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代军事人才摇篮-沙陀骑兵军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11KB
约7页
文档ID:324378886
五代军事人才摇篮-沙陀骑兵军_第1页
1/7

    五代军事人才摇篮沙陀骑兵军    曹兴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 610066)Summary:沙陀骑兵是唐末五代拥有赫赫威名、战功卓著的骑兵部队他们败朱温、克幽燕、破契丹,最终沙陀族得以问鼎中原,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北方局部统一政权他们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因其战斗力强悍,还因为这支军队长期作为中央禁军,服役数代后唐、后晋、后汉的禁军统帅、节度使、刺史近乎皆出于此,直至北宋初年仍有沙陀骑将拼杀于沙场之上,可谓五代军事人才的摇篮Keys:五代;军事人才;沙陀骑兵;代北集团;累朝相承K243.1 :A :1009-8135(2015)02-0138-03一、五代沙陀骑兵军概况沙陀是唐代突厥处月部的一支,本是盘踞西北的游牧部落在安史之乱后,安西都护失陷,沙陀不堪吐蕃的压榨,其首领朱邪尽忠率领族人回归唐廷,“余众犹近万人,骑三千,诣灵州降[1]沙陀被安置在代北定襄川,因“沙陀劲勇冠诸胡”,唐王朝常用为先锋这支悍勇的游牧骑兵部队跟随首领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戍边关、战庞勋、伐吐蕃、破黄巢,建立赫赫战功李克用亦被唐廷封为河东节度使,之后又击破挟持唐昭宗的李茂贞,授封晋王唐天佑四年(907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代唐为梁。

他继承了唐王朝的中央禁军,盘踞中原,向四方征讨,先后平定河北与山东而李克用一直以唐王朝忠臣自居,率军与朱温抗衡,这就是著名的“梁晋争衡”李克用凭借河东一隅之地与手中骁勇无敌的沙陀骑兵誓死抗争,但迫于后梁势力的强大,形势异常被动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带领沙陀骑兵军继续与朱温对抗此时,朱温的大军将河东门户潞州城围的水泄不通,李存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打破潞州之围李存勖率领沙陀骑兵乘大雾奇袭梁军,取得“夹寨之战”的胜利,解了潞州之围紧接着沙陀骑兵又在柏乡大败梁军主力,扭转了争霸之中晋势力的不利局面李存勖又以此军收幽州、败契丹、灭后梁,一鼓作气,终在同光元年(923年)问鼎天下,建立了沙陀族的第一个政权——后唐王朝后唐名将周德威曾经如此评价沙陀骑兵在统一天下战争中的作用:“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后唐中央禁军仿后梁制分为“侍卫亲军”与“六军”两个部分,侍卫亲军又分为“侍卫步军”与“侍卫马军”后晋时“六军”名存实亡,中央禁军的主力仅余“侍卫亲军”[2]后唐建国后,沙陀骑兵军大多被编入后唐中央禁军,是沙陀后唐、后晋、后汉三王朝的重要武装力量,对五代历史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无处不在的沙陀军事人才沙陀骑兵军通过自身强悍的战斗力,建立了沙陀人自己的政权自李克用以来,沙陀骑兵军久经战阵,在历次凶险的战斗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六位能征善战的皇帝与数不清的禁军统领、节度使与各州刺史,他们被樊文礼先生称作“代北军事集团”[3]2935在唐末、“沙陀三王朝”与后周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沙陀三王朝”时期起着支柱的作用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大都通过早年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在建立沙陀政权的战斗过程中因英勇建战功而被提拔起来,在“沙陀三王朝”中成为重臣,担任着中央禁军统帅、各重要藩镇节度使与州府刺史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这支军队对国家的影响无不存在由于李克用父子用人不拘一格,代北军事集团与沙陀骑兵军的人员构成极其复杂军中有早年跟随东迁的沙陀人,如:李嗣源、康义诚、安金全等,也有代北当地的汉人与昭武九姓胡人,如:周德威、李嗣昭、李存信等,还有慕名而来投奔河东的汉将,如:李存审、袁建丰、李存贤等,甚至连敌军的降将也能获得重用,如:元行钦、高行周、阎宝等但无论他们什么出生,什么背景,只要作战英勇,就能获得李氏父子的重用与信任石敬瑭、刘知远甚至郭威在用人方面都仿照李氏父子“海纳百川”的风格,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故他们都有能力问鼎中原。

