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教师教学叙事,值得一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小学教师教学叙事,值得一看(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整理,小学教师教学叙事,值得一看 教育叙事 本学期,我又担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我已经带过一年级数学两次了,但是每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这届一年级学生,学生懂事的越来越迟。本班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根本不懂什么叫学习,更别说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了,要想提高这门学科的成绩,岂不是难上加难吗?这给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首先,十足抗拒多做题。题海战术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2.找一些好玩儿的数学题目,培养孩子的规律思维,最好家长陪伴做,孩子做对了,请不要吝啬您的称赞。题目一定要好玩儿,具有思辨
2、性。 3.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戏。既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又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并且有开发智力的好处。 4.适当的加入数学竞赛,培养数学兴趣。假如孩子不喜欢,也不要强迫,这样会适得其反。 5.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数学老师很重要,小学老师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有十分大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对本班学生的状况大约了解了,通过一些措施,使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我的数学课堂也逐渐的活起来了,学生有问题也敢于说了。使学生也逐渐的喜欢学习数学了, 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一年级学生不要要求那么严格,把错题捋一遍,主要看她是马虎还是不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假如是不会,可以让家长或者老师重新教一下,假如是马虎
3、,平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注意提醒,不管是考试还是其他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注意教育方法,不要把孩子要求的太过于严格,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对课堂教学的浮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这种学习方式突出表现在: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能够独立地去发觉问题,独立试验、操作、表达和交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变为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 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观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尊重这种学习方式的差异性,为每
4、个学生富有特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 体验性。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活动、操作、实践探究中动脑、动手、动眼、动嘴、动耳,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一、活动中思考呈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回归数学本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摸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 而教材上的知识一般限于篇幅,不成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特别详尽,所以学生往往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学习过
5、程。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务必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依照实例观测、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对比丰富的表象。教材中是用分苹果的情境引入分数的学习需要,我在这里用分野餐食物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平均分的合理性,并探寻分数的表示法; 用切苹果、折纸并对比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含义。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状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但是,学生
6、操作了、交流了并不意味着学生真的“动起来了,只有参与自己的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摸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接二连三、眼花缭乱的地应付老师用心设计的一个个活动,这样的话,只能造成他们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进行数学的思考,教学效果反而被教学形式所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需要学生动,但要永远记住,动只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把握。正如周玉仁教授所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遇,多一点成功的体会。 二、活动的内化构筑活动与形成结论的桥梁。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在执教9加几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引导
7、学生看主题图中引出9+4的问题情境:一个盒子里装着9盒牛奶,外面放着4盒,问一共多少盒?先让学生自己想方法,允许学生到前面来动手摆摆,说说,之后让所有的学生用小棒摆摆、说说,提炼学生语言,说明了凑十的过程。再让学生回想方才摆的过程一起用数学语言写下摆的过程。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想想别人是怎么摆的,再想想假如不用小棒怎么办?结果总结9+几的算法。 在枯燥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这样的活动,它是学生所熟悉的同时又为新的抽象概念的学习提供了适合的基础,用小棒操作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阅历的认识基础是十分恰当的。而且,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语言内化,说一说:“我是怎样操作的?,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完善
8、,让学生们积累一定的活动阅历; 之后,再“想想别人是怎样操作的?,让学生不自觉地进行表象提升,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对所得到的材料重新进行建构; 结果,问“假如没有了操作,我发觉了什么?,由于数学活动最终还是要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前面的操作、语言提炼、尝试练习,都是为学生形成概念或结论做铺垫,帮助学生以已有的的直观形象和阅历整合起来,因而课堂中应创设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谈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在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一文中说“: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讲法,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就能把难的变成简单的,把高等的变成初等的,把过去曾经使成年人困惑的问题变得
9、孩子们都简单理解。笔者以为,这“三个变成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最好注脚。 一、培养数学化倾向:数学有效教学的根本前提 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运用着最普通的数学概念和结论,但大量状况下人们往往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关注现实中数学的应用,培养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学生,是数学教育工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的这种应用价值并没有受到充分尊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干看成是感知和再认识,而数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思维则被减弱或取消了,这显然有悖于数学发展趋势。改变这种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的数学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
10、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内容的六个方面都可以在教学中作这样的嫁接。譬如数感这一学习领域,在认识了多位数以后,可以让学生调查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意义,让他们明白把一些数字排列在一起组成多位数,不仅具有记数功能,还能约定俗成表达特别的意义。调查终止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尝试为学校图书馆设计借书卡的编号,进一步领会编码功能,把握编码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形成数学化倾向,这是数学有效教学的根本前提。 二、提高数学化能力:数学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 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水平取决于个体的思维倾向性、积极性和专注性。正因如此,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
11、法是做数学,这里的“做数学绝非纯粹的解数学题,而是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现实的“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要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有价值的问题,要创设可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机遇。譬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物体,教师可以先提供形形色色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的回复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与数学联系不够紧凑的,如物体颜色、本人喜好等。另一种是与数学紧凑联系的,需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的,如方位、多少等。面对这种情形,应进行奇妙引导,让学生以数学的眼睛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问
12、题。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要特别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尽管小学数学教学不能指望学生系统地把握建模步骤及方法,但应进行有益的尝试。张景中教授曾举过一个很浅显的学“数用“形建模的例子:在学习“2的时候,可以画一条线段,指出两头有两个端点; 在学“3的时候,可以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 学“4的时候,可以画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顶点等。学生如此经历数学思维过程,摸索思维路径,数学化能力必将得到整体提升。 三、形成数学化元认知:数学有效教学的必要措施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就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对认知
13、活动起着监控、调理作用,在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促进其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并融入备课。譬如,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根本原则之一,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过程,小学数学教材四处都表达出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等转化思想,在教学中不妨把这些点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要追问学生:“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通分的目的就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从而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就是转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点,适度开发课外
14、资源,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像前文提到的数形结合可以解决大量对比繁杂的分数加减法; 统筹思想也可以解决大量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还有假设、赋值、对应等等,假如有适合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都可以渗透,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笛卡尔曾经说过,数学的本质在于它是科学的通用语言和认识方法。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能超越数学学科本身而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托,古往今来大量科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数学化的眼光下直接导引的结果。因此,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也只有具备数学思想的教师,才能做到简简单单地教,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 一举三得 用好十厘米 让学生通过看10厘米
15、的长度、闭上眼想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活动后,教师重视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了10厘米的大约长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义,即10个1厘米,这些活动都为了三年级时学习1分米 认识厘米和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教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都会给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而很少有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表象,假如教师能够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够功夫,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10厘米,为米做铺垫: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长度单位,并且只认识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学中,教师们都很注意对1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学生对1厘米的理解和把握对比到位。认识了厘米,紧接着就认识米,众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对比抽象的,教师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知识直接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