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区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2842295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规划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规划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规划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规划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城市规划区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残疾人,认真履行“服务、代表、管理三项职责,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较好完成省残联、市委、市政府下达各项任务。各级残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康复工作全面完成,教育扶贫力度加大,文化体育日趋活跃,就业培训逐年提高,社会环境逐年改善,按期完成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的各工程标任务。 一、“十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概况 (一)、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残联以“复明工程为龙头深入开展各项复明活动。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388例,人工晶体植入率达80%以上,脱盲率达9

2、8%。完成假肢装配任务98具,低视力康复428名,提供助听器43台,助视器439台。聋儿语训220名,培训聋儿家长155名。肢体康复训练901名,训练智残儿童67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5000多件。对14155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96%,显好率达68.4%,社会参与率达56%,肇事率下降到0.2%。 (二)、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各级残联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对66名盲童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50元,资助金额达3.3万元。有20名残疾儿童纳入全省扶残助学计划,累计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特教学校在校学生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阳新县特教学校40名学生纳入“国彩公益金助学工

3、程,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范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60名中高考上线残疾考生顺利实现入学,省市两级残联对残疾高考学生奖励金额达2万余元。 “十五期间,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280多期,共投入培训经费10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达6700人(次)。同时,借助中残联与欧盟合作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程定点我市之机,成功举办两期全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得到中残联和欧盟工程评估专家的好评。 (三)、就业扶贫跨入先进行列。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80多家,集中安置2700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人数达9800多人,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

4、,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现在的82%。各级残联深入到全市10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70万元,并将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各用人单位累计分散安排3242名残疾人就业。分散安置达标单位达100多家,市政府先后两次对11家达标单位、30个先进单位、90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成功举办全省首届残疾人就业聘请会,有600多名残疾人加入了聘请会,372名残疾人在用人单位进行录用登记。市残联连续三年被省残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大冶市残联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加

5、大。全市城区有3179名特困残疾家庭计入低保户,农村有3700名特困残疾人列入定救对象; 有1100名“三无残疾人纳入“五保抚养,有关单位与2022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残疾人贫困户达1000多家,慰问金额达20多万元。“十五期间共争取扶贫资金440万元,开发扶贫工程6个,辐射安置残疾人达300多人。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9500名,其中4600名解决了温饱。2022年市残联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残联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文体宣传工作丰富活跃。我市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门球预赛暨锦标赛,并积极组团加入全国、全省重大赛事活动,在第十一届全

6、省运动会暨第三届残运会上,我市23名运动员分别夺得11块金牌、18块银、铜牌。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世界冠军刘泽兵、柯玉仙等残疾人被有关部门授予省市劳模。充分呈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发愤进取的精神风貌。 全市各级残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形成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掀起宣传热潮。据统计,各级残联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宣传稿件2000多篇,制作残疾人专题片10多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法制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各级残联切实维护残

7、疾人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残疾人事业由社会救助型向民主法制型迈进。市政府2022年公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等具体优惠规定,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了开展三次执法大检查,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四大重点工作予以突破。会同市司法局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深入开展创立维权示范岗活动,大冶市陈贵镇司法所等七家单位被中残联、司法部授予“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称号。 各级残联认真对待残疾人来信来访,五年间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5000人(次),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

8、%; 其中,稳定婚姻家庭1530户,维权案件达120件,维稳事件达57批次,累计为残疾人办证35000人次。为解决下肢残疾人代步问题,与台北曹氏基金会合作,为下肢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50辆。 (六)、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在发展中完善。市残联于2000年建成集机关办公、康复、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大冶市残联购买了2500m2综合办公楼,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在“十五中期投入使用。磁湖山庄、社会福利院等相继建成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湖滨路、人民广场等无障碍服务更加完善,全市盲道总里程达30公里,无障碍设施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 市残联相继组建成立了市残

9、疾人用品用具供给服务站、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完善了职能设置,加强了服务功能。县(市)区残联根本实现了机构升格,经费单列,理事长专职。95%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残联组织,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纳入政府工作范畴,与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一致步。 各县(市)区残联根本上建立了专门协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市残联在自身经费困难条件下给市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五个专门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场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举办了理论业务培训班,提高全市基层残联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

10、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握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黄石的良好发展机遇,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这个目标,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 加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业务建设,为残疾人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法规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参与环境明显改善,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从我市

11、市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两基工作和工程建设为重点,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服务一流、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残疾人事业新体系。 -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扩大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面; 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高职中等教育初步形成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为大批残疾人提供有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根本得到职业咨询与指导,进一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

12、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使扶残助残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环境。 -进一步加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树立为残疾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吸纳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加强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各级残联的自身建设,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丰富活跃。 -进一步提高各类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运用各种形式,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

13、,帮助提高各类的整体素质; 深入开展“优良自强模范、“优良技术能手、“优良特艺人才的争创活动,鼓舞广大残疾人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独立精神;推动各类残疾人参政议政,积极培养残疾人干部,加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中更加活跃。 三、“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康复与预防 主要任务:残疾人康复面进一步扩大,使2.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500例,低视力康复180名; 聋儿语训230名,培训聋儿家长200名,训练智残、脑瘫儿童150名;安装普及型假肢150具,为残疾人提供6000件用品用具和辅助用品。 工作措施:围绕

14、2022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康复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在城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残疾人群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有序,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保健预防、康复教育、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农村,要以村卫生室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康复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康复服务网络。要坚持“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会同卫生部门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力争农村康复医疗覆盖面取得突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康复资源,积极摸索新形势下农村初级

15、卫生康复保健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广泛开展康复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康复知识,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继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肢体残疾者康复、智力残疾者康复等一批重点工程。 继续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积极参与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全社会的预防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减少遗传致残和药物致残行为的发生,重点是开展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02岁的婴幼儿补碘预防。建立完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给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工程优势,组织实施好“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工程所规定各项康复任务。 重点工程:社区残疾人康复工程、残疾人“复明工程、助听、助行工程 (二)、教育与培训 主要任务:稳定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成果,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使上线残疾中高考学生录取率达95%以上。加大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免费培训8500名残疾人。 工作措施:协同协助教育部门进一步稳定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完善我市特别教育的服务体系,稳定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的救助,切实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对适龄残疾儿童推行“两免一补(免学费、免杂费、实行生活困难补助),从而推进贫困失学残疾少年儿童的救助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继续做好残疾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保障各类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