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767417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PTX 页数:142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第一、二、三章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娟王娟主要参考书金腊华等.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田子贵等.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蔡建安等.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钱瑜.环境影响评价.南京大学出版社金腊华等.环境评价与规划.化学工业出版社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课程结构绪论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系统第二章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 环境法规与标准体系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总论第七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第八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第九章 声环境影响预

2、测及评价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绪论绪论环境评价的对象环境评价的对象12环境评价的内容环境评价的内容3环境评价的原则环境评价的原则4环境评价的发展简史环境评价的发展简史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环境评价的对象环境评价的对象环境评价对象环境评价对象人类赖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评价的内容环境评价的内容内容内容方法学区别方法学区别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定量表达、评价定量表达、评价拟建项目拟建项目影响预测、评价影响预测、评价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归纳综合归

3、纳综合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模拟预测模拟预测环境评价的原则环境评价的原则保护和改善环境,从保护人类生存的保护和改善环境,从保护人类生存的基点出发。基点出发。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以环境保护法和各种环境政策为依据。以环境保护法和各种环境政策为依据。政策依据政策依据以国家公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以国家公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依据。排放标准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依据。标准尺度标准尺度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美国);瑞典(1970)、新西兰(1973)、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1976)、印度(197

4、8)、菲律宾(1979)、泰国(1979)、中国(1979)、印尼(1979)等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评价的发展环境评价的发展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注重环境污染影响 环境污染与生态影响并重开展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评价、战略环境评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l准备阶段(20世纪70年代)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l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5、管理办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l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1990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99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9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l提高阶段(21世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8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在可研或初设完成前报批);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在可研或初设完成前报批);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分级审批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6、:甲甲级级:可可承承担担各各级级环环境境保保护护行行政政主主管管部部门门负负责责审审批批的的建建设设项项目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乙乙级级:可可承承担担省省级级以以下下环环境境保保护护行行政政主主管管部部门门负负责责审审批批的的建建设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都必须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内都必须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内第一章第一章环境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系统第二节 环境质量与环境价值第三节 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第四节 环

7、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一节环境与环境系统环境与环境系统一一.环境定义环境定义“环境”,是泛指某一中心项(或叫主体)周围的空间及空间中存在的事物。人类中心观生物中心观实用的环境观 人类中心观人类中心观“环境”的中心项是人,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u自然环境 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u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如工、农业生产环境,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环境,城市、村落等聚落环境,等等。社会环境往往体现了人类的发展

8、水平。孤立农家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市井集镇 老开发区老开发区 新开发区新开发区生物中心观生物中心观环境”的中心项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环境及其中心项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所研究的环境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它包含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人类社会环境。“环境”是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子组成的整体。而人类与生物界的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相对的中心项。实用的环境观实用的环境观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电子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系统系统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

9、的要素组成的整体。组成系统的要素又称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更小的子系统所构成。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特性、一定的功能和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系统的总体特性、功能和行为是建立在各子系统的特性和功能的基础之上,但又不是组成其子系统的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表现协同、拮抗或其他综合的特性和功能;但是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性质与功能发生变化。系统示意图系统示意图输入输出系统边界系统环境要素要素要素要素系统分类系统分类(按照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按照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封闭系统。内部和外部事物之间没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联系,外部事物的变化只对系统发生一定的扰动

10、,不能使系统的结构发生改变,如在一短暂的时间区间内、一幢门窗关闭的建筑物内的环境;开放系统。系统的内部事物和外部事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的联系,而且外部事物的变化能使系统的结构发生改变。环境系统多属于开放系统。系统分类(按系统的成因)系统分类(按系统的成因)自然系统,指自然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如流域水环境系统、土壤-地下水系统、大气环境系统等;人工系统,是人工建造的、执行某一特定功能的系统,例如社会经济系统、工业废水物化处理系统等;复合系统,是介于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或包含自然和人工系统的系统,例如农田、村庄、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等。系统分类系统分类(按系统所处状态的时间过程

11、特征(按系统所处状态的时间过程特征)动态系统,其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稳态系统,其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实际的环境系统中发生的多为动态过程,而由于实际的环境系统动态过程过于复杂,为了研究的方便起见,常将动态过程近似地简化为稳态过程。同一个系统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型,例如环境保护系统既是复合系统,也是开放系统,又是动态系统。二二.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环境是由环境要素构成的。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系统的子系统,是环境中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环境要素又由许多子要素组成;环境系统则是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非生物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生物要素

12、指有生命体,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人类社会是一种基本的、特定的环境要素,也可看作是生物要素的一个子要素。环境要素的联系环境要素的联系水、土、气和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十分频繁、复杂,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又可逸入空气而致空气污染,而环境污染的防治又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密切相关。环境系统的特征环境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2.地域差异性 3.变动性和稳定性4.资源性及其有限性(1)整体性u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自然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不同的空间中,各自然要素有着相对确定的排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具有特定的结构,而且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状态,这种整体性使环境构成一个系统,亦称环境系统。u对

13、待环境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2)地域差异性u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形式、组织程度、能量与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区域的特征。u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性。(3)变动性和稳定性u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结构和状态恢复到原有结构与状态。u人类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必须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4)资源性及其有限

14、性u环境系统是人类和生物界生存和发展所需巨量和多样的物质源泉。环境系统是环境资源的综合。虽然环境资源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但是有限的。u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为依托,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发展受阻,而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节第二节环境质量与环境价值环境质量与环境价值一一.环境质量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性。环境质量可以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作定性和定量描述。用于定量描述的有各种质量参数值、指标、质量指数值和质量模型;用于定性描述的是各种反映其程度的形容词、名词、短语。例如好、差,符合标准、不符合标准等。对环境质量

15、的评语随人的要求而变。二二.参数参数环境要素的状况可由许多参数(或称因子)加以描述。这些参数称为环境要素的状态参数(或称状态因子)。参与评价的的参数(或因子)称为评价参数(或评价因子)。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大气)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大气)风向,风速(包括非正常情况);降水量(包括雪、雹)和湿度(包括雾);温度: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气温垂直分布;空气组分:包括各种污染物浓度,如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光化学氧化剂、二氧化碳和各种微量污染气体(有机氟化物、氯化物等)。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水体)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水体)水文平衡:区域的降雨量与地下水、地表

16、水流量,湖泊和水库动态贮水量和更新周期等;地下水情势:地下水储量,主要含水层补给量或亏损量,影响水流的地质构造;沉积:水土流失量,流入水体的沉积物量;地表水:水位、流速、季节变化频率和持续时间,正常年、丰水年、枯水年的流量、水生生物生态特征;水质:各种水质参数,如水中各种矿物组分的浓度、各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浓度、水温、溶解氧饱和度等指标;水生生物种群,底泥的污染物组分等。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土壤)(土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土壤的沉陷、隆起、侵蚀状况等。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生物)(生物)各种物种的组成;罕见的、稀有的或濒临灭绝的物种的群体个数;陆生和水生植物种群;不同群体的繁殖水平。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电磁辐射和环境噪声)(电磁辐射和环境噪声)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水平;交通量强度;居住区振动噪声水平、交通噪声水平等。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人口结构及动态:人口数、年龄及性别分布,农村、城市人口分布,民族分布,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及迁出人数等;劳动就业、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