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川移动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安装技术要求6月1日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01KB
约26页
文档ID:327328148
川移动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安装技术要求6月1日_第1页
1/26

四川移动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安装技术要求(设计、施工、监理)一.传输线路安装工程杆路建筑应符合YD5051-97《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光缆的敷设安装应符合YFJ-89《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和YD5051-97《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1.杆路建筑安装要求1.1.电杆的选用及埋深要求新建杆路尽量采用有预留孔的预应力水泥电杆,以7m×15cm为通建标准杆部分水田、小低洼地带等采用8米标准杆;大的低洼地带、跨越杆、山坡下第一根杆,在一般情况下按9~10m杆考虑;12m以上杆视具体情况在大档距、飞线等情况下使用水泥电杆的埋深应符合有关标准钢筋混凝土杆洞洞深表(m)水泥电杆程式普通土硬土坚石7m1.31.21.08m1.51.41.29m1.61.51.410m1.71.61.612m2.12.02.01.2.拉线程式的选用及要求(1) 拉线程式的选用:架空光缆杆路拉线程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杆路负荷、气象条件以及制作拉线用的钢绞线容许的最大拉断力来考虑一般在轻中负荷区时,可按以下基本要求:a) 线路转角的拉线程式比吊线程式大一级;线路转角大于600时,需装设两条终端拉线(八字拉线),其程式比光缆吊线程式加大一级。

终端杆或分线杆的顶头拉线一般设置7/3.0拉线;b) 线路中间杆由于前后线路负荷不均或杆距不等,需装设的拉线程式应与线路张力大一侧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c) 高桩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d) 抗风、防凌杆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2) 拉线的设置及有关规定:A. 抗风、防凌杆拉线隔装数规定:本工程所处地区的气象条件为轻中负荷区,在直线段应每隔500米(10根电杆)左右设置“抗风杆”双方拉线,每隔1000米(20根电杆)左右设置“防凌杆”四方拉线,其位置一般设置在吊线上方的10-20cm,以15cm左右为最佳B. 拉线的埋深应根据拉线程式的大小及土质情况来予以确定拉线洞深表拉线程式拉线地锚坑深(m)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2.21.31.21.41.07/2.61.41.31.51.17/3.01.51.41.61.22×7/2.21.61.51.71.32×7/2.61.81.71.91.42×7/3.01.91.82.01.5备注:(1)、坑深偏差:小于士5cm(2)、石质坑深如设计另有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办理3)、双股钢绞线地锚坑深,适用于单股V型拉线C. 拉线程式应与拉线盘及拉线铁柄配套使用,在坚石地段的拉线地锚应采用钢地锚。

D. 拉线的“距/高”比一般取为1,特殊情况下亦不可小于0.75,否则可采用吊板拉线、高桩拉线、墙壁拉线或改用撑杆加固E. 拉线地锚的出土一般为(30士10)cm范围,出土点的偏差不大于5cmF. 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cm,距屋檐不小于40cm,撑杆的距高比应不小于0.53) 拉线的制作:所有拉线的上把及中把均采用夹板法拉线程式应与拉线盘及拉线铁柄配套使用,具体详见下表:铁柄与拉线盘配套规格表拉线程式拉线盘尺寸:长×宽×厚(mm)拉线铁柄(mm)7/2.2500×300×1501800*12(轻中)16(重)7/2.6600×400×1502100*16(轻中)18(重)7/3.0800×400×1502400*18(轻中)20(重)1.3.吊线的加固(1)泻力拉线:对有较大受力不均匀的两档吊线,应在电杆处增做吊线单向假终结;(2)对偏转角大于300的角杆,应增做角杆辅助装置3)吊线坡度变化大于1/10时,吊线应增做角杆仰、俯角辅助装置;1.4.有关辅助装置的安装有关辅助装置原则上按以下方式安装:(1) 角杆辅助装置采用卡子法;(2) 电杆仰俯角辅助装置采用另缠法; (3) 吊线终结及拉线中把、上把采用夹板法;(4) 拉线式地线采用卡子法;若因材料原因,不能完全按以上原则施工的,可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节施工。

1.5.架空杆路与其它建筑设施的隔距要求光缆跨越铁路净空不低于7.5m,光缆跨越公路净空不低于5.5m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的净距见下表:(1)架空杆路与其他建筑设施间最小水平净距架空杆路与其他建筑设施间最小水平净距其他设施名称最小水平净距(m)说明消防栓1指消防栓与电杆间的净距地下管、线包括通信管线与电杆间的距离火车钢轨4/3hh为地面上电杆高度(m)公路不小于1hh为地面上电杆高度(m)人行道边石0.5市区树木1.25指最边导线(包括缆线)与树木间最小水平净距郊区树木2架空线路1hh为地面上电杆高度(m)房屋建筑2指最边导线(包括缆线)与房屋建筑间最小水平净距霓虹灯及其铁架1.6指最边导线(包括缆线)与灯间最小水平净距桥梁支架上最内侧导线0.5指最内侧导线距桥梁最突出部分之间的净距(2)架空光缆与地面之间隔距架空光缆架设高度架设与跨越地点与线路方向平行时架设高度(m)与线路方向交越时架设高度(m)条件市内街道4.55.5最低线条到地面市内里弄胡同45最低线条到地面铁路37.5最低线条到地面公路35.5最低线条到地面土路(大车道)34.5最低线条到地面房屋建筑屋0.6最低线条到屋脊(尖顶房)1.5最低线条到屋顶(平顶房)架空光缆架设高度架设与跨越地点与线路方向平行时架设高度(m)与线路方向交越时架设高度(m)条件通航河流1最低线条到最高水位时的桅梢顶不通航河流2最低线条到最高水位时的水面市区树木1最低线条到树梢间垂直距离郊区树木1其他通信导线0.6一杆路最低线条到另一杆路最高线条间垂直距离农业耕作机械0.6最低线条距农业机械最高点之间距离高杆农作物1.5最低线条到最高农作物顶梢之间距离备注:考虑到现有车辆较高,在跨越公路、街道、铁路、胡同时应适当增加光缆的架设高度(0.5m~1.5m)。

