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一席谈辩论观后感范文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邀请了范美忠以及郭松民等嘉宾,就“逃跑门”事件展开激辩,看后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有话要说 一、范美忠是不是可以原谅的? 人大教授周孝正先生还是说的比较中肯:“范先生”无可厚非,作为“范老师”应该批评,“范跑跑”应该是批判,而且是严厉的批判 这应该代表多数人的意见范美忠自己说,地震一来,头脑一片空白,拔腿先跑人们指责他,不是因为他是个怯懦的,不负责任的人,因为大地震来临时,谁都有可能慌乱,做出求生的本能举动人们不原谅的,是他事后拿着不是当情理说,而且没有丝毫的道德感,愧疚感,还要作为自由和公正的例子来宣扬,这才是引起人们愤怒的真正原因 二、范美忠有没有突破道德底线? 所谓的的道德底线,就是最低道德标准由于道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团体也有各自的道德标准,所以这个道德底线在不同的人那里,也有不同的标准我们所谈论的,是社会公共道德标准这里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 道,就是规律德者,得也按照规律去做得到的结果 现在,道德通俗的解释为人们应该遵守的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遵守了,就是道德的,不遵守了,就是不道德的。
除了法律中包含的需要通过强制力来保证的道德要求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危害不大、不需要强制力约束、不符合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这部分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教育、自我约束、社会舆论来加以纠正 范美忠突破道德底线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地震时自己先跑,事后发文论述逃跑有理,符合自由公正的歪理邪说一个是声称地震时连老母亲也不救的卑劣思想 从第一点的行为来说,就是不但自私自利,而且延误学生逃生的时间,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再不忏悔,更是无理第二点,地震时连老母亲也不救,即使事后说这样的话,也是非常不道德的 三、郭松民先生为什么很失败? 看了这次一虎一席谈,感觉郭松民先生确实很失败本来是对话节目,却没有尊重对方人格,特别是在电视上,谩骂的坏影响更大好比法庭的法官,无论审判谁,有理说理,有证据说证据郭松民先生多次打断别人的谈话,显得很没有素养以至于部分网友认为他是一种伪道德这个失败是郭松民先生个人的失败,用不道德的言行举止批评谩骂另一种不道德,显然是犹如当众撒泼,本来有理也不占理了再一个,辩论技巧显然郭松民先生略逊一筹,不是对手,不知道一虎一席谈请郭松民先生去,是不是为了提高收视率,特意消费郭先生一把,让他当众自毁形象,把“著名评论人士”的光环摘下来。
郭先生的失败,不是道德的失败,而恰恰证明了是不道德的失败 四、道德标准是谁制定的? 辩论中,范美忠和郭松民就道德标准各执一词,到底如何看待“逃跑门”?我觉得还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凤凰网做了一个调查:你怎样看待范美忠率先逃跑的行为? 截止到今天我复制为止,总票数:260012 1完全赞成范美忠的言行4%,11442人; 2行为可以理解,言论不能赞成0%,41513人; 3不管是言论还是行为都不赞成3%,45000人; 4虽然如此,他还是可以继续做教师2%,8328人 5他已经不适合继续做教师了1%,153729人 由于投票人数达到26万人,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这个投票是比较代表民意的 说道公正,这就是公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是不赞成范美忠的行为和言论的 五、地震时,你有没有可能逃跑? 站在范美忠一边的心理咨询师卢悦说:我也是个叶公,我非常想做英雄,我是个有英雄情结的人但是当我到了那个地方,我光是倾听别人我就已经受伤害了,我发现我做不了英雄这个社会从心理学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社会道德是呈正态分布的,就是一个纺锤形的曲线,英雄是少数的,罪人是少数的,大多数人是中间,我们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
