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32740037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5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教程实用(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作为文明的一种形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眼于自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主旨,从维护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

2、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要全面理解生态文明,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认识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生态系统 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将其界定为讨论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学问。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 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

3、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 (一)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如下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镇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浅海带生态系统 外海带生态系统 地球生态系统包括大大小小的众多子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这样一种整体性结构使地球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强大的自然力量,也使它十分脆弱,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因素相应地变化,从而对整个生态系

4、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如“酸雨”被称为“天空中的死神”,它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常常导致整片森林死亡。森林消失后,蓄水固土的功能消失了,又必然加快水土流失。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以食物链的方式存在,那么只要其中一个物种灭绝,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经过平衡失衡再平衡的无数个动态发展循环过程,生态系统实现着自己的目的,完成新陈代谢,推动着自身的进化。而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 (二)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生

5、命元素的转化和再生、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再生、环境资源的转化和再生,最后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 如果地球生态资源被破坏,丧失它对人的价值,如空气和水被污染,土地破坏失去了有价值的生产力,但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能没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和肥沃的土壤,为修复被破坏的资源,恢复其使用价值,清除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治理被破坏的土地,需要支付巨大的经济费用和社会劳动。可以说,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地球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如果听任传统工业文明对地球生态环境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

6、长,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循环经济,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如果把“人定胜天”推向极致,将使人类陷入生存困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 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生物,生物又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反作用,这样便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包括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无机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还有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日光、水分、温度、大气、土壤等)。各种因素

7、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有序的、自组织系统。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能量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一种有机体利用以后,转变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它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具有一定的韧性机

8、制,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生物的发展,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大气圈、水圈和地壳的组成,深刻地改变地球的面貌。 莫兰指出: “先有能量物质方面的开放,后有与主动组织直接发生关系的信息交流方面的开放,尽管一切开放系统都会有封闭,一切封闭系统都会有开放,尽管我们不能只用开放观念来定义一个系统,但开放观念还含有点别的东西,超出一切系统均拥有的关系互动之开放的东西。” 柯伦认为: “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正因为这样,它们被称做开放的系统),以实现自身的新陈代谢。,内部的过程发展了结构、机制,并且与保持生命形式处于平衡态的力相抗衡。它们不是与外部环境相平衡,而是有一个动

9、态的、非平衡的稳定态。” (四)生态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生命共同体。 对大部分陆地来说,水分(降雨量)是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类型的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自然界中一种物种的废弃物,就是另一种物种的养料。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使它们再回归到循环使用的系统中,尽可能减少浪费和破坏。 1976年绿色和平运动提出(相互依赖宣言,提出生态学三大原则: (1) 一切生命形式都是相互依赖的;

10、(2)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有生命系统的生长也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客观性质。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种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2多样性 在实践中,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生物遗传物质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认为,物种种群有9种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中性作用、竞争作用、资源利用型竞争、偏害作用(又称抗生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他把这9种相互作用归结为两类:负相互作用,包括抗生、寄生、捕食作用;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合

11、作、互利共生等。这些相互作用在生态过程中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利奥波德说: “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反映出了产生它们的荒野的相应多样性。”罗尔斯顿说: “多样化增加的结果激励了复杂性的增加。多样性的环境是异质的,有利于物种的多重适应性,但不利于它们适应均质的环境。这种多重适应性需要复杂性,即有能力找到更好的环境并迁徙到这些好环境中去一复杂性有助于应付多样性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复杂性有助于跟踪变化着的环境。” 3自组织性 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埃德加莫兰指出: “大自然中并不存在一种超自然的特异组织原理或组织之熵,也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将要构成系统的成分聚拢起来的特殊力量。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

12、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如果确有一个组织原理,那么它就生于灾变,生于随机偶遇,是无序与有序野合之果,也就是形式的改变。这也正是形态发生学的奇迹,涌现出来的相关性、组织和体系构成了同一现象的三个面。”相关性、组织和体系被莫兰称为“环形对应”的关系。 西利亚斯认为: “自组织的相关性在接纳某种尝试联合和包括,而不是诋毁和忽视的系统思维时就变得清晰了。这是一种不是被矛盾和对立吓倒,而是转向这种赋予系统活力的力量的思维。”自组织生态系统存在不可逆性。自组织意味着由系统自身产生出系统进化的时空连续统。 4复杂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

13、的网络。依据“自然一人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观点,既从人考察自然界,又从自然界考察人。 埃德加莫兰指出: “自然不再是无序、被动、无定形的环境,它是复杂的整体。人对于这个复杂的整体不再是封闭的实体,而是一个开放系统,以组织形态上的自主一依存的关系处于生态系统的内部。”“生物种群之间的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组织特点的复杂的统一体,这就是生态系统。”2-种融摄性的生态哲学将最终打破科学与人文的界限,使人与自然重新建立起完整的复杂关系。他说: “科学的学科在以前的发展一直是愈益分割和隔离知识的领域,以致打碎了人类的重大探询总是指向它们的自然实体:宇宙、自然、生命和处于最高界限的人类。新的

14、科学如生态学、地球科学、宇宙学都是多学科的或跨学科的:它们的对象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区段,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它们重建了从相互作用、反馈作用、相互一反馈作用出发构成的总体,这些总体构成了自我组织的复杂实体。” 康芒纳描述说: “每个生物种群也与很多其他的种群发生着联系。这些联系的多样性使人眼花缭乱,它们的错综复杂的细则又使人感到奇妙。“种群之间彼此建立起复杂而严格的关系,从而组成了地球上的巨大的生命之网。” 5开放性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西利亚斯说: “复杂系统是开放系统。我们已经指出,局域话语并非是封闭起来的,而是与他者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社会系统也与许多其他系统处于相互作用

15、中,例如包括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这种关系已经受到了新的审视,导致强大政治团体将环境作为主要关心的问题。自然不再是人们利用的被动对象,而是使得人成为人的关系集的一部分。” 埃德加莫兰说: “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依赖生态的存在始终有着双重身份,因为它在身份原则的核心中融入了自己的环境。” 6动态性 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发展着的,是一个有机的进化过程。 詹奇强调: “一种健康的和能恢复生机的生态系统一般总是远离它的平衡态,这种平衡态可以描述为相空间吸引域内的唯一点,出现一些大的时空涨落是这种生态系统的普遍特征,这种生态系统总是在相空间中运动着,并且倾向存在于吸引域附近。一系统愈逼近平衡态,系统就愈难以恢复生机。任何随机涨落,例如气候变化或新物种出现,都可能完全破坏原来的系统。” 詹奇指出: “自然力对称破缺的直接后果是在宇宙中同时进行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宏观结构成为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