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阳光共同成长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4284016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享阳光共同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享阳光共同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享阳光共同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共享阳光共同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共享阳光共同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享阳光共同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享阳光共同成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享阳光,共同成长【摘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 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德育的实效 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追求。而发展融合教育是帮助残疾学生实现 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 章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将融合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 治课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认识和内心世界,促进学生成长。【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教育;延伸策略;启示作者简介:陈健(1975),男,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新世纪小学, 一级教师。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 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2、,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 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 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案例背景】笔者接手了三年级的一个班,了解到班级里小宝同学的特殊情况:小 宝的父亲是二级多重残疾,母亲是四级智力残疾,小宝本人也是二级 听力残疾。由于有听力障碍,小宝平时基本不说话,即便说起话来, 也是一字一字,而且发音生硬,经常变音。由于家庭特殊,小宝秋冬 季基本上几个星期也洗不上澡,身上异味重,生活上极度缺乏关爱。 家庭与学校教师的交流,由其舅舅代劳。课间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时,有学生悄悄告诉笔者,班级的女同学不愿 跟小宝坐在一起,嫌他身上有异味;男同

3、学利用他不会表达、无法与 同学正常交流的弱点,趁他不在时,在他课本上涂鸦,还经常将他的 文具藏起来,有时候他一个星期竟然要买好几支笔;同学们课间也不 跟他一起玩,有时对他进行恶作剧,看他一脸茫然的样子,同学们都 哈哈大笑。在教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最后一课爱心的传递者之后,笔者进行了思考:仅仅是健全人遇 到困难需要帮助吗?虽然残疾人的人数很少,但他们不是更需要被关 爱吗?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针对班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缺失的问题,需要让他们从自己 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心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

4、龄特点和课程特点,笔者基于学生学习过的课程 内容,采用调查、体验、讨论、行动四种策略,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 延伸,按照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付诸道德行为这几个步骤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案例描述】(一)调查:我应该知晓班级里的“花朵”们从小受到家长的呵护,面对与他们“不一样”的 小宝,必须让他们了解残疾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熬识,让他 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小宝的偏见。在小宝不 在学校的一个星期里,笔者让学生们调查了 3项内容:(1)我国有多少听力残疾人,听力残疾等级如何划分?(2)听力残疾对一个人有怎样的影响?(3)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残疾人享有哪些权利?以下是两

5、位同学的调查结果:调查一:听力残疾等级、程度分级及听力障碍表现调查二:听力残疾对人的影响1 .有听力障碍的人,听不清日常声音。长此以往,会使人思维缓慢或 痴呆,反应迟钝,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加重自己的衰老。2 .听力残疾人由于耳朵听不清,与家人和朋友交往时容易产生误会, 引发无端的猜忌、怀疑和不快;由于听力障碍,很难参加社会活动, 长期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容易使性格发生变化,脾气会变得非常暴 躁。3 .听力障碍对儿童危害更大,会使他们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改变 他们一生的命运。在学生们交流完自己查到的资料后,笔者因势利导,提问学生:“一 个人一旦有了听力障碍,会变得怎样? ”学生们纷纷回答:

6、“痴呆、 孤独、暴躁”原来有听力障碍这么可怕!学生们窃窃私语。笔者提问学生:“猜猜看,我们班的小宝属于哪个等级的听力残疾? ” 当笔者告诉学生们,小宝属于听力二级残疾,学生们都很惊讶。“老师,小宝太可怜啦! ”“老师,小宝的生活多么孤单!”“老师,小宝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二)体验:我换位思考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小宝学习的不易,体会他的实际困难,笔者开展了 一次体验活动:笔者让班里的小叶同学戴上耳机,坐在小宝的位置上,耳机里播放音 乐,要求小叶在体验过程中不许拿下耳机。笔者站在讲台对小叶说:“请到老师办公室把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拿来。”小叶一脸茫然地 看着笔者:“老师,你说什么呀? 笔者又大声重

7、复了一遍,他还是 摇摇头。同学们忍不住了,都大声说,老师让你去拿书来。“什么书? ” 体验过程结束后,小叶谈了自己的感受:“我只能听到音乐,听不见你们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通过亲身体验,小叶同学切身体会到小宝的不易,于是笔者再进一步 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宝,在学习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老师,听不清你讲课的内容,我就不会做题。”“如果老师不在黑板上写下作业,我就不知道老师布置了什么作 业。”通过换位思考,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残疾学生交流及学习、生活的困 难之处。(三)讨论:我寻找方法笔者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小宝听不见,我们是否可以嫌弃他、嘲 笑他、戏弄他呢? ”笔者向同

