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分析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

六***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50KB
约15页
文档ID:327189984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分析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1/15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摘 要小说的内容是通过小说语言来表达的,小说成熟的语言造就小说的艺术性本文以张爱玲小说内容作为研究基础,结合小说的语言特征来论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风格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张爱玲小说中传统与现代交融、古今交汇的语言风格来论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第二部分讲述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传统与现代融合Abstract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is through the novel language to express, novel mature language make the art of the novel.Based on the content of zhang ailing novel as the research basis, in combin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of the novel of zhang ailing novel is proved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art, mainly embodied in blend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tyle of language.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from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blend in her novels, ancient and modern language style of her novels is proved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art.The second part tells her novels language art value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 zhang ailing novels; Language art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绪 论张爱玲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夏志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张爱玲大为赞赏,并大篇幅介绍了张爱玲的成就,港台旅美作家更是称之为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1942年张爱玲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1943年凭借《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文坛崭露头角[1]同年又相继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等佳作,1944年又发表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传奇》等作品让张爱玲在文坛大放异彩1995年伴随张爱玲的辞世,海内外学者对“张学”的研究越来越热,张爱玲小说被广泛研究,小说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张爱玲小说语言以独特的风采被后世大为赞赏,许多海内外学者就从心理、社会、哲学角度广泛研究了张爱玲小说张爱玲善用细腻的描写、全面的角度对人物的心理、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绘,且小说语言处处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元素,因而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风格张爱玲在小说语言运用上已经相当有高度,本文从张爱玲小说中西交融的语言风格来探究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总体来说张爱玲小说既有传统的色彩也有现代的气息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风格语言是一门艺术,小说语言是小说艺术的展现形式,张爱玲小说语言的艺术性离不开张爱玲对语言技巧的雕琢张爱玲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并且对旧式小说非常喜爱,这就铸就了张爱玲善用语言营造的传统氛围;张爱玲处在一个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再加上张爱玲从小接触到西方的东西并对此十分好奇,后因战乱赴香港大学学习,期间张爱玲接触到了西方作品且十分喜欢作家毛姆等,以及对西方心理学等的学习使张爱玲在小说语言的把握上处处体现现代气息。

这两种语言风格共同构成张爱玲小说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特色一)传统词汇与现代语汇并存何立伟说“语言大师成熟的风格首先是他们成熟的语言[2]”,语言是由词汇构成,张爱玲在作品语言中善用《红楼梦中》的词汇、文言词汇、古典词汇,也正是这些传统词汇使张爱玲小说语言有了浓厚的传统味道张爱玲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从小接受较为完整的传统教育,且为一个守旧的知识分子,父亲从小教她古诗等古典文学,1924年张爱玲开始接受私塾教育,1928年张爱玲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1933年开始与父亲一起写旧诗张爱玲在这种传统的框架里长大,可以说传统已经融入张爱玲的骨髓,在小说创作中张爱玲也从容的表达出自己对传统看法,使小说语言充分折射出传统韵味[3]”张爱玲在小时候就表现出对西方世界的着迷1939年赴香港上大学,她接触到了西方的作家、西方的小说、西方的思想,并且十分喜欢毛姆等作家,也因战乱原因西方思想涌入中国,这些原因促使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汲取了西方元素,又表现出小说语言的现代性,综合来看张爱玲小说语言具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传统对张爱玲的影响非常深远,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也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从容的使用传统词汇来为小说增添传统韵味。

张爱玲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非常喜爱《红楼梦》,而在自己的小说中张爱玲也能灵活的应用“红楼”词汇,来增添作品语言的魅力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浪蹄子[4]”、“水晶心肝玻璃人[5]”、“雏凤清于老凤声[6]”、“破落户[7]”等都是《红楼梦》中的用法张爱玲酷爱《红楼梦》,且从小读《红楼梦》,对于红楼梦张爱玲有自己的理解,于是在小说创作中自然的使用了“红楼”的词汇《红楼梦》属于传统小说,张爱玲在小说词汇上钟爱‘红楼’词汇,这正是作家骨子里传统性的折射,以及作家面对传统的表现与看法,也是小说语言传统性体现还有一些古典辞藻出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如《茉莉香片》中的“屏风”、《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桃花扇[8]”、《金锁记》中“翠竹帘子[9]”;还有在《倾城之恋》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0]”这些古典词汇得益于张爱玲从小对传统文学的学习以及张爱玲父亲对张爱玲“传统式”的教育,张爱玲有了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在小说创作中古典用语达到信手拈来程度,这种古典词汇的使用既使张爱玲小说语言富有传统文学的美感,又让张爱玲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上独具传统韵味文言的使用是传统性的典型标志,文言词汇在张爱玲小说中频繁出现,充分折射传统韵味。

