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甲骨文中的一组反义词 Summary: “出”和“各”是甲骨卜辞中一对典型的反义词本文从字形和意义两方面对其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类反义词是反义词的鼻祖,造字之初它们是完全对立的,随后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随着汉字构件表义性的减弱,这类反义词就纯粹指意义上的相对了这一过程是反义词发展的早期阶段,反映出先民辩证思维的深化Keys:甲骨文反义词 出各反义词是具有类聚关系的一类词反义词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对立统一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早在殷商时代,卜辞中就出现了许多反义词,前人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甲骨文反义词的研究,对于探索汉语反义词的发展演变、准确理解卜辞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出”“各”是一对典型的反义词,本文拟对二词进行分析对比,以便进一步探索汉语反义词的发展演变规律一、“出”的字形和意义(一)甲骨文“出”的字形甲骨文“出”字作诸形,从止,像人足向上,从一J或口,像古代穴居的洞穴出”像人自穴中走出,有外出之意《说文》:“出,进也,像草木益兹上出达也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许慎的说解无疑是错误的二)甲骨文“出”的意义1.外出(1)贞,王出《合集》(il217)(2)贞,王勿出田。
《合篥》1583)(3)大方出,伐我师《合集》27882)“某方出”,是指某方国的军队外出2.使出、驱出(4)贞,呼众人出麋,克《合集》15)(5)己丑卜贞,今出羌,亡祸《(合集》6602正)这里的“出”为使动用法,有“驱出、赶出”之义3.升起、出现(6)辛未卜,又于出日,兹不用《合集》33006)(7)其出雨于丧《合集》29076)(8)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菁华》)“出”还被假借为人名如:(9)癸未卜,出贞,旬无回,四月《佚》332)(10)丙午卜,出贞,翌丁未又于丁,勿又羌《遗》349)在陈梦家所列“卜人断代总表中”,“出”为第二期,祖庚时贞人名二、“各”的字形和意义(一)甲骨文“各”的字形甲骨文“各”字作诸形,从止,像人足向下U或口,像古代穴居的洞穴各”字以足向穴会格之义《说文》:“各,异词也,从口、欠欠者,行而止之不相听意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许慎对“各”的说解也是错误的二)甲骨文“各”的意义1.到达、进入(11)各于、孜《续》(12)王其各徨目口?(《甲编》)此句盖卜共方人渡水到达某塞,吉否2.落(13)御各日,王受又?(14)贞,今癸卯其各雨?各日,即为落日:各雨,犹言落雨、降雨。
3.-种祭祀方式(15)其各于大乙巧伐,不苒雨?古人认为死去的先人,其灵魂上升到天上,成为神的一员,洞察、主宰着人间的一切活着的后人必须经常祭祀祖先神灵,以期得到他们的保佑,免除灾祸为了让在天上的祖先神灵享用到祭品,古人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祭祀时,使神灵降临人间或通过某种方式让祭品到达天上如“燎祭”,“各于大乙”犹言“祭于大乙”,祈求大乙,使之到达人间,享用祭祀,保佑后代免除灾祸4.各种颜色(16)大采,各云自北(17)各云不其雨或为“各云”为“落云”,此从于省吾先生之说,似为现在所说的“彩云”各”还被假借为人名18)贞,朕各化亡祸叶王事各”为“格”之本字,经传中多见“格”,大都训为“至” 《尔雅-释诂》:“格,至也《尚书·尧典》: “日若稽古帝尧,日放勤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克被四表,格于上下孔传:“格,至也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尚书·大诰》:“王若日: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矧日其有能格知天命?”孔传:“安人犹不能,况其有能至知天命者乎?”清代,许灏已发现《说文》对“各”的释义是不正确的,他在《说文解字注笺·口部》中说:“各,古格字,故从欠欠有至义,亦有止义,格训为至,亦训为止。
其说极是三、“出”和“各”的比较“出”和“各”在构形上明确地显示了两字的反义关系它们的共同部件“U”是“坎”的初文,即坎穴《说文》张口也,象形部下无属字《广韵》:“LJ,口犯切读音与“坎”相同从“出”和“各”的甲骨文字形来看, 《说文》的解释显然不妥杨树达也认为:“像坎陷之形,乃坎之初文从构形上看,二字都从止,包含了相同的义素“在某一区域活动”但止与U或口的关系不同,或相向,或相背,即行为动作的方向相反或为“从坎穴迈出、外出义”或为“迈进坎穴,到达、进入义”在殷商时代,二词词义就有了发展,发展关系图示如下:二者的词义发展,虽然有相对应的一面,如都发展出“自然物质”相应的动作,都产生了假借义但更多的是不对应、不平衡如“各”由“人迈入、到达坎穴”发展出“祖先神灵的到达”,进而发展为一种祭祀方式,而“出”并没有由“从坎穴迈出、外出”发展为“祖先死后从人间的离开、外出“寸相关意义词义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出”、“各”词义的不平衡发展,应该是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作用的结果出”和“各”的本义“外出”“到达”应该是同时产生的,当时人们穴居,这两个意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渐渐地,人们感到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是那么神奇且不可抗拒。
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往往把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归因为冥冥之中神灵的主宰要想获得神灵的庇护就必须“敬而享之”,然而只是恭敬地在人间举行祭祀,神没有享受到祭品同样是不行的于是在祭祀前,人们就先祈求神灵到达人间,再举行祭祀于是,“各”的引申义便产生了祈求神灵(各)达到人间是祭祀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后来就以“各”来表示这种祭祀方式因为活着的人是无法从人间出来到达天上向神祭祀的,“出”便没有产生相应的意义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象形性,其字形具有图解作用出”“各”是甲骨文中具有明显形体标志的一对反义词,其发展反映出先民辩证思维的不断深化我们认为,这类反义词是反义词的鼻祖,造字之初他们是完全对立的,随后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声字数量不断增加,汉字构件的表义作用不断减弱,其象形性越来越不明显这类反义词的形体标志就逐渐消失了这一过程是反义词发展的早期阶段,为反义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实际上,甲骨文中有形体标志的反义词并不多,只是我们可藉以了解上古反义词的意义联系,同时通过对有形体对立的词与当时实际语言的比较,进而掌握反义词语义关系的演变牛清波牛振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2111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