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2878545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建设认文: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什么意思?就是指教师传授知识同时,还要侧重在学生思想认识、立场观念、意志品质、人格情感、道德情操等方面传达一定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积极的思想认识教育。一课程思政的缘起和基础保障官方化一类的说法是,21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快速发展,在巨大的变化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变得明显和尖锐化。以意识形态领域为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国内,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国际上,西方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侵蚀加剧,甚至出现了一些以公知为名的带路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中提到,应该将各种基础理论学科与

2、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展。在青少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全局。教师在教学过程客观上存在着对学生主观思想引导、诱导、指导的教育和影响,实际上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质与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感染、熏陶及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无法估量的。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

3、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相对专业思政课的显性教育,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一般看法,学生和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亲和度,在多数情况下要比思政课任课教师的亲和度为高。此外,专业课程的课时总和远大于专门思政课程的课时。这两点正是课程思政能够开展的基础保障。二课程思政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论战,美国越战加上嬉皮士运动,前苏联就开始了课程思政。1966 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

4、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既要培养“高度的觉悟”,又要求“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这就有课程思政的内涵在里面。1977 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可以说是我们现在劳动实践课的肇始。前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倡导和实践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

5、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美国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出时代的新人,这种人不会因追逐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利,也并不头脑僵化、固守成规而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熟视无睹。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杜威认为应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皆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时至今日,苏霍姆林斯基和杜威的理论都不落后,对教育从业者依旧具有指导意义。三我的课程思政观1. 课程思政不是对课程内容的侵蚀,不提倡对课程用时的挤占。什么叫润物细无声,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对学生来说,有效果、然而负担很小。对老师来说,至少

6、没有影响到课程的完整性,至少能使学生更喜欢这个课,并且师生双方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老师总以为我是教育学生的,我是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我说,那叫丢人,丢人现眼的丢人,怎么把“正人先正己”选择性遗忘了?再说如润物细无声,例如,一根木棒,不经意粘水,湿润了。如果硬要放在水中泡,泡出木耳来了,看起来效果大了。其实,木棒也变成朽木啦。所以说,好的课程思政绝不是跑到课堂上讲几段所谓“爱国情怀、民族自信、核心价值”之类故事。2. 课程思政必须遵循教育规律2021年,我写过几段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我自己最看好的一段是“从小松树谈学生的思政”,其中讲到,如果背离了松树(植物)的

7、生长规律,每天对松树唱100遍“小松树快长大”,松树既不会长大,也不会长直。一言以蔽之,违背自然规律,夸夸其谈的说教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对课程思政,亦是如此。遵守教育规律,在施教过程中应该落到哪一个层次上?应该落实到教学法上。对高校的教师来说,读一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就差不多啦。西电刘三阳教授倡导“教有常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刘教授讲过教学的“十要十不要”,“教学二十忌”等。生拉硬扯、贴膏药、讲故事,乃课程思政教学之大忌也。3. 具体每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是有限的记得有一次徐克要用小车把一台洗衣机拉到南区,死活装不进去。这时,来了一个叫FXN的家伙给塞了进去。徐克说F老师能干。我说,得亏是洗衣机

8、小,再大一点,咋都装不进啦。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说明什么?说明课程思政是有限的。例如,前一阵子有一个北大才子给母校捐款9亿的热搜。如果是时事课,可以思政;如果是新闻课,可以思政;如果是导学课,可以思政。如果是牛顿力学、复变函数之类,直接略过就是。4. 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课程思政建康发展的关键前两天,有人对一些课程思政的本子不满意。我表达了我的观点:X老师,你看到的只是你能够看到的那一部分,或者说是经过学院一级筛选过的部分。说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那些教工做的也就这水平;第二个问题,流传到你手中的本子,是那些学院一些领导经过简单粗暴操作认可的,只能说明那些领导的认知水平不过如此而已。一些理工科课程的专业自在价值、应用价值、工具价值中,就能体现出思政导学来;通过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训练科学能力、陶冶科学审美、提高科学素养、端正科学态度,都是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对课程思政的考核,教育部的“纲要”中有,要坚持“以学生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如果搞了课程思政,老师获了什么思政优秀教案奖,而学生变得不喜欢这门课了、学习成绩下降了,那就起反作用啦。四结语课程思政,就是用教学法把课程内容与思政的交集体现出来,需要人人参与。成就不一定在我,成功必定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