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32772617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三年级上册4篇说课稿第一篇去年的树说课稿一、说教材。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来还要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语言朴实,旨在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二、说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感来朗读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和小女孩四个对话。(知识目标)2.进一步巩固默读和朗读能力,学会多元

2、交流,多向对话。 (能力目标)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文中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和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教学难点: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友谊,懂得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四、 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则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

3、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辅助法,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扮演法、朗读法(自由读、同桌读、小组分角色读)、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五、说教学。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

4、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1前置学习,汇报对话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布置他们前置学习,课文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读课文,说说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分别是哪几次?以汇报对话来奠定第二课时教学的基点,从而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研读课文,体验角色。 (1)抓住词句,指导第一次对话。 在学生交流汇报课文中的四处对话后,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进行朗读品味,从“好朋友”等重点词语入手,让学生找

5、出能体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的语句,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鸟儿和大树的相依相惜、分手的伤感无奈以及鸟儿的庄重承诺,体会树的期盼和鸟的坚决。 (2)由扶到放,学习后三次对话。 学生围绕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三次对话,自读思考,仔细揣摩鸟儿的心理活动,感悟它对朋友的牵挂、担心,履行自己的承诺,其实这也是鸟儿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3)研读课文,走进鸟儿内心深处。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研读课文,边读边揣摩体会角色的心情,并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部分语言可以有增改,然后安排小组在全班汇报表演。 通过研读,把学生带入文本,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从而在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中,

6、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第二篇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一、说教材。 父亲、树林和鸟写的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二、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1.知识与能力: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语文重在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从字里行间悟情,找到语言感悟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本课难点在于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四、说教法。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能根据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感受语言的能力并不强,针对学生特点,在本课中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五、说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

8、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六、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鸟叫声音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就学生的回答贴上鸟图。课件展示图片,明确“家”的概念,问:“你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吗?”就生的回答贴上树林图。并板书:树林和鸟)让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来说一句话。(贴上父亲图)2.边板书课题,学生边自由轻声读课题,再全班齐读。(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见一见昨天认

9、识的生字朋友)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三)细读感悟。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2.学生汇报,指导学生学习第十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10、小结:查字典、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一至四句。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自然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5.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前面的问题。6.学生汇报,随

11、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 )地站在那儿。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儿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同学来回答。8.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9.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一段)10.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

12、了解仅止于气味吗?11.默读课文第1116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1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11自然段。“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

13、中心句。1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1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15.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四)总结全文。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爱)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六)拓展

14、。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22父亲、树林和鸟(爱鸟)看 鸟动闻 鸟味听 鸟歌知 快活与危险第三篇灰雀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灰雀,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

15、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悟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人交往,要注意尊重他人人格,爱护他人的自尊心,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四、说教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五、说学法。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爱心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