8、教具归位(从大到小)。(如图2-1)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操作方法同圆柱体插座,名称为“大的”、“小的”粉红塔与形式卡的配对

8、(形式卡需自制):1、铺好工作毯,取来形式卡后和孩子一起取粉红塔。2、将形式卡按照大一小或小一大的顺序摆好。3、一一取来粉红塔放在相应的卡片上。(如图2-2)变化与延伸:1、套娃从大到小的排列(家长可自行购买)。2、套碗的排列(家长可自行购买)3、可用粉红塔按一定的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如图2-3)(如图2-4)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或能熟练操作圆柱体插座的孩子。错误控制:视觉和教具本身。3、棕色梯活动名称:棕色梯教具构成:边长等量递减的十个棕色长方体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粗细。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9、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操作方法:感官展示一水平排列: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棕色梯的工作。2、握住最细的棕色梯,按照由细到粗的顺序将棕色梯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右侧(在孩子看清楚拿棕色梯的动作后可以请孩子参与取的步骤)。3、用视觉选取最粗的棕色梯放在孩子正前方。4、在从剩余的棕色梯中选取最粗的一块,放在最粗的棕色梯前方。5、按照用样的方法将棕色梯一一摆好,平铺成楼梯状。6、询问孩子:“你看它象什么?”.7、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尝试或教具归位。(如图3-1)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操作方法同圆柱体插座,名称为“粗的”、“细的”棕色梯与形式卡的配对(形式卡需自制):方法同粉

10、红塔与形式卡的配对变化与延伸:1、可用棕色梯按一定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2、可用粉红塔和棕色梯按一定顺序组合出不同的图形。(如图3-2)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错误控制:视觉控制和教具本身。4、 色板活动名称:色板教具构成:色板11对一红、黄、蓝、橙、绿、紫、粉、棕、灰、黑、白各一对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分辨颜色的能力,认识色彩的名称。 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培养孩子的色彩美感。3、启发孩子的艺术感觉。操作方法:配对练习:1、准备好工作毯(桌子),邀请孩子在一起来工作,介绍色板的工作。2、取出红、黄、蓝的色板6块,散放在工作毯(桌子)上。3、进行配对的工作。

11、(如图4-1)名称练习:1、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色板的工作。2、右手拇、食指捏住色板白色的边缘将红色和蓝色取出拿到桌上(每种颜色的色板只拿一片)。3、用三阶段教学法教给孩子颜色名称。4、请孩子在屋子中找出和色板相同颜色的手物品进行配对。(如图4-2)5、教具归位。变化与延伸:1、在生活右发现学过的颜色同,如“请你找一找在房间里哪些物是红色的?”2、做涂色和调色的练习。3、自由的用颜色画画。适合年龄:3岁以上。错误控制:视觉控制。5、构成三角形活动名称:建构三角形教具构成:5盒建构三角形一长方形盒1、长方形盒2、三角形盒、大六边形盒、小六边形盒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

12、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4、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5、为数学学习打基础。操作方法:长方形盒1: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建构三角形第一盒一长方形盒的工作。2、取来教具后,将盒内的三角形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3、对孩子说“请你按照三角形的形状把它们分开”,分类摆放顺序为一2个黄色等腰直解三角形、2个绿色等腰直角三角形、2个黄色直角三角形、2个绿色直角三角形、2个灰直角三角形、2个黄色等边三角形、1个红色直角三角形、1个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4、取下第一对三角形,食、中两指并拢按照指示线将三角形建构成其他图形。5、请孩子尝试。6、教具归位。(如图5-

13、1)长方形盒2:1、操作方法同上。2、分类摆放顺序为一蓝色等腰直角三角形、蓝色直角三角形、蓝色等边三角形、蓝色钝角等腰三角形。(如图5-2)三角形盒:1、操作方法同上。2、分类摆放顺序为一1个灰色三角形、2个绿色三角形、3个黄色三角形、4个红色三角形。3、4个组合后的三角形可再建构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如图5-3)大六边形盒:1、操作方法同上。2、分类摆放顺序为一1个黄色等边三角形、3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指示线在底边)、3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指示线在腰)、2个灰色钝角等腰三角形、2个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如图5-4)小六边形盒:1、操作方法同上。2、分类摆放顺序为一6个灰色等边三角形、6个红

14、色钝角等腰三角形、3个绿色等边三角形、2个红色等边三角形、1个黄色等边三角形。变化与延伸:1、生活中的那些图形是由三角形构成的。2、孩子在熟练后可建构任意图形。3、告诉孩子三角形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名称。4、在孩子能熟练构图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三角形之间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等分、等量交换等。适用年龄:3岁半以上。6、几何立体组(神秘袋)活动名称:几何立体组教具构成:5个原木色的几何立体组一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小布袋一个。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透过视觉和触觉,让孩子感知并了解几何立体组的特征。 操作方法:1、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几何立体组的工作。2、取来教具放在

15、桌子的右下角,从中拿出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横行摆在桌子上。3、指球体说“这是球体”,拿起球体放在两手心中来回滚动,感知球体的外形,也递给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处。4、同样方法认识正方体和圆锥体。5、进行三阶段教学法。6、教具归位。(如图6-1)延伸:神秘袋的工作一将几何立体组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家长说出一个名称,让孩子从袋中摸出。适用年龄:4岁以上。错误控制:教具本身。7、 二项式活动名称:二项式教具构成:二项式木盒一个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能力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3、手眼动作的协调。4、为数学学习打基础。操作方法:1、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二项式的工作。2、取来二项式放在桌子上,拿起箱盖,盖面向上,放在木箱边。3、一一取出各个立方体,无序的放在桌上。4、按红色和黑色将立方体分类,先选出纯红色和纯蓝色的两块摆好,再将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