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种****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8MB
约12页
文档ID:325295776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1页
1/12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首诗歌旨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文本知识的同时,明白诗人蔑视权贵、敢于反抗斗争的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景,从而更好的体悟自己的人生,积极的把握未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并描绘梦境,体会浪漫主义诗风2、通过知人论世,分析诗人感情发展变化3、探究留别之情志: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写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中描绘的意象,理解借梦境表达现实的手法,学会欣赏诗歌第 1 页 共 10 页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诡谲凶险的梦境境,感受诗人的现实处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探究梦中仙境的内涵2. 留别之情志: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并描绘梦境一、导入作者李白:对于李白的诗、酒、剑,诗人余光中这样说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诗:a.体裁:传世 900 余首,但多为古诗(用韵自由;平仄不讲究;字数不一),《瓯北诗话》的作者赵翼说:“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第 2 页 共 10 页 b.内容:(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抒发豪情壮志c.风格:豪放飘逸是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是屈原,继承和发扬的杰出代表是李白,那请问,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有哪些特征?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想象、引用神话传说二、解题: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61548; 口述:送别诗的抒情类别:(1)表达离别的愁绪(2)表达劝慰、激励和关心(3)表达心中积愤或心志(4)综合表达: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也有劝慰激励之意那么这首诗会是哪一个类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整体感知1、师范读2、齐读,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第 3 页 共 10 页 3、试用概括一下诗歌的脉络:梦因—梦境—梦悟四、研读第一段1、指定学生朗读,并解决字词疑难2、诗人梦游的对象天姥山,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运用哪些手法去表现的?①神秘奇特:云霞明灭或可睹教师提问:题目既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因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诱惑,产生了景仰和向往之情我们对向往的地方又去不了通常会说: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李白则说,虽不能及,然可梦之②高峻巍峨: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的名山赤城、天台相比以及下文“见海日”、“闻天鸡”(夸张、对比、衬托)——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等五、合作完成第二段1、集体朗读,并解决字词疑难第 4 页 共 10 页 2、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五个场面:①请分别用四字归纳;②概括各场面的特点,说明理由;③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1)梦至剡溪 特点:清幽寂静描述:诗人一入梦幻,随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境界,一夜之间飞过镜湖,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飞到剡溪,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2)山之日景 特点:壮美奇绝描述:诗人穿上了偶像谢灵运当年登山穿的木屐,登上了他当年曾攀登过的石级——青云梯,就像脚下生风,直向高耸入云的山径攀登山腰上,只见海日升空,只听天鸡高唱好不壮观3)天黑景象 特点:离奇险怪,甚至恐怖描述: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好恐怖呀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4)神仙洞府 特点:壮丽辉煌,美妙无比第 5 页 共 10 页 描述: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驾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驾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多么盛大热烈的场面,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5)梦境消失 特点:魂悸魄动,迅速消失描述:突然魂魄惊惧,猛然醒来,仰天一声长叹环顾四周,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那些美妙的梦境都消失不见了,好失落呀3、再读梦境,加深体会六、作业:背诵第一、二节第二课时知人论世,理解李白用浪漫的手法表达自己傲岸个性和追求一、检查背诵二、完成第三段学习能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鲁迅如是说,然而总有梦醒的时候诗人由梦而醒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留恋惋惜和失第 6 页 共 10 页 落)梦里行了千里路,醒来还在床上,这不是我们都经历的正常现象吗,诗人怎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失落感呢?我们知道,梦是现实的影射,是现实的反映。

我想,梦中的经历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那这种失落感就是源于现实,那么诗人在现实中经历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呢根据诗人人生经历和描绘的梦境,请你说说诗人的情感在这里都经历了哪些变化?补充诗人从政经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由道士吴筠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以为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就要实现了,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又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排挤,天宝三年(744 年)被“赐金放还”明确:场面一:征召入宫,供奉翰林意、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李白意气风发、飘然快场面二:御用文人,宫廷词臣 (没有察觉,不以为耻,反以为傲)沉迷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场面三:才非所用,难酬大志李白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场面四:放浪形骸,蔑视权贵场面五:遭遇排挤,自请放还飘飘欲仙的李白失落怅惘的李白第 7 页 共 10 页 三、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手法,描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梦中之境,梦中的奇幻变化,也是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变化那么诗人写的这个梦境,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并交流留——抒情言志:①人生志向(选择和追求):宁骑青崖白鹿访名山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寄情山水的自然自由自在的随性生活抑的官场生活受拘束束缚压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唐寅: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②人格精神:不妥协,敢反抗的蔑视权贵的精神!追求个性的自由张扬,人格的独立和傲岸人格是独立的,站立的,对立的——人格不自由,不独立,矮化的追求和向往神仙世界是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四、研读全文,探究李白诗歌豪放洒脱,清新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第 8 页 共 10 页 提示:从诗歌的意象选择、手法运用、意境营造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考虑1、意象选择:有超尘脱俗之气,雄浑瑰丽之象——雄山之高,动物之猛等——雄壮气、神秘气、脱俗气2、手法运用:夸张、想象——崇高气、浪漫气、3、意境营造:梦境——仙人出场气势非凡,富丽堂皇——壮阔气4、思想情感:崇高品质,傲岸气质——刚烈气、豪迈气、奔放气五、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 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第 9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六、就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写一篇文学短评 侯晓旭第 10 页 共 10 页提示:从诗歌的意象选择、手法运用、意境营造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考虑1、意象选择:有超尘脱俗之气,雄浑瑰丽之象——雄山之高,动物之猛等——雄壮气、神秘气、脱俗气2、手法运用:夸张、想象——崇高气、浪漫气、3、意境营造:梦境——仙人出场气势非凡,富丽堂皇——壮阔气4、思想情感:崇高品质,傲岸气质——刚烈气、豪迈气、奔放气五、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第 9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六、就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写一篇文学短评 侯晓旭第 10 页 共 10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