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校公开课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校公开课定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难点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教学过程:【知识超市】1、走近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2、相关知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2、“四书”。共二十篇。“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一、自学导航(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3、。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章中讲的是什么。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后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本章讲的是什么。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4、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三1、互动相关练习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提问背诵2、词语解释3、句子翻译二、词语分类积累1、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其: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2、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
5、志于学3、解古今异义字。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 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分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四、随堂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
6、。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吾日三省吾身”从 、 、 (用原文词语填空)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4分)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