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情感体验:从课程标准到语文要素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19KB
约10页
文档ID:324824336
情感体验:从课程标准到语文要素_第1页
1/10

    情感体验从课程标准到语文要素    Summary: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到语文的核心价值,情感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维度之一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为例,可以尝试从画面感、过程性、价值观三个方面建构语文学习中情感体验的独特视角、有效路径与客观标准,为课程标准、语文要素、语文教科书以及语文学习者四者之间的准确对接、无缝衔接提供更为细化、更易操作、更有价值的策略支撑Key:情感体验;单元设计;小学语文教学:G423.3 文献标志码:A :1673-9094(2020)09B-0063-04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情感”“体验”等,有这样一些比较重要的表述: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要求会具体落实到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相应的单元编排中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其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有两条:“其一,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其二,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样的语文要素贯穿了所选的四篇课文,包括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雨》、冯骥才的《珍珠鸟》等四篇名家名作从而,让“情感体验”这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借助于语文要素、语文教科书及相应文本,成为贯穿儿童习语文、教师教语文的主旨、主脉和主线一、画面感:情感体验的独特视角北宋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曾有这样的论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中不难看出,画面感往往成为我们评价一部作品、学习一篇课文独特而重要的视角因为文字中的画面不仅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力,体现着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更重要的是在這样的画面中常常寄托着作者对所描述事物强烈的情感,这也是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常见方法之一五上第一单元的《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作者抓住了白鹭的外形之美、觅食之美、栖息之美、飞行之美,表达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觅食、栖息、飞行之美,作者就是通过三幅优雅的画面来呈现的——第一幅画面是“水田钓鱼”图,第二幅画面是“枝头望哨”图,第三幅画面是“空中低飞”图如果说《白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那么《桂花雨》则用精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摇花乐”的画面,令人如临其境。

那么,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应语文要素的整体考量,面对这些画面感强烈的名家名篇,我们可以和儿童一起历经怎样的语文学习过程,历经怎样的情感体验过程,才能落实课程标准、落地语文要素呢?一让画面在朗读中呈现朗读应成为儿童学习语文、描述画面、体验情感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能留有足够的朗读时间,再融入多元化的朗读形式,相信儿童一定能读懂精美的文字,读出灵动的画面、真切的情感与万物的灵性,真正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二让画面在概括中凝练在本单元《白鹭》一课中,编者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于是“觅食图、栖息图、飞行图”等名字应运而生我们透过这些简洁、凝练的名字、小标题、关键句等,让画面在概括中定格,让情感在名字中凝结三让画面在批注中聚焦批注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学习方法面对作者用精美的语言所描绘的画面,批注能让儿童更深入地走到画面的背后、走到语言文字的背后如《桂花雨》中桂花盛开时“浸”在桂花香里的画面、“缠”着母亲的画面、摇桂花时“喊”的画面等等,这样的批注能让画面脱颖而出,让文字力透纸背,更让情感喷薄欲出四让画面在想象中升华。

