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2796896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0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咨询/南宁氢项目招商引资方案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6一、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释放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潜力6二、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氢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基石10三、 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及成本敏感性分析15第二章 绪论18一、 项目概述18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9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0四、 资金筹措方案20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1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1七、 环境影响21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2九、 研究范围22十、 研究结论23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3第三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6一、 项目选址原则2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6三、 提升企业技术创

2、新能力30四、 推动产业园区扩能提质增效31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1第四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3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3二、 建设方案3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7第五章 SWOT分析38一、 优势分析(S)38二、 劣势分析(W)39三、 机会分析(O)40四、 威胁分析(T)40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46一、 公司发展规划46二、 保障措施47第七章 项目节能分析50一、 项目节能概述5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1能耗分析一览表52三、 项目节能措施52四、 节能综合评价54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55一、 人力资源配置55劳动定员一览表55二、 员工技能

3、培训55第九章 技术方案58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58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0三、 质量管理62四、 设备选型方案6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63第十章 原辅材料供应6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4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计划66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66二、 建设投资估算67建设投资估算表69三、 建设期利息6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9四、 流动资金70流动资金估算表71五、 总投资7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3第十二章 经济收益分析75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75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75营

4、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9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7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1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82五、 偿债能力分析8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4六、 经济评价结论84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评估85一、 项目风险分析85二、 项目风险对策87第十四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90第十五章 附表附录9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2建设投资估算表9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5流动资金估算表9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

5、0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2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释放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潜力大规模制氢是大规模用氢的前提,我国氢能供给结构将从化石能源为主的非低碳氢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清洁氢过度。随着深度脱碳的需求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经济性的提升,2040-205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氢能供应中超过50%,我国的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格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煤制氢+CCS技术、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成为有效补充,预计2060年我国可再生氢产量提升至1亿吨,约占氢气年度总需求的77%。受规模限制及供给端清洁化转型需求,

6、工业副产氢可支持中短期终端氢气消费量。我国工业副产氢主要来源包括轻烃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氯碱行业、焦炉煤气提纯、合成氨醇弛放气提纯。从我国工业副产氢的放空量现状来看,供应潜力可达到450万吨/年,能够支持约97万辆公客车全年运营,但存在地域分布性差异(PDH及乙烷裂解主要分布于华东及沿海地区、较大规模的氯碱厂主要分布在新疆、山东、内蒙古、上海、河北等省市,焦化厂主要分布在话内积华东地区,合成氨醇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和河南等省份)。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由于需求增量有限,工业副产氢接近消费市场、经济性佳、提纯技术较为成熟,是氢能供应体系的重要补充。2060年,氢气总需求量将达到1.3亿

7、吨,受工业副产氢的产业规模限制,产量提高潜力较小;同时,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需要引入无碳制氢技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深度脱碳,将从氢气供给方转变为需求方。因此,随着氢能全产业链深度脱碳,工业副产氢的产量也将逐渐萎缩。电力结构清洁化趋势构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的基石。“十三五”以来,煤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持续下降,太阳能及风力发电装机及发电量稳步增长。2021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16.6%;光伏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20.9%。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其中,风电6526

8、亿kWh,同比增长40.5%;光伏发电3259亿kWh,同比增长25.1%。随着“十四五”电力规划的实施,到202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及发电量将达10.87亿kW、1.87万亿kWh,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kW以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估为18.25亿kW)。到2050年,清洁能源成为电源装机的增量主体,90%的电量将由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共同承担。2060年,在碳中和情境下,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有望达到63亿千瓦,2021-2060年风光装机量增长近十倍。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储能需求逐步凸显。随着风光等新能

