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

上传人:文得****题库 文档编号:324284050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题库1.某地成年男子红细胞数普查结果为:均数为480万/mm3,标准差为41.0万/mm3,那么标准差反映的是( )。A.抽样误差B.总体均数不同C.随机误差D.个体差异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D【解析】:A项,标准误反映的是抽样误差。B项,此处不涉及比较,无法说明总体均数间的差异。CD两项,引起数据变异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个体差异。标准差所反映的变异中理论上包含随机误差,但主要是个体差异。2.常用于急性毒性研究的实验动物是( )。A.猴B.兔C.小鼠和大鼠D.狗E.猫【答案】:C【解析】:经典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首选大鼠,应为成年动物,一般体重为18024

2、0g。其他可用于急性毒性试验的动物与体重为:小鼠1825g、豚鼠200250g、兔22.5kg、犬1015kg。3.(共用备选答案)A.肝、肾B.血浆蛋白C.脂肪D.骨骼和肝、肾E.肺(1)铅的储存库为( )。【答案】:D【解析】:铅蓄积在骨骼和肝、肾中,但其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2)DDT的储存库为( )。【答案】:C【解析】:DDT在脂肪中的浓度最高,但并不对该组织产生毒作用,在全身毒作用中常见的靶器官有肝、肾、血液、神经系统、肺等。4.流行因素中,受社会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 )。A.传播途径B.传染源C.易感人群D.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E.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答案】:A【解析】:

3、传播途径按传播因素分为经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医源性和垂直等多种传播途径。其中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医源性等传播途径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5.统计分析表中的复合表是指( )。A.有主语和谓语B.主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C.谓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D.包含两张简单表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复合表一般依据原有主语所包含的各部分进行分层,即主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6.已知男性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现欲比较甲乙两地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地的人口女多于男,而乙地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为( )。A.两个率比较的2检验B.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C.分性别进行比

4、较D.对性别进行标化后再比较E.两个率比较的u检验【答案】:D【解析】:在比较甲乙两地居民的钩虫感染率时,性别为混杂因素,为了避免两地性别构成不同对比较结果的影响,需要使用标准化法,选择某个性别构成为标准,对两地性别进行标化后比较。7.下列不是HAV主要传播因素的是( )。A.受污染的食品B.被污染的水C.血液D.食用被污染的水生动植物E.接触被污染的物体【答案】:C【解析】:甲型肝炎(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由于甲型肝炎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因此血液不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8.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 )。A.阐明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中毒机制B.确定LOAEL和NOAELC.评价外来

5、化合物对机体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根据LD50进行毒性分级D.为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包括:获得受试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如LOAEL、NOAEL、LD50等;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受试物所致的急性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为后续的短期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为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初步线索。9.下列有关甲型肝炎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未发现慢性带菌者B.潜伏期末已有传染性C.呈周期性D.

6、无季节性E.感染早期即可测出抗甲型肝炎抗原的抗体【答案】:D【解析】:甲肝全年均有发病,但有一定的季节性。温带地区甲肝发病高峰多在秋末冬初,而热带地区则在雨季。10.某病死亡专率常以( )。A.千人为单位B.万人为单位C.10万人为单位D.百人为单位E.以上均不对【答案】:C【解析】:某病死亡专率是指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人数,反映某类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11.在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如有2个差数为0,则( )。A.0不考虑B.平均秩次为1.5,分别编为1.5和1.5C.正秩和为2,负秩和为2D.正秩和为1,负秩和为1E.以上均不对【答案】:A【解析】:编秩时,若差值为0,舍去

7、不计,样本含量n相应减去1;若差值绝对值相等,当符号不同时,求平均秩次;当符号都相同时,既可顺次编秩,也可求平均秩次。12.下列反应中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是( )。A.单胺氧化B.黄嘌呤氧化C.S-氧化D.醛脱氢E.醇脱氢【答案】:C【解析】: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包括:脂肪族羟化、芳香族羟化、环氧化、杂原子(S、N、I)氧化和N-羟化、杂原子(O、S、N)脱烷基、氧化基团转移、酯裂解。A项,单胺氧化酶催化单胺氧化。B项,含黄素单加氧酶催化黄嘌呤氧化。D项,醛脱氢酶催化醛脱氢。E项,醇脱氢酶催化醇脱氢。13.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频数资料应选用直方图或直条图

8、B.表示连续性资料的发展变化趋势应选用线图C.统计图形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资料类型D.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可用百分条图或圆图E.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可用直条图【答案】:C【解析】:A项,直方图可用于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数、频率分布,直条图可用于描述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数、频率分布,所以频数资料应选用直方图或直条图。B项,线图可用于表示连续性资料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C项,统计图形的选择既要考虑资料类型又要考虑本次研究的研究目的。D项,百分条图和圆图均可用于表示某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重或所占比例。E项,直条图可用于定量及定性资料,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14.(共用备选答案)

9、A.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B.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C.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D.对社区居民中发现的可疑肺结核患者的调查E.对个别发生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1)适宜开展抽样调查的是( )。【答案】:C【解析】:抽样调查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因此,可以通过从大学生群体中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了解整个大学生中乙肝感染情况。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则不适合用抽样调查;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同样不适合用抽样调查。(2)适宜开展普查的是( )。【答案】:A【解析】:由于现

10、阶段已经存在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癌且相对经济方便的筛检方法,且对于早期宫颈癌已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通过对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妇女)进行普查,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收益。15.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

11、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1倍E.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特异危险度为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差的绝对值,说明暴露所增加的疾病发病数量。若研究人群基数相同,疾病X的特异危险度为5%,疾病Y的特异危险度为20%,则消除暴露后两种疾病减少的发病人数将不同。16.队列研究中,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下列哪项无关?( )A.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C.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D.型错误大小E.型错误大小【答案】:A【解析】:A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群的暴露率与样本量有关。B项,在暴露组发病率P1P0,且P1与P0之差一定的条件下,所研究疾病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P0越接近0.5,则所需

12、样本量就越大。C项,可通过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R)计算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值),d值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D项,型错误(假阳性错误)常用表示其概率,值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E项,第类错误概率为,(1)为检验假设时能够避免假阴性的能力,即功效。功效(1)越大,即值越小,则所需样本量越大。17.关于急性毒性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机体瞬间接触外来化合物在短期内所引起的毒效应B.是指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在短期内所引起的毒效应C.是指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D.是指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E.毒效应观察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

13、态变化及死亡效应【答案】:E【解析】: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毒物后在短期内发生的损害作用和致死效应。毒效应观察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18.简略寿命表中nqx表示( )。A.XXn岁年龄组人口在n年内的生存率B.n岁年龄组人口在X年内的死亡概率C.XXn岁年龄组人口在n年内的平均死亡率D.已经活到X岁的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的生存概率E.已经活到X岁的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的死亡概率【答案】:E【解析】:年龄别死亡概率nqx表示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到X岁的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死亡的可能性。计算公式为:nqxX岁到(Xn)岁之间死亡人

14、数/活满X岁的人口数。所以,nqx表示已经活到X岁的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的死亡概率。19.传染源是指(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E.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答案】:E【解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20.如果欲求某地正常成人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那么资料应选取( )。A.此地所有人的血压值B.没有患过任何病的人的血压值C.成人中没有任何高血压或低血压病史,且没有相应症状的人的血压值D.全部年轻人的血压值E.全部老年人的血压值【答案】:C【解析】:BC两项,参考值范围中要求的“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