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24363125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参考)(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设备项目采购管理分析xx有限公司目录一、 控制采购4二、 结束采购4三、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5四、 管理的目标8五、 项目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10六、 项目目标与约束14七、 产业环境分析16八、 知识产权运营17九、 必要性分析18十、 项目基本情况18十一、 公司简介25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6十二、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7建设投资估算表2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29流动资金估算表3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3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33十三、 项目经济效益3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5综合总成本费

2、用估算表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2十四、 进度实施计划4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4一、 控制采购控制采购的目的就是保证卖方的行为和结果符合合同的要求。如果外购的是标准产品,则控制采购主要集中在对交付产品规格的确认和进度实施上。在这种情况下,卖方所执行的合同和其以前的交付合同是类似的,其行为和结果具有很大的可预测性。如果外购的是服务或者定制产品,则控制采购的内容就要复杂、困难得多。卖方的合同执行是一个过程,由于所交付的服务或者定制的产品具有独特性,这就使得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尤其表现在质量和进度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控

3、制采购实践就是加入过程内监控,建立对双方透明的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说,买方的质量保证人员和卖方的质量保证人员共同协作:第,在合同执行初期双方共同制定合同执行的过程规范和度量体系;第二,合同执行期间,卖方的质量保证人员定期收集项目执行的数据,并向买方的质量保证人员进行汇报;第三,如果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买方项目管理人员和卖方一起督促解决。二、 结束采购采购管理的最后一项是结束采购。它包括三个部分的工作:对交付的产品进行验收,以确保合同所约定的工作范围被正确地完成。更新项目文档以反映项目最终成果,并将其归档以供将来参考。采购审计,总结项目采购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三、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

4、者管理者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四类活动中,“沟通”所占比例高的是有效的管理者,“网络联系”所占比例高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这个结论和许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的最初判断并不一致,“传统管理”对项目成功的贡献并不大。而“沟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对项目成功有着更关键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思维上有一个定式,那就是,他们认为凡事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和掌握,所以他们在接触管

5、理工作时总是把管理当做一门技术去掌握。管理包含“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的活动。其中,“管事”一般具备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但是“管人”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掌握和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直到今天“管人”仍然是具有高度“艺术”特征的行为和技巧。而对人实施影响和控制,就离不开最古老的方法“沟通”。所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关注“沟通”。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外的沟通呢?在实践当中,一个管理者所谓的对外沟通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与上级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我们先来谈谈与上级的沟通,它有三个主要的目的:获取任务或者项目的

6、资源支持。不断确认任务或项目目标。汇报任务或项目的真实状态。管理者的上级领导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在现代的商业企业中,一个项目或组织感到资源充足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而组织的一项活动或者一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资源的提供和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的一个必要技能就是获取上级领导对本项目的有效资源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甚至应该具备争夺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熟知的“谦让”是相左的。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如果因为谦让资源而导致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失败,上级领导可能不会因而原谅他。与上级沟通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不断地获取和确认上级领导对这项任务

7、或项目的目标和真实意图。难道一项任务的目标需要反复确认吗?它不是在任务确立的时候就表述清楚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中却是最棘手的,因为这涉及一个目标转化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任务和项目目标都是来自商业性质的目标。当它们被传递到一线实施人员时,大多数已经被具体化或被转化成了技术目标。这一转化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差就决定了任务或者项目的最终商业目标是否可以被任务或项目目标所实现。所以,和上级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确认任务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最终商业策略和目标。与上级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主动地对上级汇报任务状态。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希望其所负责的任务状态是一个“黑匣子”。作

8、为一个下级,可能会觉得“只有任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上级管理者的参与”。但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任务的状态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这种状态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会担心有些问题在被发现前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及时让上级了解任务或者项目的真实状态,可以消除上级的这种不安。上面所谈到的这一类活动经常被称为“向上管理”。大多数从一线技术领域提拔上来的管理者都存在着“向上管理”的缺失。但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商业学校经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一分钟电梯演讲”,主要是指当你在类似乘电梯这样的短暂场合遇到老板时,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和老板做一次卓有成效的沟通。