如果说是文字建构了精彩的画面,那么想象则会进一步丰富画面、升华情感,想象会让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让具体的事物活脱起来,让真实的情感丰厚起来在想象中,白鹭飞行的姿态更优雅,“我”缠着母亲的样子更可爱,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着的样子更迷人在想象中,文字、画面、情感融为一体,深深印刻在儿童的心里我们把朗读、概括、批注、想象等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文本中的画面有机融合到一起,既能借助画面感这一独特视角,充分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能借助画面,准确地体会作者借助于具体事物所表达的真情实感二、过程性:情感体验的有效路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作者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挚情感,就需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用细腻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精彩过程,在过程中体验真切的情感本单元中“过程与情感”衔接得最紧密、体现得最充分的课文当属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从文本的内容来看,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依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从情感的变化来看,结尾处的那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最真切的表达,而文本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珍珠鸟真心的喜爱、“宠溺”的关爱、真挚的友爱,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就在这份变化与坚守中被刻画得亲切而感人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笔者围绕文中“我”坚守的过程、小珍珠鸟变化的过程以及小珍珠鸟成长的过程,安排了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其一,找一找“文中的‘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信赖的”句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亲近了语言文字,走进了人和动物友善相处的具体过程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用自己对珍珠鸟的真心、真情、真爱,去除它的戒备之心,让珍珠鸟从一种害怕人的鸟变成了一种亲近人的鸟在孩子们真真切切的讨论中,“我”给予珍珠鸟的爱也渐渐理出了一条明晰的线索:当珍珠鸟害怕时,“我”是“不惊动”的关爱;当珍珠鸟日渐亲近时,“我”是“纵容”式的关爱;当珍珠鸟完全信赖时,“我”对珍珠鸟是“宠溺”式的关爱;当珍珠鸟竟然在肩头熟睡时,“我”对珍珠鸟则完完全全是“亲人”式的关爱了文中的“我”对珍珠鸟的情感,就在这样不断付出又顺其自然的过程中一步步彰显,一点点升华其二,找一找“珍珠鸟和‘我逐步亲近”的句子。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细细品读这些生动的语言,真心地去感受这些微妙的变化,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亲近的过程,人和动物彼此之间的情谊得到充分的表达与诠释再细细回味这些细腻的表达,表面上看,是珍珠鸟一步一步亲近人类,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人类在呵护与爱护珍珠鸟的过程中一步一步亲近动物呢?当然,本单元中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一文,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验证了“过程性是情感体验的有效路径”这一观点:从小时候对桂花的喜欢,到童年与桂花有关的记忆,再到离开家乡后时时想起的“摇花乐”与“桂花雨”琦君借助于从小到大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把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表达得淋漓而畅快初步了解课文借助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在珍珠鸟和“我”的亲近中、在桂花雨与“我”的渐行渐远中、在白鹭从觅食到栖息再到低飞的美好中、在我们姐弟几个争着回答父亲问题的过程中落地走实,而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变化的过程之中”。

三、价值观:情感体验的客观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要重视情感、態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由此可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引导、培养、形成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必须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还是判定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情感体验中的价值观源于文本,又需要超越文本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儿童在语文学习中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培养与形成,必然与教科书中的文本紧密结合在一起,价值观的培育与形成必须源于鲜活、直观、经典的文本,却又需要超越文本以本单元著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为例,文本中有两段话,揭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及其取向:“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朴素的话语耐人寻味,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出的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价值观一目了然当然,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道理,理解可能不深,甚至觉得有说教的意味,学习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把深刻的道理与鲜活的文本、具体的文字结合起来,那么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和说教不可同日而语一是和文中的兄弟姐妹一起讨论“花生的好处”通过文中兄弟姐妹的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花生有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好处,他们还说出了花生有“种植时间短、对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等好处这样的讨论,为后面对道理的领悟,理解“很有用”“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等做了铺垫二是把文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理解作者借助花生所表达的深意孩子们通过对文中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与默默无闻同时,他们由花生想到了自己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快递小哥、医务工作者、普通职员等一线劳动者,他们有着花生一样的朴实无华,更有着花生一样的共同价值三是把花生与其他一些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一样的价值孩子们由花生还想到了类似于花生的一些事物,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等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些事物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却一样有价值、有品格、有风骨、有意味。

在议论、比较与类比中,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的情感得到鲜活而真实的呈现,既有所依托,又引发共鸣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作为儿童情感体验中最重要的指向,既源于文本,源于那些经典的文章与灵动的文字,又需要超越文本,走进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心灵深处,逐步促进儿童自身的精神成长本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也是作者价值观最好的载体,是儿童学习、形成价值观最好的素材在《白鹭》诗意的描写中,人类对动物欣赏和赞叹的真情跃然纸上;在《珍珠鸟》细腻的描述中,人类和动物的友好情谊得到再现;在《桂花雨》真挚的回忆中,思乡与怀乡、乡愁和乡恋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样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是文本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更是我们客观审视、准确判断、全面检验文本价值最重要的标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价值观作为情感体验的客观标准,要实现语文要素与价值观的充分融合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已经为儿童的学习、形成并具备相应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奠定了应有的基石价值观作为情感体验的客观标准,要实现作者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与价值观的充分融合,即作者借助事物着力表达自己想传递给读者的价值理念、是非判断这是我们常见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非常熟悉的表达与写作的方法。

价值观作为情感体验的客观标准,还要实现阅读与习作的充分融合,即为学生顺利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铺平道路,更为他们今后的习作奠定应有的价值基础,因为每一次表达、每一次习作,乃至他们今后的每一次写作,都应有自身价值观及价值取向蕴含其中并贯穿始终因此,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作为本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