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32765530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2份含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卷1一、单选题1(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3.15cmB3.150cmC2.15cmD2.150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1.00cm=2.15cm。故C正确。故选:C。【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

2、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

3、避免的,故A错误;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B错误;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3(2分)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前进了2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8m这个物体的运动是()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加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任何相

4、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前进了2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8m4s内前进了8m,不知第2s是前进了2m吗?不知第3s是前进了2m吗?不知第4s是前进了2m吗?即使是都是在1s是前进了2m,在0.1s是前进了0.2m吗?没有说明,就不能断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点评】正确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任何很小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4(2分)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考点】51:机械运动【分析】(1)机械运

5、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A、抛出的篮球相对于地面i的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时,小船相对于水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一种技术革新的活动,与机械运动无关,C符合题意;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时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5(2分)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

6、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在此题中把握: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相应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6(2分)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

7、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2)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来比较即可。【解答】解: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

8、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可知,t=0.00385s;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t=0.0588s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故选:A。【点评】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是解决该题的关键。7(2分)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D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

9、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考点】9N:声与能量【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所积累的生活中的实例回答此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解答】解: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声传递能量;故B错误;C、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声传递能量;故D错误

10、;故选:C。【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8(2分)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

11、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解答】解:“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是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内表面,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学对身边常见现象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对定义要准确地进行记忆。9(2分)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A前

12、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3、,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0(2分)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的速度为9.0m/s,10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解答】解:(1)根据v=,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

14、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严格按定义式求解。11(2分)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A50mB100mC150mD250m【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本题已知队伍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求通过的路程,可由速度公式v=变形得s=vt,代入数值计算即可求得队伍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桥长和队伍行驶的

15、路程求出队伍长。【解答】解:队伍通过桥通过的路程为s=vt=2.5m/s60s=150m则队伍长为 150m100m=50m。故选:A。【点评】注意求得的路程(长度)应为桥长+队伍长,要进行公式的变形,在公式变形过程中学生易出错。12(2分)下列均属于晶体的是()A塑料 蜂蜡B玻璃 铁C铁 冰D冰 蜂蜡【考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判断: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解答】解:A、塑料、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B、铁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C、铁、冰都是晶体。符合题意。D、冰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13(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