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32878508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瑟》名家解读参考模板范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锦瑟名家解读锦瑟名家解读1(北宋)刘(左边“分”右边“攵”)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疑家青衣也。2(北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刘贡父诗话(按,即刘(分攵)中山诗话)以谓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义山因以寓意,非也。3(北宋)许彦周诗话: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

2、有适、怨、清、和。”又云:“感、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弹此四曲。诗中四句,状此四句也。章子厚曾疑此诗,而赵推官深为说如此。4(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十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忆”处,更说不通。6王世贞艺苑卮言: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7(明末清初)钱龙惕玉溪生诗笺:义山房中曲有“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之句,此诗落句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或有所指,未可知也。唯彭阳公青衣则所依据。8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按

3、义山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此诗寓意略同。是以锦瑟起兴,非专赋锦瑟也。9(清)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胡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在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如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婉弱而多病,故云然也。10(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此悼亡之诗也。首特借素女鼓五十弦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发端。次连则悲其遽化为异物。腹连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原也。曰“思华年”,曰“追亿”,指趣晓

4、然,何事纷纷附会乎?钱饮光亦以为悼亡之诗,与吾意合。“庄生”句,取义于鼓盆也。但云“生平不喜义山诗,意为词掩”,却所未喻。11许昂霄:三四庄生、望帝,皆谓生者也。往事难寻,竟同蝶梦;哀心莫寄,唯学鹃啼。五六珠、玉,以喻亡者也。月明日暖,岂非昔人所谓美景良辰,今则泉路深沉,徒有鲛人之泪;形容缥缈,已如吴女之烟矣。(张载华、张佩兼辑初白庵诗评附识引许氏笺注玉溪生诗锦瑟诗解)12李义山诗集辑评: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义山集三卷,犹是宋本相传旧次,始之以锦瑟,终

5、之以井泥。合二诗观之,则吾谓自伤者更无可疑矣。感年华之易逝,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字。“庄生”句,言其情历乱;“望帝”句,诉其情哀苦。“珠泪”、“玉烟”,以自喻其文采。13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事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唯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

6、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自可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14姜炳璋:此义山行年五十,而以锦瑟自况也。和雅中存,文章早著,故取锦瑟。瑟五十弦,一弦一柱而思华年,盖无端已五十矣。此五十年中,其乐也,如庄生之梦为蝴蝶,而极其乐也;其哀也,如望帝之化为杜鹃,而极其哀也。哀乐之情,发之于诗,往往以艳冶之辞,寓凄绝之意。正如珠生沧海,一珠一泪,暗投于世,谁见之者?然而光气腾上,自不可掩,又如蓝田美玉,必有发越之气,记所谓精神见于山川是也。则望气者亦或相赏于形声之外矣。四句一气旋折,莫可端倪。末二言

7、诗之所见,皆吾情之所钟,不历历堪忆乎?然在当时,用情而不知情之何以如此深,作诗而不知思之何以如此苦,有惘然相忘于语言文字之外者,又岂能追忆乎?此义山之自评其诗,故以为全集之冠也。15何焯义门读书记:亡友程湘衡谓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次联言其作诗之旨趣,中联又自明其匠巧也。余初亦颇喜其说之新,然义山诗三卷出于后人掇拾,非自定,则程说固无据也。16王应奎柳南随笔:玉溪锦瑟诗,从来解者纷纷,迄无定说。而何太史义门以为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首联言平时述作,遽以成集,而一言一咏,俱足追忆生平也。次联言集中诸诗,或自伤其出处,或托讽于君亲,盖作诗之旨趣尽在于此也。中联言清词丽句,珠辉玉润,而语多激

8、映,又有根柢,则又自明其匠巧也。末联言诗之所陈,虽不堪追忆,庶几后之读者知其人而论其世,犹可得其大凡耳。17徐德泓、陆鸣皋李义山诗疏:此就瑟而写情也。弦多则哀乐杂出矣。中二联,分状其声,或迷离,或哀怨,或凄凉,或和畅,而俱有华年之思在内也。故结联以“此情”二字紧接。追维往者,不禁百端交感,又不知从何而起,故曰“可待”,曰“惘然”,与“无端”两字合照,惝恍之情,流连不尽。“无端”二字,便含兴感意,而以“思华年”接之。物象人情,而意交注,首尾拍合,情境始佳。若仅谓写瑟之工,便成死煞。18钱钟书谈艺录补订:“锦瑟”喻诗,犹“玉琴”喻诗借此物发兴,亦正睹物触绪,偶由瑟之五十弦而感“头颅老大”,亦行将半

9、百。“无端”者,不意相值,所谓“没来由”首两句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所谓“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三四句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藏,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杜鹃,均词出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李仲蒙谓“索物以托兴”,西方旧说谓“以迹显本”,“以形示神”,近说谓“情思须事物当对”,即其法耳。五六句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犹司空表圣之形容词品也曰“珠有泪”,以见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稀,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日暖玉生烟”与“月明珠有泪”,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冷,常珠之

10、凝。喻诗虽琢磨光致,而须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汨性灵,工巧伤气韵之作七八句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言前尘回首,枨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既已觉世事无常,抟沙转烛,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为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19王蒙:一种浅层次的喜怒哀乐是很好回答为什么的,是“有端”可讲的,为某人某事某景某地某时某物而愉快或不愉快,这是很容易弄清的。但是经过了丧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艰、诗家的呕心沥血与收获的喜悦及种种别人无法知晓的个人的感情经验内心体验之后的李商隐,当他深入再深入到自己内心深处再深处之后,他的感受是混沌的、一体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是略带神秘的。这样一

11、种感受是惘然的与“无端”的。这种惘然之情惘然之感是多次和早就出现在他的内心生活里,如今以锦瑟之兴或因锦瑟之触动而追忆之抒写之么?(一篇解人难)我们还可以设想,知乐者认为此是义山欣赏一曲锦瑟独奏时的感受如醉如痴,若有若无,似烟似泪,或得或失李商隐的锦瑟为读者,为古今中外后人留下了极自由的艺术空间。(一篇解人难)盖此诗一切意象情感意境,无不具有一种朦胧、弥漫,干脆讲就是“无端”的特色此诗实际题名应是“无端”。“无端的惘然”,不是这一首诗的情绪。 这就是这一首诗的意蕴。(的野狐禅)含蓄与隐晦其实质是对于感情的深度与弥漫的追求。爱和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当然,深到一定的程度,爱和恨又都不是一缘一故那样有

12、端的了它们的费解不是由于诗的艰深晦涩,而是由于解人们执着地用解常诗的办法去测判诗人的写作意图而没有适应这些诗超常的深度与泛度(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以上选自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235272页20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

13、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

14、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 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 过是一种迂见罢了。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

15、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