自沙陀起代北始,沙陀骑兵军大体经历了游牧骑兵、河东镇牙兵、后唐禁军、后晋侍卫马军、后汉侍卫马军与后周侍卫马军五个阶段[4]260-261据笔者粗略统计《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与《宋史》,唐末五代出自沙陀骑兵军的禁军大将有记载的49人,各镇节度使有沙陀骑军背景的77人至于刺史与禁军低级将领数量因官职相对较小,大部分人在史料中未有传记而不可考如此数量巨大的军事人才,全都出自一支军队,广布全国,把控中央与地方军政大权,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观三、沙陀军事人才对五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后晋沙陀大将安重荣有云:“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乎?”王殷在后唐同光年间,即被庄宗任命为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累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典诸军,足见军权于五代时期的特殊地位,也彰显出沙陀骑兵将领对于唐末五代朝廷的控制力统领禁军与地方军队的后唐、后晋、后汉的禁军将领与各镇节度使、刺史大多出于沙陀骑兵军中,而节度史、刺史所占比例由于总数不详而不可考笔者仅能统计禁军统帅所占比例:李克用军与后唐军的最高军事将领是蕃汉马步军总管,任职的李存信、周德威、李嗣昭、李存审、李嗣源5人,均为早年追随李克用且服役于沙陀骑兵军中的骁将。

后唐禁军统帅有史可查的21人,除张彦琪不知其背景外,皆出自沙陀骑兵军后晋有史可查的16人,其中王饶出自“控鹤”步军、冯晖出自“银枪效节军”、李守贞本刀笔吏,其余13人皆有骑兵军背景后汉12人,除阎晋卿、李业、刘词外皆沙陀骑将出身足见沙陀骑将出身的军事人才对五代中央禁军的控制性和长期性在地方,他们作为各镇节度使与刺史,遍布天下,历仕数朝,长期掌控地方军政大权,极大地制衡着中央政府的权力禁军将领与地方军政大员同出一军,建立于战火中的“生死之谊”,使他们成为天然的政治同盟故他们对五代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掌控军权,造成“主弱臣强”的局面,酿成多次叛乱与政变大量出自沙陀军队的骑兵将领以禁军统帅与藩镇节度使、州府刺史的身份长期把控中央与地方的军权,极大地消弱了皇帝的权利与权威,造成“主弱臣强”皇帝因为无法掌控军队与军事将领,多会采取削藩等手段进行遏制有实力的各镇节度使与禁军将领相互勾结而求自保,酿成数次大规模政变,周而复始,终让皇权一落千丈譬如:后唐长兴五年(935年),针对李从厚削藩并对调节度使的措施,李从珂联合诸镇节度使发动叛乱,康义诚率领中央禁军阵前倒戈,拥立李从珂继位。

李从珂即位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推翻,如此循环往复,导致五代政局混乱动荡,战争频发其二,相互勾结,极力维护代北集团的利益沙陀骑兵将领大都跟随李氏父子、石敬瑭、刘知远南征北战,后唐、后晋、后汉的江山社稷是他们浴血奋战的成果,自然亦由他们独享这个问题上他们精诚团结,多以政变的方式向皇帝发难,客观上加剧了五代皇权与沙陀骑兵军的衰弱例如:后晋石敬瑭投靠契丹,代北集团内部诸将“耻臣契丹”,酿成了数次大规模藩镇叛乱,其中范延光、张从宾之乱与安重荣、安重进之乱,影响极大,使石敬瑭焦头烂额在一次次的政变与叛乱中军事将领越来越骄横,而沙陀骑兵军的势力也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内耗中遭受巨大的损失其三,累朝相承,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对地方沙陀骑兵军从士兵到将领,大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些沙陀骑将“历仕累朝”,自后唐为将,后周仍在带兵作战例如,后周建立后,本在后汉任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沙陀骑将河北人王殷[5]1302,典禁军如故还兼任天雄军节度使,而后汉的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侍卫步军指挥使曹英也未被更换沙陀骑将符彦卿(李存审子)、高行周、安审琦(安金全子)等人,在后周地位极高,被封为王,仍然担任重要藩镇的节度使,足见沙陀骑将对后周朝廷的威慑力与影响力。

由于沙陀骑兵将领与侍卫亲军的影响力极大,后周皇帝郭威与柴荣为了稳固政权,着手消弱残留着大量沙陀遗老的侍卫亲军故柴荣以禁军“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6]3642,对后周禁军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全力发展新禁军“殿前军”但是,直到北宋初年,军队仍然无法摆脱其影响,例如高行周子高怀德、高怀亮与折从阮孙折御卿是宋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而符彦卿继续担任宋代藩镇节度使,且并未被太祖解除兵权沙陀军事人才,对后世影响之深,可见一斑综上所述,沙陀骑兵军自唐末到后周,服役累朝,诞生了一大批诸如禁军统帅、藩镇节度使与各州刺史等各级军事人才他们掌控五代军权、相互勾结、累朝相承,为维护代北集团的利益,发动多次内乱与战争,对后世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无愧为五代军事人才的摇篮Reference:[1]樊文礼.唐末五代代北集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张其凡.五代后周禁卫军考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352-359.[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37[M].北京:中华书局,2007.[4]欧阳修.新五代史:卷25[M].北京:中华书局,1974.[5]薛居正.旧五代史:卷98[M].北京:中华书局,1976.[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92[M].北京:中华书局,2007.(:朱丹)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