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震灾后旅游重建总体规划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73.51KB
约87页
文档ID:327371993
地震灾后旅游重建总体规划_第1页
1/87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0) (送 审 稿) 国家旅游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时间:2008年6月27日 16:00总则 4一、规划依据和性质 4二、规划范围 4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四、规划目标 5五、旅游业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地位 6(一)灾区灾前产业结构的特点 6(二)旅游业是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6六、规划结构和技术路径 8第一章 灾后旅游业损失评估 9一、灾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9二、灾前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9三、旅游业受损情况 10(一)灾区旅游业生产能力受到毁灭性的重创 10(二)四川省旅游业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12第二章 旅游业空间布局及结构调整规划 14一、调整战略—规划建设大龙门山旅游试验区 14二、布局与调整依据 16三、布局与调整思路 16四、空间布局 17(一)三个旅游产业带 17(二)四个旅游经济区 17(三)五条主题精品线路 19第三章 旅游业生产能力恢复重建项目 20一、重点旅游通道项目 21二、旅游景区项目 23三、乡村旅游安民工程 28四、旅游城镇恢复重建项目 30五、旅游应急救援项目:旅游安全应急救援系统建设项目 32第四章 旅游市场恢复振兴项目 33一、市场恢复振兴三阶段 33二、启动恢复区域 34三、市场恢复主要项目 35第五章 保障措施 39一、组织保障 39二、资金保障 39三、政策保障 39(一) 政府投入 40(二) 税费政策 40(三) 金融政策 40(四) 土地政策 40(五) 对口支援 41附录 42一、附表 42表1-1 2007年成都等六个市州三次产业分布情况 42表2-1 2007年成都等六个市州旅游业发展经济指标 43表2-2 2003-2007年四川旅游业发展经济指标 44表2-3 四川地震灾害旅游业直接损失统计表 44表3 灾后重建重大项目附表 453-1-1旅游通道恢复加固项目表 453-1-2旅游通道恢复重建项目表 463-1-3旅游通道新建项目 483-2-1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563-2-2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恢复重建项目表 573-2-3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573-3-1大熊猫生态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573-3-2大熊猫生态旅游区恢复重建项目表 593-3-3大熊猫生态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593-4-1三星堆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603-4-2三星堆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603-5-1三国文化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613-5-2三国文化旅游区恢复重建项目表 623-5-3三国文化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623-6-1羌族文化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633-6-2羌族文化旅游区恢复重建项目表 633-6-3羌族文化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633-7-1茶马古道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643-7-2茶马古道旅游区恢复重建项目表 653-7-3茶马古道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653-8-1大龙门山旅游区恢复加固项目表 653-8-2大龙门山旅游区恢复重建项目表 663-8-3大龙门山旅游区新建项目表 683-9-1 乡村恢复加固项目表 693-9-2 乡村恢复重建项目表 703-9-3 乡村新建项目表 743-10-1城镇恢复加固项目表 753-10-2 城镇恢复重建项目表 793-10-3 城镇新建项目表 813-11 旅游应急救援系统建设项目表 82表4 旅游市场恢复计划表 83二、附图 86图件1-1:受灾范围图 86图件2-1:四川省地震灾后旅游业固定资产损失构成示意图 86图件2-2:四川省旅游业灾害直接损失构成示意图 86图件3-1:空间布局图—旅游产业带 86图件3-2:空间布局图—旅游经济区 86图件3-3:空间布局图—精品线路 86图件4-1:旅游交通规划图 86图件4-2:以旅游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带分布图 86图件4-3:重要旅游景区分布图 86总则一、规划依据和性质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的战略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

本规划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中的旅游业恢复重建专项规划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主要是大龙门山区域,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雅安市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6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适当兼顾其他受灾地区其中市场恢复和政策保障涵盖全省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统筹兼顾,统筹灾区恢复重建与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民生优先原则:通过灾后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增加就业和收入,改善和提高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安民富民,促进社会稳定供需并重原则:既要恢复旅游业的生产能力,又要恢复旅游业的消费需求,实现旅游市场的全面恢复安全减灾原则:旅游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避开地震断裂带高危区域;建立旅游安全救援应急设施及系统重建为主原则:突出灾区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兼顾旅游业的提升和发展分步实施原则:先恢复受损小、易修复的项目,先启动安全旅游区域和线路,有计划按时序组织本规划实施 四、规划目标1、到2010年,灾区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达到“十一五”旅游规划目标的90%,非灾区超额完成“十一五”旅游规划的目标。

