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768956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之、于、其、以之、于、其、以1 1、用作一般代词用作一般代词(动词(动词+ +之)之) 可以可以代人代人、代物、代事代物、代事。译为。译为“他他”(他(他们)、们)、“它它”(它们)(它们)“这件事这件事”。例:例: 二世杀二世杀之之( ) 悉以咨悉以咨之之( ) 一、用作代词一、用作代词属予作文以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之( )故以怪故以怪之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之()他,代指扶苏他,代指扶苏他们他们这件事这件事这件事这件事这种思想这种思想2、用作指示代词(、用作指示代词(之之+名词名词)可以可以译为译为“这这”例:例:有良田、美池、桑

2、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之属。属。(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这这)二、用作助词二、用作助词1 1、结构助词、结构助词 ( (定语定语+ +之之+ +中心语中心语) ) 定语的标志定语的标志, ,译为译为“的的” 。例:例:燕雀安知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之志(志(助词,的助词,的)域民不以封疆域民不以封疆之之界(界(助词,的助词,的)此则岳阳楼此则岳阳楼之之大观也大观也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城北徐公,齐国城北徐公,齐国之之美丽者也美丽者也忠忠之之属也(的)属也(的)如使人如使人之之所欲莫甚于生(无义)所欲莫甚于生(无义)2 2、结构助词、结构助词(宾语(宾语+ +之之+ +动词)动词) 提宾标志提宾标志, ,无

3、实义,译时应省去。无实义,译时应省去。例:例: 何陋何陋之之有?(有?(倒装句,提宾标志倒装句,提宾标志) 3 3、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主语(主语+ +之之+ +谓语)谓语) 主谓之间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取消句子独立立性性,无义,可不译无义,可不译。不知太守不知太守之之乐其乐乐其乐(无义无义 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丝竹无丝竹之之乱耳。(主谓之间,取独)乱耳。(主谓之间,取独)吾妻吾妻之之美我者美我者(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语)之(谓语)(主语)之(谓语)4、音节助词。、音节助词。(1)时间词时间词+之之,无实义,可不译。,无实义,可不译。怅恨久怅恨久之之(无义

4、,凑音节无义,凑音节)(2)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之之,无实义,可不译。,无实义,可不译。例句:公将鼓例句:公将鼓之之曹刿论战曹刿论战三、用作动词三、用作动词 动词(主语动词(主语+ +之之+ +宾语)宾语) 可译为:去、往。可译为:去、往。又间令吴广又间令吴广之之次所旁(次所旁( 去,往去,往 ) 例:例:(陈涉)辍耕(陈涉)辍耕之之垄上(垄上( 去,往去,往 )1.予独爱莲予独爱莲之之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2.属予作文以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之()3.公将鼓公将鼓之之()4.辍耕辍耕之之垄上垄上()5.公将驰公将驰之之()6.环而攻环而攻之之而不胜而不胜()7.专诸专诸之之刺王僚刺王僚(

5、)8.何陋何陋之之有有()9.怅恨久怅恨久之之()10.汝心汝心之之固,固不可彻(固,固不可彻()无义,取消独立无义,取消独立 性性代代“这件事这件事”无义,音节助词无义,音节助词 去,往去,往他们,代他们,代“齐军齐军”它,代它,代“城城”无义,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提宾标志无义,提宾标志之之字可字可代人、事、物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定名之间可译“的的”;作;作动词动词“去、往去、往”;作助词可不译;作助词可不译无义,音节助词无义,音节助词 无义,取消独立性无义,取消独立性 例:例: 曹操比于袁绍(与)曹操比于袁绍(与)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每自比于管仲

6、、乐毅(跟)1 1、引出对象,译为、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对、对于、向向”例;例; 万钟万钟于于我何加焉我何加焉 (对,对于对,对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于桓、灵也(桓、灵也(对对)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对)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对)2 2、相当于、相当于“与与”,也译为:,也译为:“跟、同跟、同”用作介词3 3、引出原因,译为、引出原因,译为“由于由于”“”“因为因为”例:然后知生例:然后知生于于忧患而死忧患而死于于安乐也(安乐也(由于由于)例:例:1(在在)不求闻达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迁客骚人,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于此此岳阳楼记岳阳楼记能谤讥能谤讥于于市朝市朝忘身

