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328784882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参考模板范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精品实用文档系列 (标准 完整 实用 可修改) 交通安全常识一、交通安全顺口溜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要不得。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二、儿童安全的乘车方法1、乘车旅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身体向后,这可能是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比较好的乘车方式,但是年幼儿童可以并应该尽可能地面向后而乘坐。2、在车前端碰撞过程中,面向前而坐的乘客会因为巨大的惯性力量而向前倾,它的动力驱使身体给胸骨一

2、个向下的力量,然后又回弹。成年人可以承受这种阻力,但小孩的颈部不能承受。3、新生儿的颈椎骨是由软骨将单一的骨头连接而成,换句话说,婴儿的骨骼仍然是软的。在婴儿3岁之后软骨才变成骨骼,骨化过程会持续到青春期,肌肉与颈部韧带也逐步形成。4、人类的颈椎骨在人类成长过程中也日益改变其形状,由小孩的扁平椎骨变成成年人的鞍状椎骨。变成鞍状椎骨同时意味着椎骨将连接在一起,在头部前倾时相互支持,年幼儿童缺乏这种特别的保护。三、八种不良驾驶习惯1、转向掏轮。汽车拐弯时,左手或右手反握方向盘,这样做虽然转向省力,但遇到颠簸时,极易将手腕打伤,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回轮速度慢,极易造成交通事故。2、长时间踩离合器。

3、有些老司机为了省事,新司机为了怕车辆熄火,左脚总是不离离合器,时间一长,会造成离合器片打滑,分离轴承烧毁,驱动桥齿轮损坏。3、开车时不系安全带。汽车起动后才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拉伸安全带,此时因用力不均,车辆极易跑偏。4、开车找挡位。有些新司机在换挡时,下意识地低头察看,这种做法非常危险。5、小动作过多。揉眼睛、挠痒、拍打蚊虫、到后座摸东西、点烟、打手机、拣拾物品等等,都会分散注意力引发事故。6、手不离挡把。司机图舒服,往往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放在挡把上,且不说遇紧急情况时来不及转动方向,而身体的重量通过手臂传到挡把上,也会造成闸箱齿轮咬合不稳。7、停车不入位。有的司机只顾自己方便,要么随意停车,

4、要么紧紧贴住其它车辆,这样不但影响交通秩序,还容易引发争执。8、还有诸如并线、拐弯不开转向灯、熄火滑行、猛踩油门、停车后不拉手刹或起动后忘松手刹等不良习惯,也都是十分有害的。四、开车遇到意外如何自救1、意外失火:破窗脱身打滚灭火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切断油和电源,关闭百叶窗和点火开关后,立即设法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体。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当人身已经着火时,应采取向水源处滚动的姿势,边滚动边脱去身上的衣服,注意保护好露在外面的皮肤和头发。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2、汽车翻车:脚勾踏板随车翻转当司机感到车辆不可避免

5、地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勾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车内乘客应迅速趴到座椅上,抓住车内的固定物,使身体夹在座椅中,稳住身体,避免身体在车内滚动而受伤。翻车时,不可顺着翻车的方向跳出车外,而应向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跃。落地时,应双手抱头顺势向惯性的方向滚动或跑开一段距离,避免遭受二次损伤。3、车辆落水:先深呼吸再开车门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浅,不能淹没全车时,应待汽车稳定以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应首先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

6、气,及时浮出水面。4、迎面碰撞:两脚踏直身体后倾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受到致命危险的主要是司机。一旦遇有事故发生,当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司机一侧时,司机应手臂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踏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而受伤。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而受伤。五、雾里行车四项技巧1、开雾灯但别用远光。在雾中行车,应打开雾灯、近光灯,但别开远光灯。勤按喇叭,示意己车的位置。如发现来车多开着示宽灯或前雾灯,前方路段可能有雾或下雨。如已感到大雾影响视线,请打开雾灯,控制车速。2、宁靠中间,不

