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国道景宁段改建工程项目情况说明一、项目背景景宁,隶属浙江省丽水市,为“革命老区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西南部、洞宫山脉中段,属浙南中山区位于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总人口17.3万人(2011年)景宁县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莲都区56省道瑞东公路(S330公路),起点自104国道瑞安市飞云镇,经文成县至景宁县东坑镇,接52省道云寿线,全长145.6公里,其中景宁段21.8公里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G322瑞安-友谊关公路将省内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贯通,有力推进浙江省山海协作进程,56省道即为G322普通国道的一段在温州和丽水市的交通规划中,322国道作为两市中的县交通干线,规划为二级公路标准根据《丽水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322国道为丽水市公路网规划中的公路干线七纵七横中的横6(文成-景宁-龙泉);同时322国道景宁段也是景宁“十三五”交通规划“一高二纵一横一连四通道”中二纵之一路线东连温州,横穿景宁,沟通景宁、龙泉,西接通往海西经济区的出口,为丽水南部的重要交通干线,规划按二级及以上标准建设。
本世纪初,56省道瑞安至文成县城段率先启动改建,其中飞云至马屿改建为一级公路,马屿至文成县城段改建为二级公路,改建后里程为58km;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已通过初步设计审查,拟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即将开工建设;文成花园至西坑段改建工程采用设计速度40km/h,二级公路标准,已建成通车文成西坑至景宁段43.8km仍为山岭重丘四级公路,其中景宁段21.8km,路基宽6.5m,路面宽6m的沥青路面,最大纵坡9%,最小弯道半径15m可见56省道(322国道)景宁段目前已明显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改建322国道(56省道)景宁段改建工程的建设,对进一步开发山区资源,利用民族的、生态的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促进山海协作,发展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建设必要性1、是实施区域交通规划新举措,贯彻“五大建设”战略部署,完善国家普通国道公路网、浙江省干线公路网、景宁县路网结构和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现瑞安起点至文成西坑段已完成二级及以上公路改建,仅西坑至景宁终点段43.8km,仍为山岭重丘四级公路(局部路段属等外公路),路基宽6.5m,路面宽6m的沥青路面,最大纵坡9%,最小弯道半径15m,是全省技术等级最低、通行条件最差的省道和国道路段,严重制约沿线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待改建。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改基础[2013]980号),浙江省原有两条国道进行了延伸,并新增了“两纵、两横、五联”9条普通国道路线,新增里程约3300公里5000公里的普通国道总里程,占全省公路规划总里程的比例将提高到4.2%,实现县级节点全覆盖其中G322瑞安-友谊关公路将省内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贯通,有力推进浙江省山海协作进程,56省道即为现G322国道的一段该公路网的调整,使浙江省普通公路网空间布局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完善,有效衔接该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沟通海岛、山区等欠发达地区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普通国道公路网、浙江省干线公路网和景宁县路网结构,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景宁推进交通“五大建设”,使景宁县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前10位,接近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迎来重大战略机遇2、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交通,践行“两美”浙江的需要本改建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国省道公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水平、出行服务水平和公路文明水平,它的建设是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后对公路品质的更高需求,也是在公路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践行“惠民、奉献、服务”的浙江交通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交通文化、争创最美行业,筑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美丽交通梦意义重大。
3、是加强对外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将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推进城乡交通、区域交通和综合交通统筹发展,切实提升交通行业治理能力,构建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建设“中国畲乡、小县名城”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目前,连接文成下垟乡、景宁梅歧乡和景宁县城的是一条等外公路,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填补了下垟、梅岐、王木坑一带干线公路的空白,打通了沿线对外联系的快速交通通道,而且提升了该地区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率和经济价值,为沿线经济社会创造较好的发展条件,对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是景宁接轨长三角,融入海西经济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以来,为扶持景宁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浙委〔2008〕53号《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2〕115号《关于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支持景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支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建设,并加大资金补助力度。
