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幼儿园“萌芽文化”的思与行 邰文宇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文化塑造气质,气质形成行为,而不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同样,园所文化体现了一所幼儿园独特的精神气质,作为“软实力”,其意義重大且深远因此,我园通过理论建构、观念跟进、环境营造、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将“萌芽文化”作为园本文化,以唤醒、坚守和激发的方式实现软着陆一、“萌芽文化”的核心概念每一颗种子都会发芽,每一名儿童都会成长我们将孩子视若一颗颗珍贵的种子,“萌芽文化”重在深刻领会“儿童种子”的内涵,理解和唤醒“种子”成长的信仰,充分尊重其成长的特性与规律,继而提供并创造最适宜其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我们要以尊重、呵护为文化理念,作为“种子”成长的清新空气;以自然本真的文化环境,作为“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作为“种子”成长的灿烂阳光唯有如此,“小芽”才能实现茁壮成长小芽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外界条件,诸如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流通的空气、及时的雨露等幼儿园承载着幼儿成长的基本环境和条件,儿童观、教育观、环境、课程等文化要素,必须通过幼儿园环境中不同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萌芽文化”的精神契约。
如此,才能彰显“萌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意蕴二、理论研析“萌芽文化”的特性包括:生长性、生发性和生命性生长性是指“萌芽文化”的核心是理解并满足“种子萌芽”的成长需要因此,我们坚信儿童有成长的自觉性——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巨大的自觉生长潜能,他们会主动认识周围的未知世界生发性是指每一颗种子萌芽后便蓬勃生长,同理,每一位儿童也有着让我们惊叹的成长力,他们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生命性是指每一颗种子都带着各自的遗传特性完成它们的生命传承,同样,每一位儿童都带着其特有的基因而来,并伴随不同的家庭教养环境,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性格和兴趣,他们的成长轨迹和节奏,各不相同我们以静候花开的心态进行园本文化的推进与落实,将其表现为一种唤醒、坚守、激发,它或许稚嫩,但它的小芽已在风中摇曳,我们期待它沿着“种芽萌发——尖芽合露——拔节之音——茁壮成长——花蕾才露——蓓蕾绽放”这条生命的轨迹,茁长成长,一路盛放三、实践探析(一)以理念培育“萌芽文化”生发之根1.溯源:回归生命的原生态我们将“萌芽文化”的理论根植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的禅语中,以此传播园本文化思想在幼儿园,每一名幼儿都是一朵花,在深入花朵的内心时,我们会瞥见大地的灵魂;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片叶,在探寻每一片叶脉时,我们会寻溯到它的绿意。
审视教育的初衷,回归教育的本真,我们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重拾对生命原生态的重视2.需求:孕育生命质态我们需要将教育视为一个呵护生命的过程,由生命需求开始并回归于生命的原点,促进孩子健康快乐、自由完满地成长,力争使每一名幼儿的生命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带着寻根溯源的心态,我们以“萌芽文化”为核心思想的园所文化开始生根发芽二)以行动给予“萌芽文化”活水之源“雨滴叶芽出,一日长一日在幼儿园中,儿童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文化的存在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园所文化中,根据自身的特性,不断积极地吸收、融合各种资源,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我们认识到“萌芽文化”应该以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基础,积极在实践中探索1.尊重孩子自然天性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既要符合其自身的发展需求,也要符合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因此,我们将“种子萌芽”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视角和理念,将种子的特性与幼儿的特性、种芽的成长规律与幼儿的成长规律联系起来,助力教师积极领会、理解,从而使我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地跟随时代的步伐2.守护孩子成长过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希望每一名幼儿都像种子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并且带着自己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潜能,自由美丽地绽放。
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幼儿的自然天性,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需要以静候花开的教育心态,遵循幼儿成长的规律性;在开放多样的教育形态中,开拓幼儿成长的个性化道路;采用灵活有效的教育策略,捕捉幼儿成长的各种可能性;通过亲密互动的教育实施,支持幼儿成长的自由性;借鉴动态多元的教育评价,成就幼儿成长的丰富性三)以环境赋予“萌芽文化”记忆符号“草木有本心,童心亦本真童年是人生最自由的时光,它应该洋溢着游戏的光辉、充满了自然的芬芳,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的身心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其生命的成长也更具张力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空间设计、色彩搭配等,也必须符合园所文化精神,与“萌芽文化”理念相呼应由此,我们开始了“萌芽文化”辉映下的环境建设与改造工作1.自然无间:让孩子拥有灵性的“翅膀”对于幼儿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重要元素,更是他们获得幸福感的源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感受着“天地之气”的变化,也因此拥有了灵性的“翅膀”由此可知,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不仅要充分体现大自然的本真,如四季中的花草鱼虫,还应该有人类早期探索活动的真实轨迹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孩子精神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将幼儿园的门窗改造成通透的,使幼儿可以直接看见户外的自然世界。
推开大门,青草的气味扑面而来;打开小窗,轻盈的蝴蝶翩翩起舞孩子们玩耍的活动室,前有广阔花园,后有曲径通幽,让孩子们随时都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2.天然无痕:让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我们努力让幼儿园环境成为真实的体验场所,所有玩具和活动材料都采用大自然赋予的素材,如沙、木头、石头、贝壳、水果、种子等,它们是有机、低结构、可建构的优质素材例如,一根木头,它有不同的形状,将之截成不同长短后,再进一步打磨,将众多木块组合的时候,就会有无限遐想与创意的空间3.延展无限:让幼儿置身蓬勃的空间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在幼儿园开辟了书院、木工坊、土工坊、剧院、染织间和造纸室等活动室,园内有花园、果园和菜园,满园都是花果的芬芳草木的呼吸打开了幼儿心灵,我们尊重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灵魂,让孩子用心聆听植物成长的韵律,置身于生机蓬勃的自然空间四)以课程绽放“萌芽文化”生命之美“向外觅自然、向内寻深情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幼儿,并理解他们是如何在游戏中激发自身潜能,就不难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而绝非按照大人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幼儿适宜的课程萌芽文化”重在启迪,因此,我们要以自然、平衡的方式教育孩子。
一方面,我们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顺应四季的自然变化规律,尽力将课程与真实的生命体验相融合,将自然映入孩子的眼帘,映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我们以语言、艺术、科学等,串联起孩子的生命美学;我们倡导将自然现象作为孩子探究学习的主要对象,即课程内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孩子在与自然的对话过程中,释放天性我们坚守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为课程内容,就是在尊重孩子内在生命的自然天性四、研究展望我们在培植“萌芽文化”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人与幼儿园的精神契约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说过:“伟大的组织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不在于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被称为信念的精神力量对组织全体所具有的感召力幼儿园园本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师幼之间的“精神契约”萌芽文化”让孩子在最美的时光里感受着文化的浸润,体悟着文化的真谛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将继续用柔性化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幼儿如同种子那般的成长信仰,尊重他们的天性,唤醒他们的灵性,激发他们的生命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