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论《骆驼祥了》的艺术特色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54KB
约10页
文档ID:324415627
浅论《骆驼祥了》的艺术特色_第1页
1/10

    浅论《骆驼祥了》的艺术特色    ○宋阜森摘 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全面显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以其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当之无愧地步入了现代经典作品之林!Keys:老舍 《骆驼祥子》 艺术特色老舍先生是人民热爱的文学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创作于1936年的《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的代表作,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老舍描写北京下层市民生活的最精彩的力作,曾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迄今为止,不同的译本,多达38种行云流水般的生活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刻机智的讽刺幽默,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老舍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节他的许多小说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等。

他的长篇多以一个或数个人物为描写的重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便是全书的中心线索作品中,祥子的主角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写到的所有其他人物,都因祥子而存在人即以祥子为主,事情当然也以拉车为主这样,作者便让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从而也就把祥子拴住,像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生活遭遇为描写重点和结构中心,以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奋斗、挣扎、堕落过程为叙事线索,一线串珠地组织材料,安排情节,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这种单纯、集中、明晰的结构,不仅使小说情节完整而谨严,而且有力地展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完整过程及其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同时,又通过祥子与周围人们错综纠葛的复杂关系和各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单纯中有复杂,从而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整部作品没有过多的铺排渲染,也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作家或介绍,或描绘,或评论,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叙述娓娓道来但故事有头有尾,情节的展开前后呼应,既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又使人物更加突出,作品主题更加明确、集中,显示了作者纳繁复于单纯的艺术功力当然,老舍也要写社会,不写社会无以塑造人物。

但那些社会生活,是被卷入主人公命运中的,是事随着人走不仅如此,一些次要角色,如刘四、虎妞、曹先生、夏太太、老马祖孙以及孙侦探等等,也都围绕着祥子的命运而出现,都服从于祥子形象的塑造这种构思方法的优点是,线索明了集中,不枝不蔓,而且能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厚实《骆驼祥子》虽众星拱月般地突出了祥子的形象,但并没有忽略其他人物的塑造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人物,如虎妞、刘四等,也都刻画得相当出色同时,作者围绕着祥子,描绘了车厂、茶馆、大杂院、白房子等生存环境,叙写了军阀战争、工人受剥削、进步知识分子受迫害等等事件,给读者提供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具有浓郁故都色彩的风俗画卷,为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的北平提供了有益的锁钥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骆驼祥子》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祥子和虎妞是最为耀眼的两个祥子是在农村破产后进城的农民他用老实农民憨厚的眼光看待城里的一切,用谋求个人发家的观念来攒钱买车,以图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他拼命出卖劳动力,像一只“饿疯的野兽”般抢生意;生活过得极其节俭,甚至忍饥挨饿,在都市的花花世界面前毫不动心在祥子身上,农民的性格、气质、心理被刻画得十分准确、逼真大量细致动人的心理描写,是作者刻画祥子的重要手段。

特殊的生活经历使祥子养成了憨厚口讷、不善言谈的个性特点,作者针对主人公的这一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或内心独白,或第三人称叙述,或通过景物描写,或通过他人的眼睛,立体多维地刻画人物我们从《骆驼祥子》中可以认识到,祥子的沉默寡言,正是他受压抑、孤苦无告的社会地位的反映他勤劳、淳朴、善良,连阿Q那点狡猾也没有,他只是一个在北京城里拉洋车的农民同时,他又同所有小生产者一样,眼光狭窄,除了为改变个人境遇的挣扎之外,几乎不关心任何别的事情,甚至连一个哥们儿也没有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这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一个主观方面在祥子的生活中,虎妞的出现是个大灾难作家对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从外貌的丑陋到个性的泼辣、厉害、粗鲁,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虎妞的每一句话都是个性化的她为了勾引祥子,在强迫他喝酒时,骂祥子“窝窝头脑袋”,说如果不喝就“揪耳朵灌你”,而这正是虎妞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以粗暴的形式表现温情她既没有闺秀千斤的生活环境,又没有时髦女性的教养,她所目睹的只是父亲刘四对平民女子的污辱,她所了解的男女关系不过如此而已,再加上她长期帮助刘四剥削车夫,养成一身江湖气,因而虎妞的言行便不难理解了作品通过虎妞的畸变心理、行为,恰到好处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刘四这一类半殖民地社会里地痞恶棍的生活。

虎妞这个成功的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揭露力量,比直接描写刘四的罪行更要强些老舍把堕落的祥子称为“社会病态的产儿”,此话送给虎妞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丑的环境培养了丑的人物但在家庭内部,虎妞又与刘四有矛盾自私的刘四为了维护车厂的财产而漠视女儿的幸福,既不让她出嫁,又怕招赘让家产落入他人之手,致使虎妞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虎妞又是一个受害者虎妞爱祥子,爱他是个老实强壮的男子她肯下嫁洋车夫是带有大胆的叛逆色彩的,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变态的反抗虎妞爱祥子,但又摆脱不了三十多年间所养成的种种恶习她对刘四抱有幻想,总天真地幻想着把祥子提拔到剥削阶级的行列里去后来与刘四闹翻了,明白回家继承产业已没有希望,便又反转过来折磨祥子(当然,虎妞主观上或许并非如此,这是虎妞表达爱情的特殊方式),对同情祥子的小福子竟狠心地要绝其生路所有这些,都说明虎妞反抗刘四,其主观意识是极为落后的,与五四时代的妇女解放精神是大相径庭的《骆驼祥子》中的其他人物,大多都生活在社会低层,他们——洋车夫、老妈子、车厂老板、妓女、摆小摊的等——出入大杂院、小茶馆和街边巷口这样的人文环境及生存模式,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屑一顾的,可在老舍笔下,他们都有了生命,都有了魂灵,并且活色生香!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奋斗,也都活鲜鲜的惹人爱、惹人愁 ,可悲可叹!俗云“点铁成金”,又所谓“化腐朽为神奇”,《骆驼祥子》当之无愧。