7、沿路边。雾中行车尽量盯住路中的分道线行驶,但注意不要轧线,否则对会车将很危险。千万不要沿路边行驶,除了提防路侧排水沟以外,在路边等待雾散的人也不希望看到有车突然从雾中冲过来。3、除雾切忌边走边擦。遇到大雾时,水汽凝结的风挡曲面会使你仅有的视线受损。来车射出的灯光也会晃眼。使用空调的除雾挡,可以快速除雾;也可在风挡上涂一些甘油、酒精、盐水甚至洗洁精;如果想用手擦去风挡上的雾气,请停车后擦拭,切忌边走边擦。4、停车后,乘员远离车。雾太大时,可将车紧靠路边停放,打开雾灯、近光灯和双闪灯。所有人都要从右侧下车,千万不要坐在车上。如果是停在高速路紧急停车港湾,人最好到路基外面等候,避免被莽撞的车碰到。交

8、通法规规定: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遇有大雾或能见度低时,应保持低速行驶,并保持安全车距。遇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公安机关将依照规定采取局部或全部封闭高速公路的措施,司机应服从执勤交警的指挥。六、7种方法应对疲劳驾驶当驾驶员感到疲倦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上时,他就已经在疲劳驾驶了。通常以两个项目来断定交通事故的起因是疲劳驾驶:第一项,在未曾与其他物体发生接触的情况下,车辆驶离正常路线;第二项,没有发现驾驶员试图避免事故的证据。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为深夜、凌晨或午后。在中午11时至13时、深夜24时至凌晨2时、凌晨4时至6时三个时间段要特别谨慎驾驶。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

9、驾驶员摆脱短暂的疲劳或将疲劳感降低到最小化。1安排充分而规律的睡眠,20至30岁的人大多需要7小时以上的睡眠,30岁以上的驾驶员则最好保证在8小时以上的睡眠。2如果驾驶员已经感到困乏或疲倦,则不要再饮酒,哪怕是很少量的。因为酒精是中枢神经的镇静剂,会使你感觉更加劳累,并缺乏警觉。3尽量不要在通常自己习惯睡眠的时间段驾车。因情况不同,人的睡眠时间并不一致。因为身体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和模式工作,如果打乱这一节律,将带来不良影响。4驾车前要观察自己的状态,如果已经感觉自己在体力或精神上有些勉强,则千万不要勉强驾驶,因疲劳将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乘虚而入。5如果感到疲劳,最好让车上的其他乘员开或马上停车小

10、憩。尤其是在下午2时,很多驾驶员有午休的习惯,哪怕睡上十分钟也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6改变驾车环境也可以大大改善驾驶时疲劳的感觉,比如将窗户打开,强烈的风可以暂时提高驾驶员的兴奋程度。7在车内常备一些令人兴奋的食品或药物也是应对疲劳的好方法。很多驾驶员朋友会在疲劳时抹一些风油精,也可以吃薄荷味道的口香糖。七、驾驶员如何保护眼睛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养护好自己的眼睛十分重要。一是洗目: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等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防止眼睛患病。二是养目:平时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搭配,多吃对眼睛有利的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营养眼睛,避免因缺乏某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影响到眼睛的健康,造成

11、视力下降。三是动目:适当运转眼球,锻炼眼球的活力,以达到舒筋活络、改善视力功能的目的,使眼球更加灵活、敏锐。四是摩目:经常用手按摩双眼,不仅可保持眼部的青春活力,而且可预防视力下降。特别是中年驾驶员,更应该这样做。五是极目:在中途停车休息时,应利用短暂的瞬间,将身体直立,放松眼球,极目平视远处,以缓解眼部疲劳。六是惜目:精心爱惜自己的眼睛,注意用眼不要过度。除在行驾中需集中精力用眼外,平时看电视、看书等都要严格限定次数和时间,不可过长、过滥。七是护目: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眼睛,不要用沾上油污、灰尘等脏物的手巾去擦眼睛,不要和别人共用一块毛巾,尤其不能用有眼病的人的毛巾。平时,在强光下,最好戴墨镜、茶镜等护目。八是治目:一旦生来就有了眼病,除注意休息外,还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八、出车前做好五查一查轮胎:确保各轮胎(包括备胎)胎压足够。检查胎面是否有裂缝、破损、鼓包,如有上述状况,立即到专业的汽车维修站处理。二查雨刷器:若有毁损,及时换掉,并且加满“玻璃水”,以便使用来保持良好的视线。三查蓄电池:如果蓄电池已使用两年以上,最好更换,以免在低温下难以发动汽车。四查汽油:汽油至少要保持在多半箱油,以免路上遇到堵车等意外情况把燃油耗光。五查紧急用品:如水、简单的修车工具、备用保险片、防寒手套、手电筒、警示标志、毛毡或一小袋沙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