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次 1 概述------------------------------------------12 供热现状与热负荷----------------------------83 热源的现状与规划---------------------------174 实现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215热力网----------------------------------------236 热电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277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308环境评述---------------------------------------559 实现供热规划-------------------------------------- 6010结论-------------------------------------------61附图:附图1 秦皇岛市海港区集中供热规划供热小区分布图附图2 秦皇岛市海港区集中供热规划平面图附件:附件1 规划委托书附件2 秦皇岛市海港区供热现状及采暖建筑面积调查汇总表3 热源的现状与规划3.1 现状热源 热电厂(站)秦皇岛热电厂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东部,距市中心4km,占地22.84万平方米。
热电厂燃用山西晋北煤,由大—秦铁路供应,灰场设在近海取海水作为冷却水,取水口距厂区2.1 km.热电厂规划容量为1600MW,一期工程装机为2台200MW抽汽供热机组;二期工程装机为2台300MW凝汽机组;三期工程规划装机为2台300MW抽汽供热机组一期工程装机:锅炉: 型号: B&WB670/13.7-M 2台 额定蒸发量: 670t/h 过热蒸汽压力: 13.7MPa 过热蒸汽温度: 540℃ 给水温度: 250℃排烟温度: 145℃ 锅炉效率: 90%汽轮机: 型号: C145/N200-13.0/535/535 2台 冷凝工况额定出力:200MW抽汽工况额定出力:149MW设计最大进汽量: 670 t/h供热抽汽量: 405t/h供热抽汽压力: 0.245MPa 主汽阀前蒸汽压力:12.7 MPa 主汽阀前蒸汽温度:535℃一期工程于1993年投产发电,最大供热能力为1338GJ/h(372MW)。
2000年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装机:锅炉型号: SG1025/18.3-M834 2台汽轮机型号: N300-16.7/535/535 2台二期工程于1996年投产发电,为凝汽机组,不对外供热3.1.2 锅炉房海港区现有燃煤采暖锅炉707台,烟囱总个数为535个,操作人员2200人锅炉房和煤、灰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3.2 规划热源3.2.1 供热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规划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由秦皇岛热电厂供热,秦皇岛热电厂作为主热源3.2.1.1 近期(2001~2005年)目前,热电厂供热范围内的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只有Ⅰ分区东部由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供热,热电厂一期供热量为1338GJ/h(372MW)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现有采暖热负荷为3737 GJ/h(1038MW)现有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并实行独立供热方式2005年10月,秦皇岛热电厂三期第一台供热机组建成投产,增加最大供热量1408GJ/h(391MW),热电厂总供热量为2746GJ/h(763 MW)2005年,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热负荷为4432GJ/h(1231MW),尚缺1686GJ/h(468MW)。
现有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并实行独立供热方式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20℃/70℃,近期(2005年)热化系数为0.623.2.1.2 中期(2006~2010年)2006年3月,秦皇岛热电厂三期第二台供热机组建成投产,再增加供热量1408GJ/h(391MW),热电厂总供热量为4155GJ/h(1154 MW)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热负荷为4858GJ/h(1349MW),尚缺783GJ/h(195MW),由保留锅炉房调峰2007~2009年,规划在Ⅳ分区建设一座3×58MW燃天然气调峰热源,2007年拆除热电厂供热范围内的所有锅炉房,由新建调峰热源参与调峰2009年,规划在Ⅱ分区建设一座3×58MW燃天然气调峰热源,安装1台锅炉,预留2台锅炉2010年再安装1台锅炉2010年,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热负荷为5270GJ/h(1464MW),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5℃/70℃,中期(2010年)热化系数为0.793.2.1.3 远期(2011~2020年)2011~2020年,规划在Ⅰ分区西部及Ⅵ分区各建设一座3×58MW燃天然气调峰热源;在Ⅱ分区调峰热源内,再安装1台锅炉。