3)架空光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架空光缆与其他电气设施交越时最小垂直净距其他电气设施名称最小垂直净距(m)说明架空电力线路有防雷保护装置架空电力线路无防雷保护装置最高线条到电力线条1KV以下电力线路1.251.251~10KV以下电力线路2.04.010~35kV以下电力线路3.05.035~110KV以下电力线路3.05.0110~154 KV以下电力线路4.06.0154KV以下电力线路4.06.0供电线接户线0.6带绝缘层有轨电车及无轨电车滑接线1.25最高线条到滑接线霓虹灯及其铁架1.6 1.6.电杆的加固与防护(1) 若电杆埋深不够及松土地段、土质松软地段,应增加安装电杆底盘、卡盘等加固装置2) 在河岸、水塘边缺土处的电杆,应做石块水泥浆或全混凝土护墩保护;在路边易受车辆碰撞的电杆应做护杆桩(先做一个竹圈套在电杆根部),并以红、白相间涂刷的明显警示标志1.7.杆路编号原则及杆号标示图1.7.1.杆号编号原则杆路编号以干线路由为主、以本地网为辅的方式进行编号,根据“光传送网工程光缆线路标示规定”,在光缆环路上的杆路是以基站与基站为一连续编号,从A端向B端编号;支线光缆路由上的杆路是以主基站端向支线基站端为一连续编号,具体编号格式如下:(移动标志图案)+(起基站名称—终基站名称)+(年)+(杆号)⑴ XX标志图案:喷涂“中国移动”标志图标。

⑵ 起基站名称:杆路起端的基站(局)名称⑶ 终基站名称:杆路末端的基站(局)名称⑷ 年:杆路建设竣工年号,如2001、2002、2003等⑸ 杆号:电杆编号用大写数字编号(一般三位),如0、一、二、三、四等⑹ 书写杆号时,先用白色油漆刷底后,再用蓝色油漆喷涂标志图案,用黑色油漆喷涂其它文字1.7.2. 杆号标示图80240市名基站-基站2001一五四三中国移动标志20150201004060408020802080208020备注:1. 杆号书写为白底黑字,移动标志用蓝色2. 书写高度为2米以上,2.5米左右3. 如杆号为百位数,应留出上面二格空出不写,只书写下面二位数,不得在百位杆号上写零杆号标示图2.吊线安装的技术要求2.1.吊线的选用及其性能由于光缆自重很轻,普通杆路的标准吊线按“轻中负荷区采用7/2.2吊线,重、超重负荷区采用7/2.6或7/3.0吊线”考虑2.2.新建杆路吊线安装技术要求:新建光缆吊线安装位置原则为:一般规定第一条吊线安装在公路的外侧,但本地网光缆沿线穿越公路较多,以此原则会不断更换光缆的杆面,由此引起吊线的不必要的交叉,故本工程按“杆路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二者只能选其一)”并结合“南北向杆路在东侧,东西向杆路在南侧”的原则予以安装吊线。

第一层吊线距杆梢的距离不小于50cm,第二层吊线距第一层吊线的间距为40cm,最小不得小于20cm2.3.附挂杆路吊线安装技术要求:由于原有杆路已架设有吊线,新设吊线应根据杆路的具体情况预以考虑,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符合吊线安装技术标准,若原有吊线较多,可考虑附挂原有吊线或新设杆路等方式进行处理;沿旧杆路建设的新设杆路地段,考虑旧杆路拆除后原有缆线的架挂,新设光缆一般按负荷均匀的原则进行考虑2.4.附挂其它通信杆路的技术要求(1) 新建的光缆吊线应与原有吊线间隔0.4m,最小不得小于20cm2) 在原杆路设置拉线的地方应新设与原拉线程式相同的拉线(防风、防凌拉线除外);(3) 杆路倾斜的电杆进行扶正、对原杆破损的应进行更换;(4) 在原杆路跨越距离不够的地方应更换电杆,保证跨越指标2.5.附挂电力杆路的技术要求(1)附挂电力杆路的一般技术要求:A.在与电力线同杆架设时,只容许与10kV以下(不包括二线一地式电力线)的电力线同杆架设,但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措施,精心设计,并与相关部门签定协议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在上,光缆线在下,两线间净距不得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也应在上,光缆线在下,两线间净距不得小于1.5m。

B.光缆线路穿越双杆10kV变压器,给光缆线路的施工及维护带来不便该种做法规范上一般是不认可的,有条件的应尽量旁路避开,在不可避免时为了安全,要求双方线路(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引线)和光缆应加强绝缘施工安装应选在电力线停电时进行,操作人员应是熟练电工,按照安全规程操作,以确保安全及安装质量2)附挂电力杆路施工要求:附挂电力杆路地段(500m以上)一般采用过塑钢绞线,挂钩采用特制喷塑挂钩过塑钢绞线的施工要求如下:A. 在直线杆及偏转角小于30度的角杆处,不需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