我们大多数人做不了英雄我们做不了像《南方周末》报道的那个,保护了四个孩子的那个教师我想说,如果你们没有经过地震,你们没有资格讨论我能不能保护这些学生,你没有经过这个考验,你如果经过这个考验你可以说所有旁观者没有资格评论这件事 我觉得地震是不可复制的,地震时人们的表现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至于如何验证地震来临的时候人们的表现,只要看一下遭遇地震的人们的表现就可以作为例证了绝大多数的老师在尽职尽责,很多老师为了掩护学生牺牲,只有个别的抛下学生逃跑这是真实的表现,不可复制这充分说明,人们并不是叶公好龙,绝大多数是讲道德,讲职业职责的 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和关心、爱护学生的责任,这个责任,不管他拿多少钱,年龄多少,只要站在教师岗位上,就担负这个责任法律没有规定地震时教师必须最后再走,但是要担负起组织学生撤离的责任,只要尽到这个责任,就是符合道德要求的 像谭老师那样为保护学生而牺牲叫做高尚;在房屋很快倒塌的短促时间内组织学生撤离,能够力所能及的救援叫做尽责;不管学生死活,自己先跑叫做不负责任,自私自利,怯懦通过范跑跑自己的描述来看,他无疑是第三种情况 范美忠哪怕只要说句地震来了快跑之类的话,也算是尽到老师的责任了,但很遗憾的是,他叫学生别慌,然后自己一溜烟跑了。
道德评论是人们的权力,即使卢悦先生,没有经过地震,不也是来凤凰卫视参加评论了吗? 六、教师是不是神圣的,是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肯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范美忠提出,他不认为教师是神圣的,有一定道理教师不一定神圣,但一定要称职不要给职业贴上道德的标签是错误的,教师最起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可以脱离道德的约束 七、教师是不是必须后跑? 辩论中,范美忠认为没有规定教师必须后跑恰巧前几天勉县教师颁发的“禁跑令”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 总投票11102; 合适,老师应最后走110%1223票; 不合适,看情况而定340%3791票; 教育局领导应最后走540%6088票; 投票起止时间:2008-06-04至2008-06-11 大多数人们并没有期待教师神圣化,对于勉县这个规定也是不赞成的但是,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撤离,这是责任 八、范美忠的道歉接不接受? 范美忠:我首先要说的是,我当时是本能的,如果回过头来,这个事情重发生,不管职业道德评判有没有献身去救学生的义务,我都想跟学生说一声,就是说对不起,为什么呢,刚才我回去也跟我的同事讨论过,他说你说不要慌没事,不管你是出于一种误判也好,但是如果这个房子真的修得不好,学生有可能会愣神。
当然后来有人告诉我跑未必是最好选择,但是不管怎么样,有可能使他们反应时间会显得更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从我的胆量来讲,我认为我不够勇敢但是他们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强者可以依靠的时候,我没有成为他们的依靠这是第二个要道歉的第三个后来我回去跟我的老婆讨论,我老婆也说不管职业道德怎么规定,但是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到学生,至少对学生的爱还不够,后来我跟学生也说,我也接受这个说法所以我要郑重向我的学生道歉 范美忠:第二个要道歉的是,不管我这篇文章写出来我不后悔,但是它给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先生带来的压力,对我承担的压力,我要向他表示道歉第三不管观点的正确与否,我该不该跑这个事件对与否,如果我这篇文章当中的言论伤害到了一些人的情感,这个我表示道歉但不是为我发表言论,以及我的观点道歉谢谢! 在这次辩论中,范美忠所在学校的卿光亚校长还是比较理智的,也是具有兼容并包精神的,赞扬一个原谅范美忠的几个学生,懂得宽容,也是比较理智的对范美忠做出道歉的举动,还是要肯定的但是,范美忠对自己所说的观点拒不认错,还需要继续批评和批判第二篇:卒迹观后感范文 4200字 卒迹观后感范文【1】 《卒迹》的故事是改编于真人真事,那个傻傻分不清楚的李二卒其原型人物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