9、其实,很多工程师特别容易忽视和上级的沟通(很多组织在节日聚餐时,你往往会发现很多工程师都试图避开领导者所在的餐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上级的意图,不需要上级过多地干涉。殊不知,上级最担心的就是下级领悟有偏差,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一个错误的目标。那些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工程师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下属,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上级。四、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效果,有时也称作效益,通常是指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确定做什么。效率,通常是指实现目标的代价,也就是确定如何做。任何管理活动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两个正交的维度上分解,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象限。很容易得出结论,四个象限中最好的一定是“有

10、效果、有效率”,最差的一定是“没效果、没效率”。问题是“有效果、没效率”和“没效果、有效率”哪一个更好呢?在管理学上,效果因素确定了目标的意义,效率因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代价。显然效果的优先级要高于效率。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现效率再怎么高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有效果、没效率”要好于“没效果、有效率”。但是在现实中,效果和效率两方面是紧密关联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我们经常头疼的“官僚主义”就是有效果没效率的情形。国际上有个“幽默”,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官僚机构,分别是:世界银行、政府机构、大型公司。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为了防止出错,就制定了复杂而繁琐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

11、有效果、没效率”的事情发生。另外一个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工程师容易犯“没效果、有效率”的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可能的推论是:大多数工程师都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一直以解决问题为主,所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给定目标后快速地实现目标,他们很少去自己选择目标,所以对目标的正确性缺乏判断力。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目标往往与市场和商业价值相关,如果工程师沉浸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则常常会偏离真正的目标价值。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关教育方法的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搭积木来教育小孩子。这有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方式,先给小孩子做示范,将积木搭成约定的形式,例如一座塔,然后让小孩子搭出同样的

12、一个塔来;第二种方式,并不先做示范,而是直接给小孩子一堆散乱的积木,小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显然,这两种方式暗含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我们更多的是表扬“搭得快”的小孩子,因为大家的“答案”都一样,是事先约定好了的;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搭出来的是什么”。也就是说,第一种方式关心“效率”,第二种方式关心“效果”。大多数接受正统教育的人,都是在多年的快速寻找“标准答案”的训练中成长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凡事皆有标准答案,快速寻找和实现标准答案”的“效率定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因素往往要重于“效率”因素。五、 项目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一个项目要完成一个复杂

13、的目标,涉及的活动很多,经历的时间可能很长。为了便于管理,人们经常把项目活动按照某种目的分为若干个阶段来实施。对每一个划分的阶段,都有目的明确的阶段目标,也规定了实现该阶段目标的一系列工作任务。这样做有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和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便于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实践中,项目的阶段划分和具体的应用领域相关。每一领域的项目都有其特定的阶段划分要求。一般来说,都是按照某一集中性的目的和活动来进行划分。如果不考虑特定领域,而单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把项目划分成四个阶段: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其划分理由非常明显,就是按照某一阶段的活动目的来划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

14、项目的四个阶段和五个过程组的名字很相像。这很好理解,因为项目阶段就是按照某一时期主要活动的作用来划分的。项目里面有管理活动,包括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也有工程活动。在启动、计划和收尾三个阶段,对应的主要活动分别是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和收尾过程组里面的过程活动。在实施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实施和控制活动,同时工程活动的实施也主要在此阶段。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阶段划分被称为该项目的生命周期。对于每一个成熟的领域,其典型项目都有相对标准的项目生命周期定义,但是其阶段命名可能会以主要的工程活动命名。一个项目生命周期模型,把项目分割成若干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工作目标,这些工作

15、目标是反映在该阶段任务所产生的工作成果。这种工作成果是有形的、可鉴定的,一般被称作产出物或者可交付物,例如计划阶段的工作结果就是一份详尽的项目计划。伴随着可交付物的完成,还必须有对可交付物是否符合要求的鉴定活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确知道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由若干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的结束通常是以对关键的工作成果完成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评审为标志。这样做有两个目的:检查该阶段所完成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就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以较小的代价纠正错误。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项目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些阶段评审常被称为阶段出口或者里程碑。在国外企业中,经常用Gate进行标注,其目的就是设定一个门槛,以便确认本阶段任务是否合格地完成。项目生命周期确定了项目的开始和结束。一个组织应该对自己典型的项目特征进行归纳,以明确本组织的项目生命周期。这一活动如果没有做到位,会导致项目混乱。例如,当一个组织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市场机会,它通常会要求做一次可行性研究,以便决定是否应该就此设立一个项目。对项目生命周期的明确设定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因为你必须说明这次可行性研究活动是否应该作为项目的第一个阶段,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大多数项目的生命周期具有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