2020年,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热负荷为6655GJ/h(1849MW)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5℃/70℃,远期(2020年)热化系数为0.633.2.2 供热Ⅴ分区供热Ⅴ分区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汤河以西,其供热设施自成体系开发区热电厂一期工程已建成,于1999年实现集中供热该电厂装机3台YG-75/54-M2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2台12MW抽汽供热机组,供生产和采暖热负荷本次海港区供热规划,仅对由热电厂供热的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进行了详细规划,并作了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供热Ⅴ分区只作粗略规划,不再作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4 实现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4.l 热源的供热范围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供热范围为海港区供热Ⅰ分区东部,供热半径 4.8km,最远供热距离为6.33km2005年,实施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工程 ,供热范围扩大为海港区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
2002~2006年,现有锅炉房实行独立供热方式2007~2020年,根据热负荷增长情况,有计划建设调峰热源,在Ⅰ分区西部及Ⅱ、Ⅳ、Ⅵ分区,各建一座3×58MW燃天然气调峰热源在热电厂供热不足时,开启调峰热源,调峰热源与热电厂供热管网并网运行2007年,拆除热电厂供热范围内的所有锅炉房,由新建调峰热源参与调峰热电联网供热半径11.98km,最远供热距离为17.13km海港区供热分区热负荷,见表4-1表4-1 海港区供热分区热负荷表 分区热负荷I分区Ⅱ分区Ⅲ分区Ⅳ分区Ⅵ分区 北部 工业区合计近期(2005年) (GJ/h)3136215214474982944432中期(2010年) (GJ/h)33454602606591703755270远期(2020年) (GJ/h)365287151988635037566554.2 热电联产与分产比较热电厂一期2台C145/N200-130/535/535型抽汽供热机组已经投产,并实现向海港区供热,节约了大量能源,改善了供热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效益显著热电厂三期设计2台300MW抽汽供热机组,全年发电标煤耗低于330g/kW·h。
增加对外供热,可以减少凝汽量,降低发电标煤耗,提高热效率,增加电厂经济效益热电厂锅炉采用洁净燃烧技术,以其取代分散锅炉房供热,减少环境污染,环境效益显著所以,实现热电联产有明显的优越性4.3 建设秦皇岛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工程紧迫性秦皇岛热电厂一期工程的建成,实现海港区供热Ⅰ分区东部的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不仅降低了热费,提高了供热质量;而且取消了大量分散小锅炉,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环境质量实践证明,热电联网集中供热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工程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供热面积为533万平方米,海港区现有供热面积1679万平方米,热电联网集中供热面积仅占海港区现有供热面积的32%,随着建筑物的增加,每年仍需建设大量分散小锅炉房,既浪费了能源,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北戴河被美誉为中国的“夏都”,秦皇岛市又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之一,迫切需要减少环境污染,将秦皇岛建成一个碧海、蓝天的海滨城市因此,建设秦皇岛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是非常迫切的5 热力网5.1 热力网规划5.1.1 热力网建设计划按照《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港区供热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规划热负荷,热力管网由四条主干线组成。
计划分二期实施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现已建成投运该工程1998年9月开工,于2000年9月完成二条主干线及部分支线建设,并于当年采暖季投产运行,实现供热面积约400万平方米2002年达到一期工程最终供热面积53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供海港区Ⅰ分区东部,即热电厂以西,红旗路以东的26个供热小区,建设30km的一级管网2003~2005年,建设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工程,规划再建设二条主干线,向Ⅰ分区西部、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供热一期已建成的二条主干线不再扩建,通过提高供水温度、增加循环流量,以及与二期工程并网,来满足Ⅰ分区东部热负荷增长的需要5.1.2 热力网建设规模近期(2005年),供热Ⅰ、Ⅱ、Ⅲ、Ⅳ、Ⅵ分区及北部工业区规划最大热负荷为4432GJ/h(1231MW);远期(2020年),规划最大热负荷6655GJ/h(1849MW)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已建成,由热电厂引出一条φ1020×10热水供热主干线,分出南北两条主干线南线最大管径φ820×8;北线最大管径φ820×8,向海港区Ⅰ分区东部供热,主干线长度11.38km,一级管网总长30km。
2003~2005年,规划再建设南北二条主干线及支干线南线主干线长12.91km,最大管径 φ1220×12;北线主干线长17.13km,最大管径 φ1020×10一级管网总长78.04km 供热参数a. 近期供回水温度一级管网供水温度120℃,回水温度70℃热力站后二级管网采暖供水温度85℃,回水温度60℃b. 中、远期供回水温度一级管网供水温度135℃,回水温度70℃热力站后二级管网采暖供水温度85℃,回水温度60℃5.2 热力站规划5.2.1 热力站的设置原则a. 热力站的布置热力站布置,原则上每个自然小区设置一座;对于面积较大的小区,适当增加热力站的数量b. 热力站的构成一级管网和小区二级管网之间全部采用间接连接热力站内主要设备有板式换热器机组(含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设施、软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