2、经过3年的恢复重建,按国际标准全面提升灾区旅游设施档次和服务质量 3、重树游客和投资者信心,促进灾区旅游市场尽快恢复4、发挥旅游业安民富民的职能,促进灾区人民恢复就业和重建家园5、把汶川大地震区域建设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著名品牌和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纪念地,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五、旅游业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地位(一)灾区灾前产业结构的特点灾区平原、浅丘、山区产业结构差异性大山中地带如北川、平武、汉源等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农业开发强度较大;半山及平原地带如什邡、绵竹、江油等地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浅丘和平原地带如安县、彭州、崇州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都江堰以第三产业为主(见表1-1)二)旅游业是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地震灾害改变了灾区地质地貌状况,改变了灾区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因此,在恢复重建中,应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国内外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经验证明,旅游业是灾区恢复重建中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其原因如下:一是山中地带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退二限一进三”是必然选择在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震断裂带区域,应限制发展资源耗费型的矿产、水能等第一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应全部退出,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二是灾区环境承载能力的客观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灾区旅游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震中区龙门山造山带是世界上的地质奇观,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地震遗址保留最丰富、最完整的地区,是大熊猫栖息地,是我国重要的世界遗产地,气候和动植物的垂直带谱分布明显,是生物多样性宝库,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地理过渡带该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特征鲜明龙门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中国神仙文化的中心;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是民族文化走廊和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古蜀道及其栈道体系、翠云廊的驿道文化在世界交通史中独一无二;三国文化在汉文化圈中影响力大;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独特水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开辟的从成都到南亚、西亚的民间商道和官道,丝绸之路河南道从成都穿越龙门山与北方丝绸之路相连,向西与茶马古道部分重合该区旅游资源富集,组合条件优良,世界级品牌众多,发展旅游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四是旅游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灾区紧依成都平原经济圈和成渝经济走廊,市场需求旺盛世界级品牌众多,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号召力大五是旅游业关联度高,拉动效应大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较快的推动灾后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灾区人民收入,使经济社会呈现良性局面。

六、规划结构和技术路径本规划提出了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产业布局的调整,重点是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和旅游通道的恢复重建,新建旅游应急救援系统 规划分总则、正文和附录三部分规划通过对灾区旅游业受损情况和产业结构的分析,提出构建“大龙门山旅游试验区”,将旅游业定位为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旅游试验区建设“三个产业带”、“四个旅游经济区”、“五条主题精品线路”旅游产业要素向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和旅游通道四个空间集中;提出了五大恢复重建项目和两大发展提升项目,以及旅游市场恢复振兴项目,并对建设内容、建设时序和资金预算进行了计划安排;提出了组织、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规划实施第一章 灾后旅游业损失评估 一、灾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此次受灾地区主要沿龙门山脉分布,地处龙门山断裂构造带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西部背风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龙门山东坡是汉族分布区,西坡为羌族和部分藏族聚居地龙门山是大熊猫等多种珍稀动物栖息地,是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龙门山的煤、铁、铜、硫铁矿、磷、石棉、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二、灾前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是四川省重要旅游资源聚集区,北部有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中部有藏羌文化走廊和剑门蜀道三国文化走廊,南部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该区域还有2个国家5A级景区,12个国家4A级景区,1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地质公园,1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39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还有一大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沿龙门山麓形成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地这个地区是四川省旅游业相对发达地区2007年,成都等6个市州的旅游总收入达68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56%;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500万人次,占全省46%尤其是成都市,作为全国三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全省的旅游口岸地和目的地,其旅游总收入及总接待人次占了全省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表2-1)三、旅游业受损情况由于旅游业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特点,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因此旅游业的损失既包括生产能力的损失也包括消费需求的损失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的破坏是巨大的,除了造成灾区旅游资源的大量破坏,更主要是对旅游业生产能力的重创,不仅造成灾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毁灭性破坏,也导致灾区和四川省旅游市场消费几乎为零,乃至影响了全国旅游市场。

一)灾区旅游业生产能力受到毁灭性的重创到目前为止,成都等6个重灾区市州的旅游行业有形资产损失达463.34亿元各灾区经过10多年累计投资形成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几乎全部毁灭1、旅游景区受灾严重,损失达336.67亿元六个市州347家景区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供水管道损坏1579.58千米,输电线路损坏2860.25千米,通讯线路损坏2151.9千米,旅游道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