影片中将这位主人公从出生开始,包括童年、青年、中年的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展现,如实的以这位小人物的梦想历程映射中国农村的发展轨迹 人物的变化反应着时代的变化,人物的变化也带动着时代的变化 李二卒出生于冤种世家,自幼被人瞧不起,也从小看着父亲被人欺负,苟且偷生实为心情不愉快 李二卒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但始终不服气任由剥削宰割、被人贬低自己 他有着一股傲气,还有着强大的骨气 他反抗过、他忍辱过,他也一直艰苦奋斗着,做人的厚道、做事的靠谱,使得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生活正轨,又凭着好学、上进、敢于拼搏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 可贵的是,这位曾经受尽了乡里邻亲欺负的小伙子,最终不计前嫌的带领着全村人民发家致富 相比其他传奇人物的再造影片,《卒迹》毫无刻意宣扬人物的伟大和神圣,以相对现实、温和的手法,将时代变迁中这位特殊人物的变化细致入微的一一展现,将一个普通农民的人生梦想诠释得尤为真实、倍感生动! 电影的主题非常鲜明,从影片名中即可得到详细分解 “卒迹”,一位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人物、一个中国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子,他愿当炮灰,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个人奋斗解决温饱过上小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这一路,就像一枚“卒”子一样,艰辛而踏实的拱出他丰富而具有启示意义的人生轨迹;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农村几十年沧桑巨变的历史痕迹! “人生如棋,我愿为卒,三思后行,步步为营,行动虽慢,何曾后退……”,我们的人生尤如一盘棋局,而许多时候我们也不由得当起那个卒子,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勇往直前!这是《卒迹》中时刻散发出的人生哲言,这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拱卒精神” 如果我们能像李二卒那样,每天踏实的拱以卒,那人生也许就会像他那样辉煌! 编剧和导演以棋盘格局和拱卒精神贯穿全篇,用一种非常规的叙事方式,通过人物关系之转变探讨农村建设路之艰辛,生动的概括和展现了中国的一个时代 勾勒出了深刻的内涵,留下的是对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思考 卒迹观后感范文【2】 影片再现了河南濮阳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带领全村勤劳致富的故事,而李连成的故事,也并非第一次被搬上文艺舞台,在2002年,就有以李连成为原型的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被创作,该戏曲结构紧凑,表演生动,唱词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特别是其中一段“吃亏歌”,更是被领导人深深赞许,也成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佳作,一时间有关“吃亏”的话题成为被讨论的焦点。
与其他影视艺术作品只是摘选李连成的人生片断不同,今次电影《卒迹》,非常完整的记载了以李连成为原型的农民李二卒的前半生,本片从行动和思想两个方面,将李二卒这个典型性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从行动看, “二卒”如象棋中的“卒”一般,虽无过人本领,但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其吃苦耐劳的人生之旅,稳健而踏实 从信仰看,他一直执着于“吃亏是福”的奉献精神,是他为人、为官百毒不侵的金牌铁律 “吃亏是福”一词,应来自于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然,还有一句四字真言是“难得糊涂”,这八个字相辅相成,被世人传扬,即使到了现代,也有不少的条幅被挂于客厅或者办公室,以标榜清雅或者自诩无欲 当然,板桥先生的这两句,是有起因,“吃亏是福”讲为人不可太过斤斤计较,有忍有让,方有海阔天空,而“难得糊涂”则是他看穿了清官场的,虽奋力抗争,终不能改变大局,以至于最后辞官回乡,且当作视而不见也罢,太过较真,势必伤身伤神 即便在如今,“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也与官场有莫大关系,但好经都被歪嘴和尚念走了调,“吃亏是福”成了自我标榜的借口,其实私下,别说吃亏了,少贪少捞一点都难受,而“难得糊涂”则成了徇私枉法的激励之辞。
凡此种种,虽然不是社会普遍现象,却也成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