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2748151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案 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试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试验中,乐

2、于参与集体的探讨,共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重点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难点 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试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想一想这两个小朋友,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是由于我们不能在水中呼吸,所以务必将头探出水面才可以。 其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休止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 思考: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 播放视频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

3、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与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人体呼吸时主要参与的器官:肺、气管和膈肌。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是气体流通的通道,而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出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 呼吸 观看视频 通过观测两个小朋友的活动,指向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呼吸。 展示“人体器官示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 2. 科学摸索 摸索一:感受我们的呼吸过程。 1.呼吸的过程 试验步骤: (1)把双手放在肋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部的变化。 (2)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腹腔的变化。 提醒:一呼一

4、吸算一次呼吸。 试验分析: (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试验结论: 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也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还有一个特别的才干,它们能够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5、化碳,释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摸索二:模拟人体呼吸的试验 试验材料:小气球、橡皮筋、吸管、小塑料瓶 播放视频模拟人体呼吸的试验 试验步骤: (1)手放在小塑料瓶外壁,按压外壁观测里面气球气管有什么变化。 (2)松开手,观测里面气球又有什么变化。 试验分析: 手按压小塑料瓶外壁时,里面气体被压缩去挤压气球,气球内的气体顺着吸管排出;松开手后,小塑料瓶内的气体扩展,在气压作用下,外面的气体引着吸管进入气球内。 试验结论: 手按压塑料瓶外壁模拟呼气,手松开后模拟吸气。 依照试验步骤完成试验内容。 认真听讲 准备试验材料 观看视频 依照试验步骤完成试验内容。

6、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通过学生观测图片,进行呼吸体验,逐步了解呼吸过程,并将呼吸过程中的原有认知与真实体验进行比较,修正自己的认知,并通过呼吸试验加强呼吸时: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通过模拟人体呼吸的试验,更加形象直观的观测到了人体在吸气时各部分器官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让学生操作呼吸模拟器,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上建构对呼吸器官参与呼吸作用的科学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呼吸的兴趣和欲望。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

7、、潮湿、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每个呼吸器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人体内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2)咽、喉能让气体进入气管。 (3)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段分为左、右支气管。 (4)左、右支气管伸入肺,并在肺里分成大量更细的支气管。 (5)肺里密布着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6)膈肌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可以帮助呼吸,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研讨二: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1) 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慢? (2)

8、 不同的人呼吸的速度一样吗? (3)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相关的器官以及它们的作用。 思考关于呼吸的的问题。 通过对呼吸器官的作用进行思考,复习稳定所学知识。 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植物呼吸也需要氧气: 人和动物都务必呼吸,否则就会死亡,植物也不例外。植物每天也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 碳。不同的是,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大量的氧气。这时候,虽然它们也呼出二氧化碳,但是排放的氧气是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可是到了晚上,植物继续呼吸,在吸入氧气的同时,会排

9、出二氧化碳,所以寝室尽量不要放绿色开花植物,以免晚上与我们争夺氧气。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测,留心周边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于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我们进行了人体呼吸 的模拟试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思考小结内容,稳定学习知识。 板书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课题 呼吸与健康生活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10、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加入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合理使用试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试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理由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乐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试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重点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

11、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交换的“中转站 难点 依据试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理由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片展示 我们知道,我们悄悄的坐着的时候呼吸宁静,运动后呼吸会变的急促,想要把嘴巴张大一些呼吸。那么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呢? 板书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 根据情景感受呼吸变化。 观测图片,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测图片里学生运动后的呼吸的变化,提出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心。 2. 科学摸索 摸索一:阅读资料 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

12、么不同? 播放视频对比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 指导学生对图形分析及总结。 图形分析: 氮气的含量是不变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了5%,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 97% ,其他气体的含量增加了1.03%。 总结: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摸索二: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试验材料:秒表、记录表 试验猜想:在不同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_。(填“一致或“不同) 试验步骤: (1)4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计时员),1名同学进行活动(试

13、验员),1名同学测量呼吸次数(测量员),1名同学负责记录(记录员)。 (2)测量试验员在宁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测量三次。 (3)计时员发出指令,试验员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和跳动20次的活动,每次活动终止后需要休息5分钟。 (4)测量员测量试验员每分钟的的呼吸次数,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试验记录: 宁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 试验结论: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强烈,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思考,回复: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观看视频 观测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 倾听,认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思考,回

14、复:不同 依照试验步骤完成试验内容。 调取学生元认知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条形图,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试验真实的感受到呼吸次数的改变,重视试验的结论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分析数据,哪些活动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观测下面的图片,能否使我们的呼吸次数发生变化。 教师点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会使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多,运动越强烈,呼吸次数变化越明显。 有一些活动能减少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团目静坐一段时间。 科学研究说明,人在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最少的。 研讨二: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对比强大,很少锻炼的人肺部功能较弱。 教师点拨: 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运动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日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量也比平日多,导致呼吸加快。呼吸次数的增加有利于氧气的摄入,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生命活动中,为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抚养料。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