7、忘身于于外者外者(在)(在)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到、从在、到、从”2(到到)皆朝)皆朝于于齐齐三顾臣三顾臣于于草庐之中(草庐之中(到到)3(从)从)舜发舜发于于畎亩之中畎亩之中n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比”,有时可译为,有时可译为“胜过胜过”例:皆以美例:皆以美于于徐公。(徐公。(比、胜过比、胜过)6、介词,、介词,译为译为“向向”假借假借于于藏书之家藏书之家7、表被动,、表被动,译为译为“被被”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出师表于于字可译为对、向、在、从、到、由于;字可译为对、向、在

8、、从、到、由于;也可翻作与、同、跟;形容词后表比较也可翻作与、同、跟;形容词后表比较n(1)告之于帝)告之于帝()n(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n(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n(4)贤于材人远矣)贤于材人远矣()n(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n(6)胡不见我于王)胡不见我于王()n(7)达于汉阴)达于汉阴()n(8)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n(9)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n(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向向在在对对到到向向与与从从比比从从由于由于1.用作人称代词用作人称

9、代词,代第三人称,代第三人称(1)译为译为“他他/她她”“他们他们/”“它它/它们它们/百姓多闻百姓多闻其其贤贤(他,代指扶苏)(他,代指扶苏)“其其”(2)“他他/她的、他们的、它们的她的、他们的、它们的”。1)其其西南诸峰西南诸峰醉翁亭记醉翁亭记2)下视)下视其其辙(辙()3)公问)公问其其故(故()4)卜者知)卜者知其其意(意()5)择)择其其善者而从之,善者而从之,其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而改之齐军的齐军的战胜的战胜的代词,他们的代词,他们的2 2. .“其其”用用作作指指示示代代词词,译译为为“那那”、“那那个个”、“那那些些”、“这这”、“这这种种”等。如:等。如:其其人视端容寂,若

10、听茶声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复前行,欲穷复前行,欲穷其其林林 专专其其利三世也利三世也令辱之,以激怒令辱之,以激怒其其众众“其其”3 3、“其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疑问、猜度、反问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大概”“或许或许”“恐怕恐怕”“难道难道”等,或不译。等,或不译。(1 1)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前一个“其其”可译作可译作“难道难道”,后一个,后一个“其其”可译为可译为“恐怕恐怕”) 马说马说(2 2)其其可怪也欤?

11、可怪也欤?师说师说(岂不是岂不是可怪的吗可怪的吗反问语气)反问语气)“其其”解释句中解释句中“其其”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百姓多闻百姓多闻其其贤(贤()2.殚殚其其地之出(地之出()3.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其上(上()5.专专其其利三世也利三世也()6.其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代词,代扶苏代词,代扶苏代词,他们的代词,他们的代词,它代词,它代它的代它的代词,这种代词,这种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1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译为“用、拿、用、拿、把、按照把、按照”把把:故临崩

12、寄臣故临崩寄臣以以大事也大事也出师表出师表全石全石以以为底为底必必以以分人(分人(把把)今诚今诚以以吾众诈自称(吾众诈自称(把把) 用:用:祭祭以以尉首尉首按照按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以情情(曹刿论战曹刿论战)一、用作介词一、用作介词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因为”例:例:不不以以物喜,不物喜,不以以己悲。(己悲。(因为因为)以以其境过清其境过清扶苏扶苏以以数谏故数谏故先帝不先帝不以以臣卑鄙臣卑鄙2 2、表示凭借,、表示凭借,译为译为“凭、靠凭、靠” (1 1)何)何以以战(战(凭借凭借)(2)固国不)固国不以以山溪之

13、险山溪之险(3)以以天下之所顺天下之所顺二、用作连词 1 1、表示目的,译为、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来、用来” 2 2、表结果,译为、表结果,译为“以致以致”3 3、 相当于相当于“而而”例:例:以以光先帝遗德(光先帝遗德(来来) 杀之杀之以以应陈涉应陈涉例:例:以以塞忠谏之路也(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以致)例:计日例:计日以以还(还(相当于相当于“而而”)卷石底卷石底以以出(出(而而) 三、动词三、动词例:例:愚愚以为以为宫中之事(宫中之事(认为认为) 作动词,译为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以为、认为”1、扶苏以数谏故、扶苏以数谏故()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塞忠谏之路也()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6、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以光先帝遗德、以光先帝遗德()9、因以为号焉、因以为号焉()10、以其境过清、以其境过清()因为因为靠靠把把以致以致“而而”按照按照认为认为来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作连词作连词;来、以致、而;来、以致、而作动词:以为、认为作动词:以为、认为因为因为把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