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四章得知识点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物理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 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第二,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电磁感应与静电感应的关系 电磁感应现象不应与静电感应混淆电磁感应将电动势与通过电路的磁通量联系起来,而静电感应则是使用另一带电荷的物体使物体产生电荷的方法 纵观整个高中物理,最难的地方还是在于力学如果你是一位十年教龄的老师,相信您绝对认可我的这句话 我们的力学模块非常清晰,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次进行力学体系的改革总是换汤不换药整个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只有三大部分,分别是: (1)牛顿动力学(包括直线运动、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 (2)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 (3)机械能与动量 别告诉我说你的受力分析很牛,随便一道小题,就能把你难到 也不要说你曲线运动已经学得非常棒了,2022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的压轴题(第24题),你不一定能做出来 至于机械能与动量的问题,我不用说,更是难点。
OK,如果你觉得这里一点都不难,那么恭喜你,准备物理考满分吧;小简相信有这样的学生存在,每个省都有 非常简单的一个物体的运动,是非常简单判定的 速度和速率知识点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4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