9、源大规模接入,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需求逐渐凸显,储能技术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改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氢储能是大容量、长周期储能的唯一解决方案。各种储能方式在储能时间和储能时长上优势互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技术只能解决电力系统的短期调节问题,且受成本等因素制约,月度调节和季度调节还存在很大障碍。氢储能的容量大、周期长,覆盖的储能周期及容量跨度广,在时间周期及储能容量上具有调节的灵活性,针对电网削峰填谷、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应用场景需要氢储能作为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技术参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10、调节。氢储能目前多采用碱性电解槽技术配合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以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完成可再生能源储存及电-电转化,能量转化效率有待提升。通过改善碱性电堆、电极与隔膜材料,优化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可再生能源储能效率,通过提高储氢压力、开发氢气液化装备及储罐提升储氢效率,预计2025年可实现40-45%的电-电转化效率以及15-20mol/L的储氢密度。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大规模发展,叠加大容量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季节性调峰中的作用,使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成为可能。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148亿kWh,如果按1%的比例进行电解水制氢,制氢效率按照5kWh/Nm3测算,可制取氢气

11、约40万吨/年。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计,202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36亿kW、5.59亿kW;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kW、10.5亿千瓦;205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22亿kW、34.5亿kW;206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25亿kW、38亿kW。按照可再生能源装机量1-15%配置电解水制氢装置,参与发电量5%-30%的季节性储能调峰比例接入电解水制氢系统,预计2025年、2030年、2050年、2060年电解水制氢效率可达到5kWh/Nm3、4.5kWh/Nm3、4kWh/Nm3、4kWh/Nm3,可再生能源制氢量

12、将达到40万吨、500万吨、6500万吨、1亿吨氢气,能够满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及中国氢能联盟对我国氢气需求量的预计,支撑我国清洁氢供给结构需求。假设2025年、2030年、2050年、2060年的电解装置全功率运行时间分别为2000h、3000h、4500h、5000h,对应电解装置装机规模将达到0.12亿kW、0.84亿kW、6.49亿kW、8.99亿kW。氢储能已在国内外开放示范运行,国内在建项目占比较大。截止至2021年底,主要发达国家在运营氢储能设施已有9座,电解槽装机量合计17.33MW。其中,最大的两处均在德国,电解槽装机量为6000kW;另有两处氢储能设施在建,电

13、解槽装机量合计2.8MW。我国在建和示范运行的氢储能设施共有7座。其中,位于张家口在建的“张家口200MW/800MWh氢储能发电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将安装80套5000kW电解槽,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2023年投入运行。二、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氢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基石制氢处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石。氢能制取主要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1)基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氢;(2)以焦炉煤气、氯碱工业、丙烷脱氢、乙烷裂解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3)基于新型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主要分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光解水

14、制氢三种,主要是采用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处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下游。可再生能源转化的多余电能通过变流器调压后进入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电解槽中进行水电解制氢,制备的氢气经过提纯进入氢气储存系统。一部分气体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实现电网侧调峰;另一部分气体通过长管拖车、液氢槽车或者管网运输等方式进入用能终端或加氢站,氢气以满足交通运输、发电、化工生产及冶金等行业下游氢能消费需求,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我国氢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低于国际水平。现阶段,我国氢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球煤炭资源的4

15、8%,决定了煤气化制氢在原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20年煤制氢量占62%,是我国最主要的氢气来源。受资源禀赋限制,天然气制氢是我国第二大氢气来源,占总制氢量的18%。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较为成熟,是国外主流制氢方式,但我国天然气储量较少,仅占全球储量的6.63%,考虑我国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仅少数地区,如四川等存在天然气资源过剩的省份,具有发展天然气制氢的优势。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氢能低碳制取的有效途径。煤制氢会产生SO2,粉尘,废渣等废弃物排放,碳排放约22.66kgCO2/kgH2,化石能源低碳制氢需要配合CCS技术,可将煤制氢碳排放降至10.52kgCO2/kgH2。煤炭制氢成本约为6.77-12.14元/kgH2,CCS技术在有效降低煤炭制氢GHG排放量的同时,也使制氢成本增加约5元/kgH2。按照当前中国电力的平均碳排放强度核算,使用电网电力进行电解水制氢的碳排放约为30kgCO2/kgH2,其二氧化碳排放和成本均远高于使用化石能源直接制氢。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的单位碳排放量可降低至灰氢(化石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