刘四的奸猾狠毒、虎妞的专横难缠、曹先生的思索斟酌、高妈的好出主意、杨太太的苛刻尖薄、二强子和小福子的潦倒不堪,都和祥子的性格相映成趣正如有人所说,《骆驼祥子》的成功在于老舍先生用狮子搏兔的全力,来写一群被遗忘在社会角落里的人物,把一个每天和大家见面而为大家视若无睹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显现在纸面上,读者将因此而第一次认识每天在马路上所要看到的人物三、独具特色的语言成就北京话,传到老舍这辈旗人嘴里,已经成为“京腔”,清脆快当,俏皮生动,漂亮活泼老舍来自社会低层,在语言运用上得天独厚他不用刻意走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便已经“化”在其中了五四”以后,西方的幽默传入中国西方的幽默,章回小说的讽世,民间文学的情趣,加上北京话的俏皮,使老舍的白话语言别具一格老舍又是一个严肃、冷静的人,他每写一个字都力求精炼和准确,力戒拖泥带水和平摆浮搁他的目标是:争取用两句话就把一个人的性格交代清楚;争取能用洋车夫的或糊棚匠的最俗浅的语言描写晚霞或者刮风,读了使人身临其境他要求不加任何酱油、味精,诸如专用名词、比喻、典故、诗句,就把白话文的真正香味烧出来,而且永远地朗诵出声来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是老舍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老舍拥有大量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舍的语言显然是借鉴了说唱艺术,老舍的小说多由作家来叙述故事《骆驼祥子》就是可以当作评书来说的而在老舍的作品中,叙述者常常与人物打成一片,不仅讲述人物的各种际遇,而且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叙述者的语言常常变化着,当他以作家的身份交代矛盾的发展,描写特定的情景时,用的是一种语言,一种平易的、色彩浅淡的知识分子语言;当他描写到具体人物,特别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时,便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采用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写虎妞使计谋,语言成了虎妞的;写刘四发火,又变成了刘四的语言因为作家能熟练地驾驭笔下各种人物的语言,所以尽管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也好像人物自己在说话待到直接描写人物的对话,那语言的地方色彩和个性化,就更其鲜明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舍的叙述中常常夹着描写,有时甚至是十分细致的描写如对北京的风光、风俗,作者娓娓道来,含情脉脉,细针密线地勾织,具有工笔画的效果另如写人力车夫春夏秋冬的生活,也极为真切祥子婚后在烈日下、暴雨中拉车的一节,作者用车夫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子的无限痛苦,让我们深深地为他难过老舍认为文字要极平常,澄清如无波的湖水,但又特别强调如何在平易中而不死板,他喜欢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司徒珂曾在《评〈骆驼祥子〉》一文中说,老舍“善用北京话……他是用纯粹的本国语言写小说的中国第一个作者,在他以前没有如此成功的人,在他之后我们还没发现着第二者”从语言角度给予《骆驼祥子》肯定评价的还有周作人他在1942年9月曾为《骆驼祥子》的日译本写过一篇短序序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指出新小说、随笔在语言上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至老舍出,更加重北京话的分子,故其著作正可与《红楼》、《儿女》(按:指《儿女英雄传》)相比,其情形正同,非是偶然也语言的精湛,是老舍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源泉在老舍解剖市民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幽默一直是一种鲜明突出的风格写《老张的哲学》时,作者一味地要“写的好玩”,因而难免有些“贫嘴恶舌”经过深刻地反思,到写《离婚》时,他又立志“返归幽默”,但《离婚》的主题深刻、严肃,文字精细、深沉于是,幽默渐渐经过苦笑、讽刺,走向抒情,成为淡雅的清泉,变得平易、亲切、新鲜写《月牙儿》,幽默也走到了头,成了抒情的散文诗,带着种种有哲理的警句但他写《骆驼祥子》时决心不用幽默,幽默变成了深沉的讽刺或者诅咒,文字与血泪淋漓的现实相谐合拍不过在不少片段中仍透着几分幽默,如对吝刻而善骂人的杨家,对蛮悍的张妈“受作亲军”的描写;对虎妞逼祥子喝酒,那“一股辣气慢慢的,准确的,有力的”往祥子脖子下走去的描写等等。

老舍的幽默之可贵在于不只是让人发笑,也不只是让人感到事事有趣,更重要的在于让人们以宽大的心怀去关照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从而达到悲天悯人的境界所以有人说老舍先生的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而在黑暗里又看到了阶级友爱的温暖和光明,幽默往往泡在苦笑中老舍也认为这是他创作的一点进步大量使用比喻是老舍文学语言的特点之一他的比喻用得好,用得妙,有自己的风格譬如,他将与虎妞新婚后的祥子比喻成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兔子:“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小而温暖的屋中活动着,像小笼里的一只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这就极生动准确地传达了祥子那种渴望劳动、想拉上洋车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奔生活,却又被虎妞牢牢拴在家中,不得自由的急切、焦躁、懊丧的神情为叙写祥子的品质,作者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来形容:“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形容祥子在那个像布满了蛛网的社会里,他是一头小虫什么的,闯来闯去闯不出大小蜘蛛的馋物有时“他没了自己,只从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叨住的一个小鼠”有时像“斗落了大腿的蟋蟀,还想用小腿儿爬”有时他觉得“一个人仿佛根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只鸟自己去打食,落到网里,吃人家的粮米,便得老老实实在笼子里,给人家啼叫,而随时可以被人家卖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