8、学们出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障法:“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 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 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第二十一条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对接受义务 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 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从这部法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们纷纷答 道:“禁止侮辱残疾人!“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帮助残疾人。”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是的,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残疾人,我们不应该嫌弃、戏弄残疾人。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们齐声回

9、答,“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我顺势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 生们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以后我跟小宝说话,我要慢慢说、大声说、重复说。” 有的同学说:“我跟小宝说话的时候,要在他的左耳边大声说,让他 听清楚(小宝右耳完全失聪” 小叶说:“上课时我可以把老师提的问题和要求写给他看,这样既能 帮助到他,又不会影响课堂纪律。”听到学生们的好方法,笔者为他们感到高兴。最后,笔者送给同学们 帮助小宝的32字口诀:一字一句,多次重复;耐心细致,凑近交流;能口则口,能笔则笔;课间课外,陪他玩耍。(四)行动:我乐意帮助笔者开始使用激将法:“你们真的能够理解小宝,关心和帮助小宝吗? 我要看到大家

10、的行动。”学生们欣然答应。课堂结束后,笔者看到了 同学们可喜的变化。女生在小宝旁边,也没有嫌弃的表情,反而友善 地提醒他:“小宝,今晚要洗澡啦。”男生经常找小宝说话,与他说 话时,都靠近他的左耳大声说,直到他听懂为止,没有表现出一丝厌 烦。笔者还惊喜地发现,小宝的桌子上多了一个小本子,是全班同学 送给他的,上面记录了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小宝,今天的家庭作业是”“小宝,这个词语应该这样写”更有这样的话语:“小宝,我们一起去打乒乓球!”“小宝,老师夸你字写得好呢,全班男生中你最棒!”“老师,这个小本本,就叫阳光日记,好不好? ” 看到这一句句充满理解、鼓励、关爱的话语,笔者明白这次教育达到 了预期

11、效果。往后的班会和午会课,每一次学生们向笔者汇报对小宝的帮助,笔者 都会及时称赞和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对小宝的关心和帮助一直延续下 去。【案例启示】.调查一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查,是道德认知的层面。通过调查,学生们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关信 息,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当前,融合教育已经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逐步普及。小学生阅 历浅,知识面窄,对于残疾学生,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 德判断能力,可能做出错误的行为。因此,残疾学生往往是校园欺凌 事件的受害者,身体上的残疾已经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加 上同伴们的霸凌、排挤,会给这些残疾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如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让学

12、生们能关心、帮助残疾学生, 接纳残疾人?必须让学生们先了解残障人士。于是,笔者从调查入手, 让学生们了解残疾学生生活的不易,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 了解残疾学生内心的需求,知道残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需要付出 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有了对残疾学生的正确认识,学生才能做出正确 的行为。1 .体验一换位思考生情感体验,是道德情感的层面。体验能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在他们大脑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开展体验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 生的道德认识提高了,才能产生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笔者通过让小叶体验

13、小宝的生活,调动了学生帮助小宝的积极性,通 遇体验活动,学生们在情感上与小宝产生了共鸣,通过换位思考,学 生们体会到残疾学生生活的不易、交流的不易、学习的不易,真切感 受到他们内心世界的脆弱,了解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需要付出更 大的努力,也更需要得到其他人特别的关爱。教师通过开展道德体验 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内心深处接纳、关爱残疾学生的情感,从而提升 了学生们的道德认识,这种道德认识会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让他们 不会再欺负、排挤残疾学生。2 .讨论一集思广益出智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课堂讨论被越来越多教师所重视并运 用于教学中,课堂讨论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 性。能够

14、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讨论可以让 学生们的思维彼此碰撞,让学生找到帮助残疾学生的具体方法。通过集思广益,学生有了新的主意和想法,表现得格外出色。各种方 式的关爱和帮助,一个个巧主意、好方法,真实表现出他们机敏、友 善的天性。学生们不仅提高了道德认识,开始从思想上接纳残疾学生, 而且从心底感受到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不易和困难,进而想出了帮助 残疾学生的金点子、好方法。3 .行动一共享阳光共成长行动,是道德行为的层面。要想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 外在表现。学生之前做出错误的道德行为,是因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

15、力较差,对于美与丑、善与恶、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清楚,需要教师 帮助他们提高是非分辨能力,并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兑现自己的承 诺。关心残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我们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 任和义务,也是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很多在我们看来轻易做到的小事 情,对残疾学生来说却很困难。我们要用真心去关爱他们,从细节处 帮助他们,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一个会心的微 笑,一个热情的拥抱,都能给予残疾学生春天般的温暖,让他们能够 更乐观地面对生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年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6.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2: 111.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