如《留情》中说郭凤“不甚理会”中的“甚”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出现,还有“于”、“颇”等词汇也在许多作品均有出现新文化运动前人们普遍用文言表达,新文化运动提倡使用白话文,白话的使用就是现代性的标志,而在张爱玲小说中传统的文言词汇依旧存在,这是张爱玲对面对传统的反应,也是小说语言传统性的典型标志除了传统词汇外,张爱玲在作品语言中自然将现代词语融入张爱玲生活在现在社会,对你现代思想及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受现代环境的影响,张爱玲在小说语言的拿捏上自然融入现代语汇,使小说语言极具现代性电影、电车、跳舞等都是是社会现代社会的标志词,张爱玲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这类型现代词语如《倾城之恋》中“他要看电影,就为着懒的跟我们应酬[11]”、“听见姓范的吩咐汽车夫上舞场去[12]”、“他哪知道哪一个饭店有跳舞,哪一个饭店没有跳舞[13]”,《茉莉香片》中的“他顶恨在公共汽车上碰见熟人[14]”,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生不由己地立即跳上公共汽车回公寓所来[15]”,看电影、跳舞、舞场、电车、公共汽车等都是现代性的标志,张爱玲在作品语言中自然融入这些现代词语,在其他作品中电影、舞场、电车等现代词语也频频出现,也正是这些现代词汇让作品自然的向人们展示了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

也正是用了这些富有现代标志的语汇,让张爱玲小说你语言风格在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又融进了现代性,语言是由词汇构成的,传统词汇与现代语汇的自由游走,让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中喜欢用传统词汇,也善于融入现代词汇,将传统与现代糅合,实现小说语言的传统与现代交融这是张爱玲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体现,也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传统氛围与现代气息融合小说可以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营造氛围张爱玲正是通过通俗的语言来营造传统的氛围,使小说中的传统人物与形象匹配,突出“传统”的特点,这也是张爱玲运用语言的高潮之处当然,如果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仅仅是传统味道浓厚,那也不足以称之为运用语言的高手,现代社会的气息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中也是随处可见,使人时时感受现代气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高就高在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融合,叫读者处处见到“传统”的影子,又时时感受现代的气息小说的语言是展开作品的外在形式,张爱玲通过对“传统”人物的服饰、屋舍、日常、行为、语言的描绘形式来营造传统的氛围,将这些小人物置身于“传统”的框架中,处处突出“传统”味道如《倾城之恋》中“我们用的是老钟[16]”、“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17]”、“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18]”、“外面胡琴继续拉下去[19]”、“四爷一个人躲在那里拉胡琴[20]”、“像你三妈,像我,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21]”。

还如《半生缘》中“尤其是翠芝这一类的小姐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一个地位相等的人家,嫁过去做少奶奶[22]”、“翠芝脚上穿着一双簇新的藕色缎子夹金线绣花鞋[23]”、“就是穿一件蓝布大褂,也要比别人讲究些[24]”再如《金锁记》中“她把两手抄在青莲色旧抽夹袄里,下面系着绿裤子[25]”、描述姜季泽“脑后拖一根三股油松大辫[26]”、“穿一根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27]”等等句句营造出“传统”的氛围,让“旧中国”的味道活跃在小说当中,也让张爱玲笔下的普通民众“活”了起来,不得不说张爱玲运用语言已经相当娴熟,仅仅通过简单通俗的描写就将当时普通民众对传统的固守以及在现代社会下浓郁的传统氛围表达的淋漓尽致《倾城之恋》中用到老钟、胡琴、走了板、大户人家之类的字眼,字字体现“传统”,句句营造“旧中国”风味,突出了白公馆这个旧式家庭体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对传统的固守与执着,这样的语言不仅仅起到了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的作用,更是突出了传统味道,让小说的语言风格多了“传统”味儿张爱玲运用语言更加高潮之处就在于除了“传统”味儿,小说语言更是处处流露“现代”气息,现代那个大环境在张爱玲小说语言中也是随处可见,比如看电影、跳舞等已将成为普通民众娱乐的方式,电车也已经走向小市民阶层,再比如对女孩的教育也已经深入到了传统家庭中。

《倾城之恋》中“我们先去看电影的”、“跳舞跳的不错吧、跳了一次,还跳第二次,第三次[28]”《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却分了一半人开留声机跳舞[29]”、薇龙说“明年夏天就能够毕业了,回上海,换学堂[30]”《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礼拜六晚上,一晚跑几个舞场[31]”《金锁记》中“姜家大方三房里的儿女都进了洋学堂读书[32],只得把长安送到沪范女中”,现代社会下,现代的娱乐方式已经涌入普通民众的生活里,这是属于现代社会的消遣方式,对于女子的教育虽在作品并没有过多言语的表现,但简单的几句话就说出女子教育已经非常盛行,在作品语言中,仅仅几个词汇就将现代社会的大环境描绘出来了,让现代气息随处可见这就是张爱玲应用语言的过人之处,一方面自然营造传统氛围,另一方面又灵活涌现现代气息,使作品处处“传统”,又不失“现代”感张爱玲用过人的语言艺术去诠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作品语言自然流露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风格小说字字描绘传统,句句营造传统氛围,让传统角色自然而不突兀的登场,使传统人物的想法、做法、语言等符合传统而又贴近真实这些一个个的传统人物不仅仅处处寻找着传统的框架,又时时处在现代的环境,于是每个人物既传统又现代,他们时时矛盾着、纠结着、痛苦着。

张爱玲正是运用高潮的语言技巧完美表达了这种矛盾与痛苦,让传统与现代自然流转与语言当中三)传统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