322国道景宁段改建工程项目为丽水南部的重要交通干线,连接闽浙两省,有利于提升景宁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浙江龙泉、文成、丽水等边界城市的经济交流,并进一步加强了浙江与福建和江西两省,以及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之间的交通联系因此加快322国道景宁段改建工程的建设,是推动景宁接轨长三角,串联金衢丽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推进浙江省山海协作进程,全面融入海西经济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既符合时代要求,是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交通主管部门对少数民族和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本项目对进一步发挥景宁和丽水区位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是形成景宁产业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畲族自治县,民族风情和生态休闲是景宁县的两大特色靓点,县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独特,素有“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 和“浙江畲族山歌之乡”之称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强了周边乡镇与主城区、各个乡镇之间、景宁县与文成县沿线旅游资源的联动整合发展,大大促进了两大小镇(畲乡小镇、畲族文化体验小镇)的建设与梅岐乡(红色文化小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图1-1 景宁县旅游交通规划图322国道景宁外舍段畲乡小镇的建设将是畲乡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畲乡小镇以外舍新区为核心,打造畲乡产业聚集服务中心,沿G322分布的主要旅游项目有千峡人家汽车旅馆度假区、水隅仙境综合体、汇龙游艇俱乐部、外舍凤凰古镇、景宁生态休闲养生园等;322国道景宁中间段畲族文化体验小镇的建设将是景宁畲乡文化体验与展示的核心,主要围绕澄照副城,以畲族集聚区和金丘等特色村落为重点,以澄照农民创业园为载体,融入休闲农业功能沿线主要分布着封金山景区、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畲族文化体验中心、十个畲寨等重点项目322国道景宁梅岐段为梅岐乡老革命根据地,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是星星之火燎原的地方,是景宁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诞生地322国道景宁段沿线将规划建设有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项目,为了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填补景宁红色旅游基地空白,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图1-2 景宁县旅游项目布局图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为旅游休闲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将带动周边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梅岐乡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加强外舍、主城区与其他乡镇之间的旅游联动,促进县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旅游圈”带动“经济圈”的繁荣,对促进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产业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三、工程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60km/h,局部困难路段设计速度采用40 km/h,路基宽度采用10.0m,局部困难路段采用8.5m,桥面净宽10.0m,隧道总净宽10.0m,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本项目起点为G322文成下垟至景宁段两县分界点(K0+000)界牌岭,终点利用青景庆公路(规划S326)与G235相接,终点桩号为K31+166.000,路线全长31.166km,实际建设里程28.235km四、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目路线起点为G322文成西坑至景宁段两县分界点界牌岙隧道中间,起点桩号为K0+000出界牌岙隧道后经岳崇村西侧山边向北布设,经栋头村、梅岐乡、五坳头、龙潭桥、陈圩村、王木坑、滩岭村、三枝树后山、双后降、旱塔村、半垟村、王金垟村、岗石村、岭脚村接青景庆公路,向北与山哈路平交后利用青景庆公路于汇田大桥处与G235相接,路线全长31.166km,实际建设里程28.235km,老路完全利用段2.931km主要控制点:文成和景宁两县分界地界牌岭、龙潭桥水库、王木坑岭、王金垟移民安置区、青景庆公路、红星街道规划道路等五、投资估算与工期计划本项目基本方案估算总投资为159908.68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20901.97万元。
计划2017年开工,2020年建成,施工工期36个月六、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1、土地利用本项目占地760746.5平方米,本项目平均每公里用地约3.3公顷,小于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指标3.433公顷/公里,即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中规定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要求因此,本项目设计的用地规模是合理的2、工程环境按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规定,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工可对路线走廊带内的土地资源、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分别针对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价,并分别从路线方案拟定、路基边坡防护形式选择、借方、弃方、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实施绿化恢复植被等方面对减缓工程环境影响提出对策,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轻公路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3、节能评价本项目建设期燃油消耗2697t,电力消耗1209万kw•h,营运期养护消耗燃油1100t,电力消耗5140万kw•h建设期、营运期合计消耗燃油8790t,营运期节约燃油49316t,燃油消耗与节约相抵,可净节约燃油40526t将建设期及营运期耗能换算成标准煤,可净节约标准煤58881t。
节能效益显著4、社会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将有力地改善区域交通出行,发挥资源优势,社会效益显著,社会风险低项目得到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既定目标的实现是有保障的七、项目选址原则根据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影响路线走向的主要有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沿线地区产业发展的分布情况和高等级公路的布局情况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拟定了选线的原则如下:1、符合景宁县域总规,以及浙江省、丽水市和景宁县的交通规划原则本项目路线走向符合《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中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属于景宁县“一高二纵一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